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以某地鐵車輛段為例,結合車輛段主要設計原則及技術要求,對車輛段場址、出入段線設計進行分析,并結合總平面布置控制因素,特別是城市用地規劃及車輛段周邊既有環境,提出了車輛段平面布置方案,通過2個方案的比選分析,確定了更加經濟、合理的設計方案,并對車輛段平面布置的關鍵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城市軌道交通;車輛段;平面布置;保養基地
中圖分類號:U239.5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012
車輛段是城市軌道交通車輛運用、管理、檢修、維修保養基地,是保障車輛安全運行的重要場所,是城市軌道交通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修建工程量大、占地多、投資大,如何科學、合理地進行總平面布置是車輛段設計中的關鍵問題。本文以某地鐵車輛段為例,對車輛段設計中的平面布置問題進行了探討。
1 車輛段主要設計原則及技術要求
其主要設計原則有5條:①車輛段設計應充分考慮車輛段場地所在地的工程環境、既有用地、道路交通條件、氣象條件、水文及工程地質、周邊管線情況等,盡量避開高挖、高填等高風險區域進行總平面設計,并應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盡量節約用地,降低建設成本,獲取最佳綜合效益。②車輛段總平面布置根據有利于生產、確保安全、方便管理、方便生活的基本原則進行合理布置,合理確定近期規模的同時,應充分考慮遠期的發展條件。③車輛段平面布置應根據車輛運用和檢修的特點和要求,力求工藝順暢、作業方便,盡可能地避免迂回線路、運行線干擾,控制縮短車輛段內列車空走距離。④車輛段平面布置應充分考慮段內交通,將車流與人流分離,將停車、運用于檢修部分與生活辦公部分進行分離,將帶電作業區域與非帶電作業區域分離。⑤車輛段內線路布置應根據生產性質、作業要求,力求功能分區明確、流程合理、布置緊湊、整齊美觀、經濟合理。
車輛段設計主要技術要求有以下5個:①出入段線。最小曲線半徑為200 m,困難條件下為150 m;②最大坡度。不宜大于45‰,洞口以內100 m及露天地面線和高架線不宜大于35‰;③車場線。最小曲線半徑為150 m,一般設計為平坡,當條件較復雜時,可設在不大于1.5‰的坡上。④試車線。一般設計為平坡,困難時線路端部根據該線段的試車速度可有適當曲線;⑤兩相鄰曲線間的夾直線長度不小于3 m,道岔基本軌端部至曲線端部的距離不宜小于3 m。
2 車輛段場址
某地鐵線路全長約40 km,根據其運營需求,結合線網規劃和資源的充分利用設置1個車輛段、2個停車場,共同承擔線路車輛的停放、運用、檢查、整備、檢修和管理工作。其車輛段距離線路起點較遠,約28 km。為了避免收發列車空跑造成的運能浪費、運營成本增加,將車輛段規模縮小,其中的一個停車場可有效分擔車輛段收發車的壓力。車輛段規劃用地約20 hm2,場地呈不規則狹長型布置,南北長1 000 m左右,東西寬20~250 m,周邊道路基本成型,場地內地勢平坦,建設條件良好,如圖1所示。
3 出入段線設計方案
出入段線是正線車站與車輛段之間的聯絡線,是地鐵列車進入或退出正線運行的通道。根據設計規范,其設計應按雙線、雙向運行設計,并避免切割正線。科學、合理地接軌方案既能有利于行車組織安排,又能大大降低工程建設成本和節約用地。
該車輛段設計的出入段自銜接正線車站站前正線間,以交叉渡線形式接出,出入段線與左右正線連通。出入段線自站前交叉渡線接軌后,采用曲線由路中轉至路側,下穿第一個道路立交匝道后,下穿地面道路南延伸段后,采用曲線與第二個道路立交匝道平行敷設,最后用曲線連接轉至車輛段。出入段線路全長約1 300 m,最大坡度為34‰,最小曲線半徑為250 m,其平面方案如圖2所示。
4 站場平面布置方案
結合車輛段平面布置控制因素,綜合用地和出入線設計方案,車輛段平面布置方案運用庫和檢修庫呈縱列式布置,房屋布置按功能分區。
4.1 布置方案一
運用庫采用盡端式布置設于車輛段北側,檢修庫設于運用庫西側。調機工程車庫緊鄰運用庫咽喉區,位于其西側。洗車線與鏇輪庫合并設置,位于停車列檢庫東側。工務修配中心位于咽喉區東側。試車線設于車輛段最東側。廠前區設于車輛段西側。物資總庫、綜合維修中心、危險品存儲間集中設置于停車列檢庫北側。車輛段辦公管理用房、乘務員公寓、混合變電所、污水處理站等集中設置于廠前區。段內道路呈環狀布置,并設置2個出入口均與規劃道路相連,如圖3所示。
4.2 布置方案二
運用庫采用盡端式布置設于車輛段北側,檢修庫設于運用庫西側。房屋布置按功能分區,運用庫采用盡端式布置設于車輛段北側,檢修庫設于運用庫西側,工程車庫、內燃車庫、材料棚緊鄰出入段線位于其東側。洗車庫、不落輪鏇庫位于檢修庫與運用庫中間,試車線設于車輛段最東側。物資總庫、綜合維修中心、危險品存儲間、車輛段辦公管理用房、乘務員公寓、混合變電所、污水處理站等集中設置于廠前區。段內道路呈環狀布置,并設置2個出入口均與規劃道路相連,如圖4所示。4.3 方案比選
平面布置方案比選如表1所示。
5 結束語
車輛段作為城市軌道交通的重要設施,其功能多樣、作業內容繁多,如何通過科學合理的布局,將作業線路按功能分區,達到工藝流程要求、經濟合理、方便管理的目標是車輛段平面布置的關鍵。車輛段平面布置應根據控制因素條件,遵循結合城市規劃、節約用地的原則,通過方案比選,最終確定經濟、合理的布置方案。
參考文獻
[1]李桂桂,馮太群.地鐵車輛段站場設計相關問題研究[J].鐵道標準設計,2012(03).
[2]徐久勇.地鐵車輛段盡端式總平面布置研究[J].鐵道工程學報,2014(06).
[3]邱鳴.地鐵車輛段總平面布置方案設計探討[J].鐵道標準設計,2015(08).
[4]胡亞輝.地鐵車輛段平面布置方案設計分析[J].山西建筑,2017(05).
作者簡介:吳冰芝,女,碩士研究生,講師,從事城市軌道交通運營管理教學及研究。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