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事變后,日軍經常在上海尋釁鬧事,制造事端。大敵當前,《民國日報》堅持報道和揭露日軍陰謀。
1932年1月8日,日本天皇去東京郊區代代木視察軍事演習。返回皇宮途中,在櫻田門外遭到朝鮮愛國義士李泰昌的手榴彈襲擊,因距離較遠,目標并未被擊中,手榴彈只在宮內大臣一木喜德的馬車下爆炸。天皇嚇出一身冷汗,倉皇逃回皇宮。這場有驚無險的刺殺極大地震動了日本朝野。
消息不脛而走,迅速傳到中國。《民國日報》捷足先登,立刻抓住這一敏感事件加以報道。事件發生第二天,該報在顯要位置刊登了這一消息。大標題是“韓人刺日皇未中”,十分醒目;另加副標題“不幸僅炸副車,兇手即被捕”;并對行刺過程詳加描述。這一報道顯然激怒了日本侵略者。他們乃借題發揮,抓住該報發布的消息大做文章。宣稱這是對日本天皇的“大不敬”,要求中國政府查辦民國日報社。
1月12日,怒氣沖沖的日本駐上海總領事村井倉松急匆匆地踏進上海市長吳鐵城的辦公室,提出強烈抗議,要求報紙更正并道歉,處罰負責者,并保證今后各報不再有此類“不遜”行為與言論。吳鐵城害怕日方借此擴大事,乃急忙退讓,竟下令《民國日報》社取消上述報道。但木已成舟,白紙黑字早已公之于眾,事實真相國人盡知。
(趙鵬摘編自《民國春秋》,2001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