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暉
摘 要:通過對地鐵運營行車事件的統計分析,研究影響行車人員安全可靠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關的工作建議,為地鐵行車人員可靠性分析評價與研究提供依據。
關鍵詞:地鐵運營;行車崗位;可靠性
1 概述
地鐵作為城市綜合交通體系中的骨干力量,具有運量大、速度快、安全可靠、受其他交通方式干擾小等特點。地鐵的快速發展,一方面給城市公共交通高效運行提供了保障,給城市居民帶來了便利,另一方面也因為地鐵發生故障會極大地影響整個城市的公共交通秩序,使市民對地鐵安全、準點的運營訴求顯著提升,如何提升地鐵行車安全性和可靠性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 地鐵行車安全影響因素
地鐵是一個由“人-設備-環境”組成的龐大的人機動態系統,影響地鐵行車作業安全的因素主要有行車人員、行車設備、行車環境。其中,行車人員包括地鐵司機、行車調度、車站/車廠接發列車等崗位人員;行車設備包括列車、接觸網/軌、道岔、信號設備、軌道等;行車環境包括自然氣候、客流、線路周邊情況等。提升地鐵行車安全可靠性,主要依靠對“人”、對“設備”、對“環境”的有效管理。
據統計,廣州地鐵2005年-2014年發生的90起安全事件中,因行車人員導致的安全事件共62件,所占比例為68.9%;因行車設備導致安全事件共20件,所占比例為22.2%;因行車環境導致的安全事件共8件,所占比例為8.9%(圖1)。近七成的安全事件是行車崗位人員導致,同時其作為行車安全的最后一道關口,當出現設備故障和突發惡劣氣候等時,行車人員的正確處置能減小故障影響,錯誤處置則極有可能引發“小故障大晚點”。
因此,提升地鐵行車安全性和可靠性,首先要對行車崗位人員可靠性進行分析和研究,并具體地提出目標去提高人員安全可靠性。
3 基于計劃行為理論的人員可靠性因素分析
根據計劃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人員的行為態度、主觀規范、感知行為控制決定了人的行為意圖,同時結合廣州地鐵近10年發生的34件行車人員引發的安全風險事件特點(82%是違章作業導致,18%是應急處置能力不足導致),確定地鐵行車人員可靠性一級影響因素分為4類(圖2),即違章行為態度,主觀行為規范,感知行為控制和應急處置能力,這四大因素直接影響地鐵行車人員可靠性,具體如下:
3.1 違章行為態度
指作業人員對執行某種行為的正面或負面的評價,當作業人員認為實施某違章行為是有利、利大于弊的,就會產生實施該違章行為的意向。
影響違章行為態度的因素包括:一是,風險意識,當作業人員不清楚違章作業可能造成的風險時,就不會主動禁止違章行為;二是,對違章作業的懲處力度,當作業人員感覺懲處力度較小、實施違章利大于弊時,就會實施該違章行為。
3.2 主觀行為規范
指作業人員感知到的身邊重要的人或制度對他執行某種行為的壓力,當作業人員身邊的同事默認、或作業人員自信能輕易地實施違章并不被人發現時,就會實施該違章行為。
影響主觀行為規范的因素包括:一是,崗位互控,當作業過程中的雙確認等互控措施流于形式時,就不能有效防范違章作業;二是,檢查力度,當檢查覆蓋范圍、頻次較低時,作業人員感覺實施違章不容易被發現,就會實施該違章行為。
3.3 感知行為控制
指作業人員對于執行某種行為的控制能力。當作業人員能輕易地制止違章行為時,就能有效防范違章作業。
影響感知行為控制的因素包括:一是,防范制度,當制度措施不合理、較難執行時,作業人員對于違章行為的控制能力較弱;二是,風險識別,當作業風險識別管理不到位時,員工不清楚標準的作業程序,就不能對違章行為進行防范。
3.4 應急處置能力
在信號、車輛、道岔等設備故障,水浸、火災、脫軌等突發事件時,作業人員技能不足將導致在判斷故障類型、信息匯報、操作程序等方面出現錯誤,擴大故障影響。
