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吳樂珺 本報記者 邢曉婧 ●盧戈
基于美國總統特朗普經濟政策的不確定性,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于當地時間27日宣布下調美國經濟增長預期。在政府經濟改革受阻、美聯儲高官紛紛警告投資風險的背景下,美股當天全線下挫,創下近期最大跌幅。外媒分析稱,美國經濟強勁反彈的勢頭正在減緩,這勢必給全球經濟復蘇前景蒙上陰影。
經濟沒有找到新動能
美國《華爾街日報》28日報道稱,IMF宣布下調未來兩年美國經濟增速的預期,將美國2017年的經濟增速預估值從今年4月份預測的2.3%下調至2.1%,將2018年增長率預測值從2.5%下調至2.1%。IMF之所以下調美國經濟增速預期,理由是特朗普經濟政策前景不明朗,刺激方案“缺少政策細節”,不可能實現增長目標。
美國CNBC網站稱,IMF將特朗普經濟刺激措施的可能效果“排除在外”,并不認為其削減稅收和大規模基建計劃能使經濟增速達到3%的預定目標,表明外界加深對特朗普政策能否有效兌現的懷疑。
路透社報道說,根據IMF等機構經濟學家的觀點,美國正處于1850年以來第三長的經濟擴張周期當中,持續強勁的就業增長支持了經濟復蘇,但同時,美國也面臨老齡化加重、生產率增速下降、勞動力市場接近飽和等問題。日益增長的公共債務、美元高估給經濟中長期前景埋下隱患。
上海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副主任宋國友28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美國經濟現在所遭遇的問題是沒有進行真正的結構性改革,對于在金融危機期間發現的過度依靠服務業、勞動生產率沒有顯著提高、財政赤字過大、負債率很高等重大問題,近10年來沒有進行明顯改革。由此看來,美國經濟沒有找到新的動能。“可以肯定的是,如果美國經濟還是按照這種速度發展的話,相對衰落的趨勢不可避免”,宋國友稱。
金融危機不再發生?
27日,美聯儲副主席費舍爾公開表示,目前美國股市估值接近歷史高點,資產價格過高,投資風險正在增加。此后美聯儲主席耶倫、舊金山聯儲主席威廉姆斯也發表講話,表達對股市偏高的憂慮。耶倫認為,美國銀行業系統比以往要強健得多,類似2008年那樣的金融危機“不太可能在我們有生之年再度發生”,但她也承認,過去一段時間美國生產率的增長緩慢,收入增長陷入停滯,資產價值有點過高。以上政策面消息讓美股三大指數迅速下挫,其中科技股權重較大的納斯達克指數27日收盤下跌1.6%,標普指數下跌0.8%。28日開盤,美國股市三大股指上漲1%左右。
曾擔任美聯儲金融穩定政策與研究部門負責人、現為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的奈莉爾·梁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美國財政部近期提出的部分放松金融監管措施可以在降低監管成本的同時,不會造成新的金融風險,美國的金融監管雖然存在問題,但不會撼動美國在世界金融領域的領導地位。
對中國經濟影響減少
“美國經濟如果出現問題,對中國經濟乃至全球經濟還是有影響的,”宋國友認為,美國是全球最重要的消費市場,其金融政策對全球影響很大,但這種影響實際產生的效果確實在降低,尤其是對中國。宋國友解釋說,中國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如果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的話,中國經濟體量已經超過美國。以前當中國經濟體量小于美國的時候,更容易受到美國影響,但當中國的經濟體量接近美國時,所受影響必然減小。
如果美國經濟衰退,中國該如何應對?宋國友認為,一方面,中國要對美國的經濟形勢進行提前預判,提早布局,但這是被動思路;重要的是,我們要借助G20平臺或者雙邊對話機制,跟美國進行宏觀經濟機制協調,明確指出美國經濟對全球經濟穩定增長負有責任,不能因其放任國內政治對美國經濟的負面沖擊,影響包括中國經濟在內的全球經濟增長,要更加積極主動向美國施壓。▲
環球時報2017-0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