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越
中國共產黨山東省第十一次代表大會報告中,人民群眾被放在了顯著的位置,“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建設和諧美麗的幸福家園”“人民群眾獲得感顯著增強”“不斷豐富人民精神世界”……
在此,我們從扶貧、看病與養老、教育與就業三個方面對報告進行解讀,探究與普通人息息相關的那些政策如何抵達我們的生活。
扶貧:小康路上不讓一個人掉隊
黨代會上,扶貧成為熱議的話題。報告指出,“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健全完善長效機制,推動由主要解決絕對貧困向重點緩解相對貧困轉變,由主要解決農村貧困向統籌解決城鄉貧困轉變”;“小康路上決不能讓一個人掉隊”。
消除貧困,逐步實現共同富裕,使命艱巨。目前,我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扎實推進,累計減貧671.1萬人。
黨代會召開期間,6月15日,新華社發布重頭稿件《山東“光榮脫貧”彰顯文化強力》,關注山東特色的脫貧之路。文章說,經濟文化大省山東在新一輪脫貧攻堅中,發揮文化滋養和精神支撐的作用,堅持要“富口袋”先“富腦袋”,激發了貧困人群的小康追求,彰顯出精神文化的強大力量,走出了一條有山東特色的“光榮脫貧”之路。
這篇2900多字的報道從“紅色精神激勵”“傳統文化滋養”“時代楷模引領”“鄉風文明重塑”四個方面對山東特色的“光榮脫貧”之路進行了全面的闡述。文章最后援引山東省扶貧辦主任時培偉的話說,到2018年,不僅要確保山東242.4萬建檔立卡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更要讓齊魯大地的“光榮脫貧”成為山東由文化大省邁向文化強省的時代標志。
比如在“鄉風文明重塑”方面,長期以來,一些地方紅白事大操大辦,加重了群眾負擔。山東農村此風尤甚,成為脫貧群眾返貧的重要因素,吞噬了來之不易的脫貧攻堅成果。
去年6月,山東被列為全國農村移風易俗工作的試點省份之一,整治紅白事鋪張浪費成為一項重要內容。臨沂市臨港區泉子社區,65歲的李相坡一大早來到社區辦公室,在“喪事簡辦保證書”上鄭重地簽下了自己的名字。
“喪事簡辦保證書”對人數、規格、禮金、宴席等方面,做出了減少鋪張浪費的詳細規定。比如,菜金不超過100元一桌,不上煙酒。“通過這些‘禁令,村民辦喪事的花費已由三四萬元下降到一萬元以下,時間也從三五天縮減到兩天以內,大大減輕了村民負擔。”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相元說。
去年以來,山東陸續在全省農村、社區成立了8.6萬余個紅白理事會,以村規民約的形式,整治紅白事互相攀比、鋪張浪費之風,重塑鄉村文明新風,為群眾“人情賬本”減負。
看病與養老:兩大社會難題如何破解?
看病難、看病貴,是當前一大困擾。如何破解這一難題?報告提出,深入推進健康山東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加快醫療聯合體建設,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上下貫通,破解群眾看病之“痛”。積極發展大健康產業,推進中醫藥傳承創新。提高出生人口素質,促進人口均衡發展。
兩位醫療單位從業者,他們從專業角度進行了解讀。“醫聯體建設對于調整優化醫療資源結構布局,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提升基層醫療水平,更好實施分級診療和滿足群眾健康需求,意義重大。”德州市人民醫院骨外科副主任岳紅衛代表說,“目前一些醫院、科室已經作出探索,接下來將逐漸全面推開。”在他看來,推進醫聯體建設,要提高醫生和病人的認識,使醫患雙方都逐漸接受這種模式;加強多個職能部門的協調配合,建立有效協調機制;明確考核機制,在收入分配和時間分配上做好平衡;提高基層醫療機構的硬件水平,醫生“流動”下去,相應配套設施也要跟上。
“對老年人特別是失能老人來說,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是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安的關鍵。”青島市市立醫院本部呼吸科主任劉學東代表說,“報告專門提到要推進醫養結合,這既切合當前實際,也是對應對未來養老趨勢的謀劃。”做好醫養結合,需要加大投入,保證醫養場所與老年人口相匹配;做好家庭醫生簽約工作,滿足老年人的居家醫養需求;還要加強對陪護人員的專門培訓,解決護理不規范問題。
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省60歲以上老年人口達到2057萬,占總人口的20.68%,人口老齡化形勢較為嚴峻。對此,報告提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養結合,健全多層次養老服務體系,切實做到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老有所安。
教育與就業:國之大計與民生之本
教育乃國之大計,就業是民生之本。
深化基礎教育綜合改革,推進義務教育均衡提升;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強化“雙一流”建設,打造一批高水平應用型大學……報告明確,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使更多孩子成就夢想、更多家庭實現希望。
“義務教育均衡提升承載著群眾對公平教育和優質教育的雙重期盼,是教育改革發展的重中之重。”棗莊市實驗小學副校長于偉利代表說,自2015年起,學校與多所鄉鎮學校建立“手拉手”聯盟教育關系,定期組織教師送課交流,探索出了支援鄉村教育的路子,實現了資源共享、合作共贏。“下一步,我們將以報告精神為指引,以更加積極的狀態投入工作,通過授課、講座、座談、報告會等形式,在課堂教學、課程設置、教師成長、教學管理等方面與聯盟學校加強交流,把聯盟教育推向深入。”
五年來,我省先后制定出臺財政投入、稅費減免、創業貸款、就業援助、培訓補貼、社保補貼等一攬子促進就業政策,并在全國率先建立失業動態監測、預測預警和預防調控三位一體的工作機制,城鎮新增就業596.1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始終控制在4%以內。
未來五年,在促進就業創業方面,報告提出,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和退役軍人就業安置工作,促進就業與發展良性互動,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的就業。
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廳長韓金峰代表表示,全省人社部門將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完善就業服務體系;加強人才載體建設,培養、吸引、留住、用好人才。
(文據新華社、《大眾日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