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濤+文龍杰+徐方清
戈壁草原之上,一座座高樓拔地而起。素有“白色墳墓”之稱的哈薩克斯坦北方荒原之城阿斯塔納,正崛起為一座朝氣蓬勃的“未來之都”和絲路新城。
作為1991年才最后一個脫離蘇聯而獨立的國家,哈薩克斯坦在1997年將首都從古老繁華的阿拉木圖遷到了阿斯塔納。在不少當地人看來,近年來阿拉木圖的城市發展進入快車道,一定程度上是得益于 “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
由中國企業承建的城市輕軌連接機場和新火車站,途經哈總統府、國防部等地標性建筑,全長22公里。正在阿斯塔納進行緊張建設的這一項目,是哈薩克斯坦首條輕軌線。項目建成之后,輕軌首尾兩端的通勤時間大約將縮短一半。
阿斯塔納,正是“一帶一路”的首倡之地。2013年9月,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納扎爾巴耶夫大學發表演講,正式提出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
2017年6月7日至10日,習近平在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后第三次踏上哈薩克斯坦的土地,對哈薩克斯坦共和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和阿斯塔納專項世博會開幕式。
在習近平訪問行程結束之際,外交部長王毅告訴《中國新聞周刊》,這次訪問是習近平主席主持“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后首次出訪,也是中國面向歐亞地區的一次重大外交行動。“此訪是中國全方位外交又一次成功實踐,實現了雙多邊議程的有機結合,實現了主客場外交的前后呼應,實現了國內外兩個大局的統籌兼顧。”
構建起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新格局
今年,正值中哈建交25周年。25年來,中哈關系實現了從睦鄰友好到戰略伙伴、再到全面戰略伙伴的“三級跳”。
6月7日,在抵達阿斯塔納國際機場時發表的書面講話中,習近平指出,“我同納扎爾巴耶夫總統每年均多次見面,就雙邊關系和各領域合作深入交換意見,結下了良好的工作關系和深厚的個人友誼。”他還表示,雙方愿抓住當前有利時機,推動中哈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合作向更高水平邁進。
哈薩克斯坦總統納扎爾巴耶夫在總統府舉行隆重儀式,歡迎習近平主席。站在總統府大廳門前,習近平說:“我對這個地方印象很深刻。現在又添了一些新建筑,樹也長大了。”這棵長大的樹,正是2013年9月7日習近平在元首林種下的一株象征友誼的杉樹。
繼習近平四年前在哈薩克斯坦提出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后,僅僅過了一個月,習近平又在出訪印尼時首次提出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倡議。二者后被合并簡稱為 “一帶一路”。
一年多后,納扎爾巴耶夫提出 “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光明之路”全面對接“一帶一路”,便開始成為中哈合作的大方向。
2014年5月,中哈兩國元首在上海共同見證中哈連云港物流合作基地投產,這是中哈共建“一帶一路”的首個重點項目,也成為兩國啟動陸海聯運的良好開端。到2016年,中國過境哈薩克斯坦的中歐貨運班列超過1200列,中哈鐵路運輸貨物量達820多萬噸,集裝箱運量增長了兩倍多。
此番再次到訪阿斯塔納,習近平和納扎爾巴耶夫再次現場見證了“一帶一路”建設上的一項重要成果。當地時間6月8日下午3時許,在世博會中國國家館三層大廳,習近平與納扎爾巴耶夫共同出席中哈亞歐跨境運輸視頻連線儀式。
由烏魯木齊經霍爾果斯開往阿斯塔納的中哈亞歐跨境客運列車的正式開行,實現了霍爾果斯口岸客貨列車同時運行。這是繼新亞歐大陸橋中哈阿拉山口鐵路線開通后,中國第二條向西開放的國際鐵路通道,也是中哈兩國間的又一“黃金通道”。
哈薩克斯坦國家治理科學院國民經濟學院院長維利烏爾·阿烏肯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正是得益于哈中亞歐跨境運輸合作,哈薩克斯坦已從傳統內陸國轉型為亞歐大陸關鍵運輸樞紐,過境運輸能力獲得提升,逐漸在東西方貿易鏈中發揮日益重要的作用。
6月8日,在中哈兩國元首的見證下,雙方簽署了中哈聯合聲明以及11份雙邊合作文件,合作領域涵蓋金融投資、稅務合作、基礎設施建設、科學文化合作、超級計算機項目合作和聯合攝制電影等。在專項世博會中國館,習近平還邀請納扎爾巴耶夫總統體驗高鐵模擬駕駛,線路設計是:西安-蘭州-烏魯木齊-阿拉山口-阿斯塔納。
