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波+鄭健斌
摘 要:利用中央空調制造技術提升產品鈑金件的典型案例細分為鈑金件結構優化、多個鈑金件合并為一體成型、鈑金件連接工藝優化、鈑金件加工工藝優化以及鈑金件工藝路線優化。通過分析和總結,為產品結構設計、產品可制造性、制造過程控制以及快速處理生產異常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參考。
關鍵詞:產品設計;鈑金件;精益制造;工藝優化
中圖分類號:V261.29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12.123
鈑金件是空調的重要零部件,鈑金結構上要重點考慮到可靠性、可裝配性、可維修性、成本等多方面的問題。本文從鈑金件結構優化、工藝優化、排料工藝優化等方面重點舉例講解。
1 鈑金件結構優化
鈑金件結構優化概括為鈑金件裝配定位、鈑金件裝配少螺釘、鈑金件防變形、裝配簡單結構設計。
1.1 裝配預定位——卡槽固定改掛耳固定
改善前,電控盒通過限位卡槽固定,固定電控盒時,需用手提住電控盒打螺釘,空間小、操作不便;改善后,使用掛耳結構,固定電控盒時不需要用手提住電控盒,提高了裝配效率。
總結:為了提高鈑金件可裝配性,設計鈑金件時盡量預定位,之后使用螺栓固定。
1.2 少螺釘——壓板螺釘固定改卡扣固定
改善前,配管壓板使用10顆螺釘固定;改善后,使用卡扣結構,使用螺釘4顆。
總結:少螺釘化裝配是一種趨勢,扣位是一種常用的方法。要注意鈑金扣位常需要模具加工,且要綜合考慮可拆卸性(比如使用2個扣位+焊接固定,后期拆卸困難)。
1.3 防變形——加筋整改導流圈變形
改善前,導流圈鈑金厚度為1.2 mm,運輸搬動過程容易受擠壓,稍微變形為橢圓形;改善后,導流圈鈑金邊緣增加向外翻邊2.5 mm,增加抗變形能力,符合品質要求。
總結:圓柱形鈑金件,因為板材厚度較薄,在生產和運輸過程中容易擠壓變形,可在邊緣處增加壓筋和翻邊,有效減小變形程度。
1.4 裝配簡單——更改為U形孔
改善前,過線孔是圓形孔,操作較困難;改善后,過線孔是U形孔,操作簡單,效率提升。
2 鈑金件工藝優化
2.1 鈑金件一體成型——小底盤組件優化
改善前,小底盤焊合件部件由小底盤組件和小底盤支架用螺釘連接拼裝,拼裝10個螺釘,影響總裝效率;改善后,小底盤一次性數控成型,直接減少了螺釘10顆,節省了鈑金材料,縮短了打螺釘組裝的時間。
2.2 蝸殼左側板塑料改為鈑金一體
改善前,蝸殼兩邊都有塑料側板,部裝工藝路線為:取蝸殼、側板、風輪→裝一邊側板→翻轉蝸殼→裝風輪→裝另一邊側板。
改善后,蝸殼只有一邊側板,一邊塑料側板改為鈑金一體,部裝工藝路線為:取蝸殼、側板、風輪→裝風輪→裝側板。
2.3 焊接改鉚接工藝
改善前,接水盤出水管采取焊接方式固定,焊接效率較低,焊接用工成本較高;改善后,使用沖壓方式進行鉚接,(對水管內徑尺寸要求較高)鉚接效率高,成本較低。
2.4 窄條形沖壓改折彎、拍平工藝
改善前,整塊鈑金落料成型,浪費了中間余料;改善后,工藝流程為下條板料→成型→拍平,增加了1套拍平模,節省了中間材料。具體如圖1所示。
2.5 鈑金空間開孔,沖壓改卷圓焊接成型
改善前,加工工藝路線為:整塊鈑金落料→沖孔→拉伸→沖缺口,浪費了中間大塊材料。
改善后,加工工藝路線為:下條板料→滾圓→直焊→收底部斜口→拉伸成形→沖缺口,節省了中間材料。具體見圖2.
2.6 模具排料工藝優化
改善前,單件排料,下料時邊角料多,浪費材料;改善后,雙件排料,下料時邊角料少,節省材料。具體如圖3所示。
3 總結
鈑金件是中央空調產品的主要零件,從裝配效率、可靠性方面考慮,產品結構上要注意以下3點:①結構優化。預定位、少螺釘化、防變形。②工藝優化。有些鈑金件在加工能力可實現情況下,可綜合考慮一體化、焊接改TOX鉚接,提高加工效率。③定額優化。從加工工藝定額上考慮,要注意合理排樣(對稱/非對稱,大件套小件等),或考慮在工藝上降低定額。
參考文獻
[1]羅益旋.最新沖壓新工藝新技術及模具設計實用手冊[M].杭州:銀聲音像出版社,2004.
[2]楊建軍.產品設計可制造性與生產系統[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
[3]張旭,王愛民,劉檢華.產品設計可裝配性技術[M].北京:航空工業出版社,2009.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