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蓋爾·伍茲
牛津大學布拉瓦尼克政府管理學院院長
兼全球經濟治理項目研究主任
英國保守黨在大選中失去了議會多數,尋求組建新政府的首相梅知道,她必須在幾天之內落實英國退出歐盟談判的具體細節。英國脫歐談判的準備工作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但目前受到三個低級談判錯誤的影響,并且必須面對英國政府的行動力已經大大受損的現實。
目前所犯的第一個典型的錯誤是,英國政府想象它進入了一場戰斗。按照這樣的想法,談判者必須掩蓋他們的真實計劃或意圖,因為他們的目標是取得談判的支配地位,并最終征服對手,即所謂兵不厭詐。而現在的情況好像我們在準備諾曼底登陸似的。
但是,英國脫歐不是登陸,英國不僅沒有試圖打敗敵人,而且要與它無法在地理上遠離的國家盡量保持雙贏關系。英國不應該像目前所做的那樣對自己的計劃保密,顯然也不應該采取邊緣政策,比如梅所謂“沒有協議也比壞協議好”的宣言。相反,英國必須推動以解決共同問題為核心的合作進程。談判應該聚焦于為雙方盡可能創造價值,包括梅志在必得的英國-歐盟自由貿易協定。
第二個典型的談判錯誤是只關注自己的利益。有效的談判要求你深刻地理解對方的利益、重點和局限性。他們對輸贏怎么看?哪些地方是他們不可能妥協的?什么東西可能妨礙他們形成協議?
比如,英國和歐盟都存在能力的局限性。英國正在盡快組建一個團隊負責貿易談判。至于歐盟,它已經參與過10次自由貿易協定談判,包括與海灣合作委員會和美國的談判,但歐洲政府仍然需要落實此前與加拿大、新加坡、越南、西非和東非達成的自由貿易協定。
鑒于英國與歐盟在經濟關系上所具有的規模、深度和重要性,英國想要獲得談判的優惠待遇。但是,假如果真如此的話,歐盟則可能面臨其他既有談判方的反彈。事實上,在整個英國脫歐談判過程中,歐盟需要考慮它向其他談判伙伴傳遞什么信號。英國想要得到一個多方獲益的協議,它就必須認識到這一點,同時也要認識到可能影響歐盟及其成員國的其他制約條件。
第三個典型錯誤是形成了不切實際的預期。英國脫歐談判的過程毫無疑問將是漫長而艱難的,如果公民、企業或談判代表自己在過度的預期得不到滿足之后感到沮喪的話,情況將更加如此。
最重要的是,要合理控制好對談判耗時的預期。英國希望在預定的兩年時間里完成與歐盟的專門自由貿易協定。但是相比而言,歐盟與其他主要貿易伙伴如日本和加拿大的談判,都要耗時9~10年,并且都是逐步完成而不是一蹴而就的。
以歐盟與加拿大的自由貿易協定為例,它始于2004年,與談判框架的建立同時開啟,在將近9年后的2013年才達成“原則上”的協定。而實際協議是在去年9月敲定的。然后才開始了歐洲機構的批準程序,直到今年2月獲得歐洲議會的最終批準,整個流程迄今仍沒有全部完成,其中一些內容還需要各國立法機構的批準。
這表明,在兩年時間里,英國充其量只能與歐盟達成框架協定。最終協議的簽訂肯定需要更長時間。原因之一是,其中部分內容需要個別成員國的批準。英國政府應該將這一點毫不含糊、開誠布公地告知公眾。
與此同時,英國必須致力于確保與歐盟的臨時協定。大約40%的英國出口流向歐盟市場,而英國工廠也嚴重依賴能便捷穿越歐洲邊境的商品,不管是來自愛爾蘭的牲口,還是來自德國的曲軸。
簡言之,在等待最終協議時,英國決不能失去暢通無阻的邊境,即使只是暫時失去也不行——如果在預定的兩年時間里無法達成任何協議的話,就很有可能發生這一情景。事實上,梅威脅“沒有協議總比壞協議好”,這種說法不但不利于談判進程,而且根本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錯誤。
任何協議都不可能照搬標準的世貿組織規則,該規則意味著英國農業部門承擔14.4%的關稅,而來自歐洲共同農業政策的金融支持被取消已經導致英國農業部門損失慘重,英國奶制品出口將面臨平均40%的關稅。
至于作為目前英國經濟最大部門的服務業,世貿組織的出口規則已經存在了20年。在世貿組織的164個成員國中,有158個與歐盟簽署了或正在準備簽署自由貿易協定,世貿組織規則之不受歡迎可見一斑。
梅之所以在最近舉行大選,是因為她希望能擁有更大的權力而在談判中為英國獲得更好的協議,但她沒有實現自己的目標。與以往任何時候相比,如今都需要更加注重合作、外向和現實的談判策略,從而確保協議的達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