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慶
1978年,輟學10年、只有初一文化程度的我鼓起勇氣走上考場。
本來,1977年恢復高考制度時,拂面而來的高考春風就已吹綠了我這顆枯死多年的學子之心,但是我的基礎知識底子太差。記得當時媒體公布恢復高考制度時是10月,而考試是于一個月后進行。因而,當父親把恢復高考制度、初中生也可以參加高考的喜訊告訴我時,我既興奮又惶恐:興奮的是取消“群眾推薦,領導批準”的入大學模式,高考平等競爭,深造有望;惶恐的是靠一個月時間復習考上大學對我這個1968屆初中生來說簡直是天方夜譚。
看著父親充滿期望的眼神,我決定立馬開始復習,參加1978年的高考。父親一直盼望著我將來有出息,剛上初中時,他常常撫摸我的頭,關愛地說:“慶兒,要好好念書,咱們這個家祖祖輩輩都沒有出一個中學生,你將來如果能念上大學,咱們臉上可風光多哩!”然而,一場史無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碾碎了父親的夢想?,F在機會來了,雖說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我就不能放棄。那時候,熟人見面,總是問:“你高考了嗎?”就像問:“你吃飯了嗎?”高考成為當時社會最大的關注點。
我抖擻精神,重拾荒廢了十年的課本??蓪け榧依锏年戈戈龟?,竟未找到一冊課本。在那個年代,它們早已進了廢品收購站。于是,當時的廢品收購站成了“藏寶”之地,知青們紛紛來到這里,挖掘中學課本,一本高中數學書,竟有人出價五元回收。我尋遍大小廢品收購站,僅找到一本初二數學書和一本初中地理書。沒辦法,只有一邊和同考的知青互通有無,一邊托人到外地大城市買復習資料。那時不像現在復習資料豐富繁多,要買一套復習資料相當難。我寫了好幾封信給上海、杭州等大城市的親戚,等了好幾個月,才弄回一套復習資料。語文、政治、歷史、地理通過死記硬背復習還能有點效果,數學可就不行了。我上初中時只學到解一元二次方程,立體幾何、解析幾何、三角函數等都沒有學過,不知道該怎么復習。有時花半天時間也解不開一道數學題,心里很著急。去問同考的知青,有的說解不出,有的說我笨,不愿在我身上費時間。沒辦法,遇到解不開的數學題,我只好步行十多里路到公社請教中學的沈老師。還好,每每深夜,我小心翼翼地敲開沈老師的門,他都起床,不厭其煩地輔導我。有時我帶去的難題多,沈老師講完,就快天亮了,他就讓我躺上一會兒,早上讓我吃完飯再走。
1978年4月初,高考繼續舉行的消息又一次傳來,我很振奮。6日,教育部決定當年高考在上一年各省命題的基礎上,實行全國統一命題。為了指導各類考生復習應考,教育部還專門組織編寫了《一九七八年全國高等學校招生考試復習大綱》。22日,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要求各單位根據生產、工作情況,為考生創造必要的條件,積極熱情地組織和支持考生進行復習。這在我們報考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
為了能考上大學,我白天照常下田苦工分掙口糧錢,晚上挑燈夜讀,每天只睡四個小時覺。大年初一也不出門,把自己關在家里啃書本。
終于到了1978年的初夏,離高考時間越來越近,我復習的知識也日趨鞏固。高考前一天,我想輕輕松松上陣,便到臺城浴室洗了個澡。也許是多日的勞累,抑或是用腦過度,我從浴池起身時,突然頭暈起來,接著撲倒在地上……等我醒來時,看到擦背的劉師傅。見我醒來,劉師傅松了一口氣,說:“剛才你頭跌破了,流了不少血,你趕快把衣服穿好,我幫你去喊家里人,送你到醫院,不要引起破
傷風?!?/p>
在醫院,醫生在我額頭上縫了八針,用紗布一層又一層地裹好后,又給我打了一針破傷風針,囑咐我一定要好好休息養傷。父親也一再關照我第二天不要去參加高考了。我也想過放棄,可第二天早晨,我還是堅持從床上爬起來,決定去參加考試,不然我心不甘。母親心疼地責怪我為了高考不要命,這樣子去考試就能考上?我無言,我只知道任何事只要努力了就
無憾。
7月20日,這是當年全國統一高考的時間,我頭裹紗布與全國600多萬來自不同行業的年輕人一起走進考場。
因我下放的地點在城郊,就歸入縣城安排的學??紙?。當時考生很多,縣城所有學校的考場安排得滿滿的。記得那年的語文試卷第一題是加標點,作文題目是將一篇題為《速度問題是一個政治問題》的2000多字的政論文縮寫成600字,要求突出原文中心,準確反映原文觀點。這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因為我一直準備的是記敘文和論說文,因而考試時有些緊張。數學是我的軟肋,除了會做一些初中的對數、指數、平面幾何證明外,其余的解析幾何、三角函數方程等我一竅不通。歷史倒是得心應手,因為平時我最愛看歷史書,第一題是20分的填充題,我一分未失,最后一道12分的問答題,我很快就寫出答案。
雖然我復習很刻苦,但由于文化基礎一時補不上來,最終以5.5分之差落榜。其中語文61.5分、政治63分、地理60分、歷史86分,數學只得了24分,總分294.5分。這5.5分的差距使我再也無緣進普通高校的大門。因為1977年、1978年連續兩年高考為照顧知青考生,年齡放寬到30周歲。從1979年開始年齡限制在25周歲。而1978年我已經25周歲,再也沒有機會參加以后的普通高校招生
考試。
至今我仍珍藏著那張《一九七八年高考準考證》和《一九七八年報考高??忌y考成績通知書》,紙張雖有些泛黃,但字跡仍十分清晰。《通知書》說高等學校招收新生按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嫉煤玫目忌鶕霞売嘘P規定,有可能參加體檢,但需進一步確立“一顆紅心,兩種準備”的思想。被錄取的,愉快地走進新的學習環境;沒被錄取的,也要愉快地參加抓革命促生產,在各自崗位上為實現四個現代化作出貢獻??嫉貌畹目忌粴怵H、不自卑,正確地總結經驗教訓,在抓革命促生產中堅持自學,繼續
前進。
我正是按照《通知書》的要求,不氣餒、不自卑,堅持繼續學完了高中的全部課程,終于在1983年以高分考入中央電大經濟系,圓了遲來的大學夢。
(編輯 王雪)
作者:中國散文學會會員、江蘇省作協
會員、中國管理科學研究院高級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