在外交部長王毅看來,中哈合作的規劃以互聯互通、產能合作、科技創新為著力點,涵蓋“雙西公路”、霍爾果斯國際邊境合作中心等重點項目,構建起中哈全方位互利合作新格局。王毅對《中國新聞周刊》表示,哈薩克斯坦是“一帶一路”沿線重點國家。習近平主席此訪推動中哈在共建“一帶一路”和國際產能合作中發揮好示范作用。兩國陸海聯運貫通兩大洲、連接三大洋,中哈連云港通往霍爾果斯的大通道將“一帶”和“一路”有機串聯在一起。
上合組織擴員
不只是 “6+2=8”這么簡單
6月9日,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十七次會議在阿斯塔納正式啟幕。習近平的阿斯塔納之行進入“上合時間”。
5月,中國成功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合組織各成員國均派出高級別代表團出席,支持本著共商、共建、共享原則,持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與本國發展戰略和區域合作倡議對接。如今,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已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合作全覆蓋。正如習近平所指出,上合組織可以為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發揮重要平臺作用。
在獨立宮會議廳舉行的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會議(簡稱“上合峰會”)上,習近平還就上合組織在政治、安全、經貿、人文和組織發展等五方面提出重要倡議。
在王毅看來,習近平主席的這些重要主張將推動上合組織在新形勢下同舟共濟、攜手并進,釋放擴員紅利,保持健康穩定發展。
共建“一帶一路”也成為此次上合峰會上的重要成果。峰會《阿斯塔納宣言》中指出,成員國歡迎“一帶一路”倡議,高度評價“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成果并愿共同落實。此外,中哈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及上合組織發表的《阿斯塔納宣言》等文件均充分肯定“一帶一路”倡議對雙多邊合作、區域和世界經濟發展的積極意義。
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大范圍會議上,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表示,“今天的會談是我們在北京‘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框架下進行的重要對話的延續。”納扎爾巴耶夫則進一步指出,歐亞經濟聯盟和絲綢之路經濟帶對接為區域經濟合作開辟新前景,為建立上合自貿區提供了可能。
6月9日15時30分許,獨立宮1號廳,習近平等上合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集體合影。和往年不同,今年的合影中多了印度總理莫迪、巴基斯坦總理謝里夫兩位新成員國領導人的身影。印巴的加入,標志著上合組織成員國地域范圍已經延展至南亞,成為世界上幅員廣、人口多、潛力大的一個地區性國際組織,不僅是陸上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平臺,也連接海上絲綢之路,聯動亞歐兩大市場。
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歐亞研究所所長兼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主任陳玉榮在接受《中國新聞周刊》采訪時表示,上合組織擴員絕不只是意味著數量上“6+2=8”這么簡單,它意味著上合組織體量、國際威望和影響力的提升,也意味著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得以繼續傳承發揚,這是上合組織過去16年來成功發展的一個有力證明。此外,印巴加入上合組織所帶來的新生力量有助于擴大上合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合作范圍并使其持續走向深入。
也有分析提出質疑:擴員后的上合組織,能否有效管控印巴之間的傳統爭議?此外,從機制上來講,目前中俄雙核驅動的上合組織能夠實現成熟高效的運作,而如今印度的加入,對于基于“協商一致”原則運行的上合組織來說,是否會因決策成員增加、效率降低導致上合組織“論壇化”?
