大家注意到了嗎?近來我們的雜志上多了不少豪車試駕報告,而且是我們“本地制作”的那種
作為一本汽車雜志,我們當然應該涉獵汽車消費者和汽車愛好者們感興趣的各類話題,而且要想盡辦法,使出渾身解數把故事講好。只是,由于國內條件所限,通常這類豪車、勁車的體驗式報道都來自我們的德國同事,我們能夠在國內拿到試駕車的情況太少了。
可以理解,畢竟都是價值幾百萬的車,如果隨便拿來給媒體做試駕、做測試,多少會有些心疼,再加上豪車通常也都是“猛車”,送到喜歡試探性能極限的媒體老師們手里肯定會成為典型的“不安定因素”,稍有閃失,后患無窮……
不過,現在情況已經有所轉變了。就像我在右邊藍字跟大家說的那樣,豪車廠商越來越主動地邀請我們去“借車”,從而給他們手里的那些“寶貝兒”制造更多的出鏡機會。微信里典型的對話是這樣的:
“老師,我們的Aventador可以提供試駕車啦!您有興趣的話,我們幫您安排車輛。”
“哦,那么可以用幾天呢?”
“通常3天,不夠再約。”
“好吧,那就先用3天吧,尾號限行那天可不能算。”
“好噠!那么請問文章能出幾頁呢?”
為什么廠商們的態度轉變了?不是豪車貶值了,也不是媒體老師們的控車水平提高了,造成這種轉變的大背景是中國買得起豪車的人明顯增多了,豪車市場也開始出現競爭了。而且相對于勞斯萊斯、賓利等傳統豪車,蘭博基尼、法拉利、邁凱輪等面向年輕人的超跑增長更快。
最近我采訪過的蘭博基尼中國區總經理Scardaoni先生就提到,他發現超跑在中國已經變成較為普遍、成熟的事物了,不再像以前會被當成天外來客一樣看待。現在車主購買蘭博基尼基本都是為了日常用車,不像以前只為了周末開出去炫一下。
好吧,既然是“日常用車”,我們在策劃選題的時候也就需要相應地放松心態,更多地考量和體驗這些超跑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不過我們也需要些時間來適應,把這些以往需要仰視和艷羨的車型一下子塞到我們手里,該如何烹調才能做出最好的滋味?其實也是蠻挑戰的。
本期內容中有一篇Huracan駕駛報告,是年輕編輯寫的,雖然試駕的還只是“小牛”,但已經激動得不行不行的。好在文字靠譜,描述準確,真情真意地傳達了這款車給年輕人帶來的“幸福感”。我在此隆重推薦,希望大家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