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玉萍



摘 要:平面鏡成像問題難度中等,但是出錯率很高.有的同學是因為不清楚“影”和“像”的區別,在理解和回答問題的時候出錯;有的是對成像規律理解不透徹出錯;有些同學是解題不規范被扣分.本文中不易出錯點做個總結,希望能幫助大家.
關鍵詞:平面鏡;影像;平面鏡成像規律
初中物理光學部分中,平面鏡成像是重點之一,每年在各地中考題中都會出現.平面鏡成像問題難度中等,但是出錯率很挺高,現在把相關這一部分內容的典型考題,易錯問題梳理如下.
經常發現有好多同學不清楚“影”和“像”的區別,在理解和回答問題的時候,思維混亂,做題表述不準確,出現錯誤.物理學中的影,指的是光在傳播過程中遇到不透明物體時,在背光面的后方形成沒有光線到達的黑暗區域,稱為不透明物體的影,比如手影、影子.“像”是由于光的直線傳播(如小孔成像)、光的反射(如平面鏡成像)或光的折射(如凸透鏡成像)而出現的光現象,由實際光會聚而成的是實像,由光的反向延長相交而成的稱為虛像.所以“影”和“像”二者有本質的不同.
1 考查平面鏡成像的原理
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定律.有些題目就是考察成像原理的,理解透徹解決相關問題就容易了.
例1 (2014·泰安)湖邊的路燈距湖面高3m,湖水深7m,映在平靜湖水中燈的“倒影”距離湖面m.
平靜的湖水面相當于平面鏡,燈在湖水面上成虛像,燈和燈的像到水面的距離相等,燈到水面距離是3m,所以燈的像到水面的距離也是3m.
在這里,一定要強調的是“面”,只要有反射光的平整且光滑的“面”,那么它的深淺與成像是無關的,鏡面的后方有什么,也不會影響成像,比如下面這道題:
例2 小明同學站在平面鏡前3m處,他的像到小明的距離是m;現將一塊和平面鏡一般大的木板放在鏡子后面lm處,這時他(填“仍能”或“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體到平面鏡的距離相等,所以第一個填6m.第二問是容易出錯的,很多同學會填“不能”.由于平面鏡成像的原理是鏡面反射的光,在鏡面后放置物體擋不住反射光,是不影響成像的,所以將木板放在鏡子后面,他仍能在鏡中看到自己的像.
2 對平面鏡成像特點的考查
平面鏡所成像的大小和物體的大小相等,像和物體到平鏡面的距離相等,像和物體的連線與鏡面垂直.總之,平面鏡成等大正立的虛像,像與物關于鏡面對稱.
例3 (2015 自貢)一女同學從遠處走近一直立的穿衣鏡(平面鏡)的過程中,她在鏡中的像的大小將 A、 逐漸變大; B、逐漸變小; C、不變; D、無法確定.
根據平面鏡成像的特點,像和物的大小,總是相等的.無論物體與平面鏡的距離如何變化,它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的大小始終不變.但由于人在觀察物體時都有“近大遠小”的感覺,當人走向平面鏡時,視覺確實覺得像在“變大”,這是由于人眼觀察到的物體的大小,與“視角”密切相關.從人眼向被觀察物體的兩端各引一條直線,這兩條直線的夾角即為“視角”,如果視角大,人就會認為物體大,視角小,人就會認為物體小.當人向平面鏡走近時,像與人的距離小了,人觀察物體的視角也就增大了,因此所看到的像也就感覺變大了,但實際上像與人的大小始終是相等的.所以本題選擇C.
例4 (2015 益陽)下圖中能正確表示小丑在平面鏡中成像的是
平面鏡成的像與物體等大,又關于鏡面對稱,所以人成的像和物看起來是左右相反的,所以選擇D.解決這種問題,還有一個好辦法,就是把圖沿著鏡面折疊,像與物能重合的就是對的,充分利用像與物體關于鏡面對稱這一點.
3 實驗類問題
實驗類的考題,一般是綜合考查實驗技能、實驗結論、結論應用等,相對于前兩類問題,難度稍大,但是實驗題的考察點和設問方式比較固定,平時只要用心做練習就行.
例5 (2015 泉州)小麗同學利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平面鏡成像時像與物的關系”的實驗:
(1)如果有5mm厚和2mm厚的兩塊玻璃板,應選擇mm厚的玻璃板做實驗,用兩段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與物的關系.
(2)在實驗過程中,小麗移動蠟燭B,使它與蠟燭A的像完全重合,確定了的位置.為了研究平面鏡所成的像是實像還是虛像,小麗用光屏代替蠟燭B,她(選填“能”或“不能)用光屏接收到蠟燭A的像,由此說明平面鏡成的像是像.
(3)如果玻璃板沒有豎直放置,如圖乙所示,在實驗過程中中會出現的現象是.
厚的玻璃板前后表面都會反射光成像,所以在實驗時會出現兩個像,所以選擇薄的效果好.該實驗選用兩只相同的蠟燭,是為了比較像和物的大小關系,當B與A的像完全重合,看起來也像B點燃了一樣,一方面說明像和物體等大,另一方面表示B就處在A的像的位置上,我們就是用B來等效替代A的像的,如果玻璃板與桌面不垂直,無論在桌面上如何移動B,都不會使它與A的像重合.由以上分析本題的答案也就明了了:(1)2; 大小(2)蠟燭A的像;不能;虛(3)蠟燭B不能與蠟燭A的像在豎直面內重合.
4 平面鏡成像的作圖問題
例6 如圖3所示,已知平面鏡MN及兩條反射光線AB、CD,試確定發光點S的位置及在平面鏡中所成的像S′位置.
解決此題最好利用成像規律,不要用反射定律,用反射定律畫出來的位置不太準確.具體步驟是①反向延長反射光線AB、CD交于一點S′,就是點光源S在平面鏡中成的像.②過S′向鏡面MN引垂線交于點O,使S′O=OS,點S就是點光源.③連接SA、SC就是兩條入射光線.如圖4所示:
例7 如圖5甲已知平面鏡前有一發光點S和一點A,如果使從S發出的光線經平面鏡反射后,經過A點,試確定像點S1的位置,并完成光路圖.
本題的做法是①過S向平面鏡MN引垂線并延長,與MN交于點O,使SO=S′O,S′即為像點 .②連接S1A與鏡面MN交于點B,光線BA就是所求反射光線 .③連接SB,光線SB即為入射光線如圖5乙.
還要強調一點,光線的反向延長線和對稱線要用虛線.
以上分析與總結,期望能對老師和同學們的復習備考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