對于此次印巴加入上合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俄羅斯東歐中亞研究所黨委書記李進峰認為,上合組織擴員的成功應該有五個評判標準:第一,上合組織的凝聚力應該得到加強,影響力上升,而不是下降;第二,上合組織的決策效率應該保持正常,而不是效率下降;第三,上合組織內部成員國之間因邊界等問題的糾紛將逐步減少,而不是增加;第四,國際社會對上合組織越來越重視和關注,而不是關注越來越少;第五,上合組織對建立公平合理的世界政治經濟新秩序的作用應該不斷增強,而不是減少。
安全與經濟合作被視為上海合作組織的兩個輪子,但相比之下,經濟合作的輪子一直被認為轉的速度不夠快,成為上合組織范疇內區域經濟一體化邁向更高水平進程中的“短板”。此次新加入的印度是重要新興經濟體國家,也是金磚成員國,巴基斯坦則是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國家。印巴兩國的加入有助于“一帶一路”倡議加速對接區域發展戰略,而互聯互通范圍的擴大和推進將提升上合組織內經貿合作的施展空間,意味著區域經濟合作潛力的擴大。
6月8日上午和傍晚,習近平分別會見了阿富汗總統加尼和俄羅斯總統普京。會見中,兩國領導人均主動提及“一帶一路”建設,并展示出將國內經濟發展戰略與其積極對接的意愿。6月9日,習近平又先后會見塔吉克斯坦總統拉赫蒙、印度總理莫迪、西班牙國王費利佩六世、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等。這些雙邊活動多選在阿斯塔納北京大廈的絲路廳舉行,而習近平同各國領導人談得最多的內容同樣是如何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共建“一帶一路”,也成為上合組織各方合作意愿的最大公約數。
王毅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通過習近平主席這次訪問,我們再次深刻感受到,“一帶一路”倡議已成為廣受歡迎的國際公共產品,使各國抓到合作機遇,看到發展希望。國際上認同“一帶一路”的共識越來越多,預期越來越樂觀。
安全合作空間擴大,
有助于護航“一帶一路”
制定《上海合作組織反極端主義公約》,是此次上合峰會取得的一項重要突破。該公約是習近平2014年提出的重要倡議,并在2015年上合組織烏法峰會上達成共識。
當前,全球安全形勢錯綜復雜,極端主義思想不斷蔓延,暴恐活動進入新一輪活躍期,對地區國家安全、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挑戰。在上合組織的觀察員國伊朗和阿富汗,近期接連發生多起恐襲事件,安全形勢更為嚴峻。
“在上述背景下,上合組織阿斯塔納峰會期間發表關于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聲明,簽署《上海合作組織反極端主義公約》,進一步突顯了本組織國家打擊‘三股勢力的堅定決心,夯實了上合組織執法安全合作法律基礎,相信將有利于各方深化合作,為國際反恐斗爭做出新貢獻。”外交部發言人陸慷表示。
陳玉榮則對《中國新聞周刊》指出,在目前上合組織所處區域安全形勢復雜化的背景下,《公約》為上合組織框架內進一步加強反恐合作、攜手打擊“三股勢力”提供了法律支持。
在會見阿富汗總統加尼時,習近平指出,雙方要加強反恐和安全合作。加尼則積極回應,“阿富汗珍視同中國的友好關系”。
阿富汗被稱為“亞洲心臟”,連接中亞、西亞和南亞。隨著此次上合組織的正式擴員,地處中亞與南亞兩大地緣板塊結合部的阿富汗在上合“朋友圈”中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上合組織各方希望作為觀察員國的阿富汗早日實現和平、穩定、繁榮,擺脫恐怖主義、極端主義和毒品犯罪的淵藪。
此次上合峰會期間,成員國元首專門發表關于共同打擊國際恐怖主義的聲明,同時在峰會《阿斯塔納宣言》中指出,支持繼續在“上合組織—阿富汗聯絡組”框架內開展工作,促進阿富汗重建和平。
印度和巴基斯塔加入上合組織,也意味著該組織安全合作空間的擴大。“比如在安全領域,印巴在南亞長期被‘三股勢力困擾,現在可借助上合平臺應對和解決安全挑戰,上合組織防御合作范圍也從中亞擴展到南亞。”陳玉榮說。
此次上合峰會上,習近平還宣布中國將于明年6月在華舉辦下次峰會。中國社科院上海合作組織研究中心秘書長孫壯志認為,作為主席國和創始成員國,中方將繼續堅持和弘揚上合既有成功發展思路,也會拿出具有長遠意義的規劃。如果各項計劃和舉措都能落實,上合組織的發展將得到質的提升,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上合組織秘書長阿利莫夫則表示,在保障地區和平、安全穩定以及共同發展方面,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是最重要的貢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