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黨校姓黨”有其歷史基因和傳統,把其確立為黨校的根本原則既是對黨校辦學傳統和經驗的政治升華,也是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戰略考量的。習近平關于“黨校姓黨”的論述,從政治層面、紀律層面和道德層面豐富和發展了“黨校姓黨”的內涵?!包h校姓黨”的精神實質和根本要求在于黨校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為此,牢固樹立“四種意識”政治坐標,堅持正確政治方向;突出主業主課,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和內容;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紀律要求,落實嚴以治校;加強教師隊伍道德建設和紀律要求,落實嚴以治教;根治學員不良學風,落實嚴以治學。
[關鍵詞]黨校姓黨;黨性;黨紀;制度;學風
[作者簡介]王久高,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黨校姓黨”是中國共產黨各級黨校開展教學、科研、辦學活動和日常管理的根本原則,是中國共產黨凝練革命、建設和改革不同時期黨校辦學經驗的高度概括。2015年11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兑庖姟返谝淮卧谥醒胛募忻鞔_把“黨校姓黨”作為黨校辦學的根本原則。本文在考察“黨校姓黨”的歷史基因和重要意義的基礎上,結合習近平的相關論述,重點闡釋了“黨校姓黨”的豐富內涵,提出了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要求和主要途徑。
一、“黨校姓黨”的歷史考察和重要意義
中國共產黨的黨校自誕生以來就具有“黨校姓黨”的基因和傳統。把“黨校姓黨”確立為黨校的根本原則,既是對黨校辦學傳統和經驗的政治升華,也是有著強烈的現實針對性和戰略考量的。
(一)“黨校姓黨”是黨校與生俱來的基因
早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中國共產黨中央及地方組織就舉辦過各種形式的黨校,如黨訓班、中央訓練班、政治軍事學校等。1931年4月21日,中共中央發出的《中央關于蘇區宣傳鼓動工作會議》要求各蘇區中央分局“必須設立一個以上的黨校,培養黨、蘇維埃與職工會的干部”{1}。7月,蘇區中央局就舉辦了一期黨訓班,并在此基礎上成立了蘇區中央局黨校,任弼時任校長。1933年3月13日,蘇區黨校改稱為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并在瑞金舉行了盛大的開學典禮。1935年紅軍長征到達陜北后,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改稱為中央黨校,并于1937年遷入延安??谷諔馉幇l展的新形勢和實踐的新需要使中共中央清醒認識到急需提高全黨干部學習和運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理論的水平,于1938年5月5日(即馬克思誕辰120周年紀念日)創辦了延安馬列學院(全稱“馬克思列寧學院”),張聞天擔任院長。馬列學院的教育方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踐經驗來教育干部,注重黨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政策的學習,特別要求學員要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分析和解決中國革命中的實際問題。可以說,延安馬列學院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個理論成果——毛澤東思想日臻成熟的背景下應運而生的,對提高全黨的理論水平、培養具有馬列主義基礎知識的干部起到了重要作用。1941年5月,馬列學院改組為馬列研究院;7月,改組為中共中央研究院。1941年底至1943年3月,毛澤東先后對中央黨校進行了三次改組,中央黨校的地位不斷提升。{2}1943年5月,中共中央研究院并入中共中央黨校,成為該校的第三部。1947年3月,中共中央黨校隨戰事變化撤離延安。隨著解放戰爭的順利推進,1948年7月,中共中央決定在西柏坡創辦高級黨校,時稱馬列學院,劉少奇兼任院長。當時馬列學院的教學方針是“學習理論,提高認識,聯系實際,改造思想”。1949年北平解放后,馬列學院即遷往北平。1955年改稱中共中央直屬高級黨校(即現在中共中央黨校的前身),其辦學方針是“學習理論,提高認識,聯系實際,增強黨性”。從中國共產黨早期黨校(或干部學習培訓機構)成立、發展的歷史可以看出,黨校和諸類機構的基本指導思想和主要任務,就是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及其中國化的理論成果,宣傳黨的基本方針和政策,培養忠誠于黨的干部。黨校誕生、發展的歷史有力地證明了“黨校姓黨”是黨校與生俱來的基因,黨校因黨而立,為黨而存。
(二)“黨校姓黨”是黨校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和辦學經驗的政治升華