影響應急處置能力的因素包括:一是,應急知識掌握,當作業人員不熟悉故障現象、應急程序時,應急處置時容易出現遺漏、判斷錯誤等;二是,現場實操能力,當作業人員缺少日常實操抽考、演練時,現場處置時容易出現過度緊張、慌亂的情況,進而影響操作穩定性。
4 地鐵行車人員可靠性提升對策
4.1 精細化作業質量的監督管理
一是,健全作業過程的監管機制,改變以往完全以結果為導向,忽視對作業過程行為的責任追究,沖淡作業人員的僥幸心理;二是,分析作業流程中存在的“盲點”、“漏洞”,以“閉環、監督”為導向動態完善互控操作流程,并加強互控制度執行效果的評估;三是,人員的差異化管理,對因“無知、蠻干、馬虎、僥幸、取巧、逞能、麻痹、從眾”等導致違章作業的人員,有針對性地采取措施組織整改,例如:對規章制度不了解或一知半解的“無知”人員,以及把違章當成經驗的“從眾”人員,要加強基礎安全教育;同時,對看得見的危險比較警覺、對暫時沒有發生危險惡果的潛伏危險掉以輕心的“馬虎”人員,要加強日常檢查提醒等。
4.2 執行崗位違章記分考核管理
其管理模式為:“違章-扣分-周期內扣達一定分值-強制學習、轉崗等”,旨在推動從經驗型安全管理向科學型管理轉變,實施中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實施安全事件倒查記分制度,即將區域安全違章記分工作與區域的安全事故考核相聯系,區域內如果發生安全生產事件,倒查分析本區域安全違章記分情況;二是,加強記分數據的挖掘應用,管理者要對記分情況要進行傾向性分析,找出重點違章行為、重點違章人群,以便從管理上對癥下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三是,將違章記分工作納入對管理者安全履職評價的內容之一,對于開展不力的予以考核處分;四是,要通過執行情況、事件分析、工作重點等,不斷完善記分標準。
4.3 狠抓風險辨識與安全教育
一是,建立風險管理小組,深入做好安全風險自辨自控,嚴格落實“一作業一風險辨識”,充分辨識每一道工序存在的安全風險,研究制定針對性安全防范措施,并組織員工學習和評估;二是,管理人員跟崗制度,形成長效機制,及時發現、糾正違章違紀行為,摸查、解決現場存在的安全風險隱患;三是,角色轉換管理,組織員工以講述人的身份開展安全案例“回頭看”活動等,進一步加強員工對本崗位作業存在的關鍵安全風險、防范措施以及應急措施的理解,提升員工風險防控能力。
4.4 注重培訓演練管理實效
一是,強化員工履職盡責的意識,梳理調度、司機、站務等行車崗位的工作職責和相互配合要求,避免相互依賴現象;二是,從現場實際應用方面進一步完善應急處理指南,定期組織行車崗位人員回爐培訓;三是,定期對行車崗位員工的故障處置情況進行匯總和分析,及時掌握員工技能狀態;四是,常態開展真實場景測試、現場隨機抽問等,加強“雙盲”應急演練,強化員工對異常判斷、故障處置能力。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鐵是現代化城市建設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之一,影響到人們的出行是否順暢。對此,要求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認識到地鐵行車安全管理現狀,并正視人員可靠性對安全管理造成的嚴重影響,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實施對應策略,減少人員因素對地鐵行車安全管理的不良影響,保障地鐵運行安全可靠。
參考文獻
[1]趙宗建.廣州地鐵行車安全影響因子系統分析與對策[J].安全,2016(06).
[2]郝仁官.安全生產違章記分工作中的問題及其對策[J].安全,2017(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