“黨校姓黨”是黨校與生俱來的基因,但這并不意味著黨校的發展因此而一帆風順。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黨校作為黨的事業的組成部分,它們的發展和辦學成效與黨的指導思想的正確與否,以及黨校是否真正堅持“姓黨”緊密相聯。早在延安整風時期,毛澤東以中央黨校為整風運動的“大本營”,開創了用黨校統一全黨思想與行動的辦學模式和干部培訓模式{3},從而促進了全黨思想的高度統一和革命事業的勝利。但是,1957年黨的整風運動發展到反右派擴大化后,黨校工作也開始受“左”傾錯誤影響,“黨校姓黨”開始變成“黨校姓‘左”,黨校的教學活動、教學質量和人才培養等開始遭遇挫折,一些著名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和教員遭到批判?!拔幕蟾锩北l后,一些黨校出現了“黨校無黨”的現象,學校整個工作停頓,造成巨大的損失?!拔母铩苯Y束后,1977年10月5日,中共中央作出《關于辦好各級黨校的決定》,要求徹底清除“四人幫”在黨的建設和黨校工作方面造成的危害,切實辦好黨校。1979年12月25日至1980年1月17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宣傳部和中央黨校聯合召開了全國黨校工作座談會(即第一次全國黨校工作會議)。會議要求黨校擔負的任務就是用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武裝干部,保證黨在思想路線上、政治路線上的統一,切實加強黨委對黨校的領導。黨校工作開始回歸到“黨校姓黨”的正常軌道。此后,中共中央先后在1983年、1985年、1994年、2000年、2008年、2015年召開了第二、三、四、五、六、七次全國黨校工作會議。在1990年發出《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校工作的通知》;1995年頒布實施《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暫行條例》;2000年印發《中共中央關于面向21世紀加強和改進黨校工作的決定》;2008年制定了《中國共產黨黨校工作條例》;2015年下發《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黨校工作的意見》。這些會議、通知、條例、決定、意見等總的精神,就是根據黨所面臨的形勢、任務的變化以及黨校自身存在的問題,不斷推動黨校的改革創新和規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建設,不斷提高黨校教育科學化水平,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確立了“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黨校發展和建設的歷史說明,黨校因黨而立,也因黨而興、因黨而強。黨校只要正確地堅持和貫徹了姓“黨”的原則,就會為黨所領導的事業提供理論支持和干部保障,從而促進黨和國家的事業健康蓬勃發展。因此,“黨校姓黨”是黨校健康發展的根本保證和辦學經驗的政治升華。endprint
(三)“黨校姓黨”是新形勢下從嚴治黨、從嚴治校的內在要求
中國共產黨不斷加強自身建設是其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重要法寶之一。21世紀以來,國情、世情、黨情發生的深刻變化對長期執政的中國共產黨產生了新的挑戰和考驗,各級黨校也面臨著新的問題。作為黨校培訓輪訓對象的干部隊伍,出現了理想信念不堅定、理論學習風氣不足、政治意識和大局意識不強、服務意識下降、不守政治規矩和政治紀律等問題。此外,各級黨校本身也存在一些共性問題:一是學風校風不正問題。黨校成為一些干部鍍金、搞關系、養身心的場所。一些黨校由以學員為中心變成以官員、權力為中心。學員之間、學員與教員、學員與本地官員和社會人員之間存在著各種錯綜復雜的關系,有的直接滑向利益輸送和交換。二是少數教員的政治立場和學術研究方向出現偏差。主要表現為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不足;學術研究西方化,熱衷于用西方的一些理論和方法來“批判”“反思”黨的理論與實踐。三是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不科學、不完善。不少黨校主業主課不突出,存在重知識技能培訓、輕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現象,黨校特色沒有凸顯。有的黨校理論學習和黨性教育側重于教學手段和形式的新花樣,演變成滿足于少數干部個人的偏好和需求。四是黨校應有的地位、作用和保障沒有得到充分的重視和支持。一些地方黨委對黨校重視不夠,投入不足、保障不力。黨校作為培訓輪訓黨員領導干部和理論學習、研究的主要陣地,一旦學風校風不正,對黨造成的傷害和不良影響尤其惡劣。因此,確立“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具有強烈的現實針對性,是新形勢下從嚴治黨、從嚴治校的內在要求。
二、準確地理解“黨校姓黨”的豐富內涵
2015年12月11日至12日,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第一次系統闡釋了“黨校姓黨”的科學內涵。他指出:“黨校姓黨,就是要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4}習近平關于“黨校姓黨”的論述,主要從政治層面、紀律層面和道德層面界定和闡釋了“黨校姓黨”的科學內涵,指明了它的精神實質。
(一)“黨校姓黨”是黨校恪守黨性的一種政治自覺
馬克思主義認為,黨性是一個政黨固有的本質屬性,是一個政黨的性質、宗旨、目標和任務的本質體現。無產階級政黨的黨性,是在科學世界觀指導下,無產階級高度自覺的階級性,是階級性最高和最集中的表現。劉少奇指出:“共產黨員的黨性就是無產者階級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現,就是無產者本質的最高表現,就是無產階級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現?!眥5}作為一個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無產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旗幟鮮明地提出黨的各級機構及其成員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并對此有著嚴格的、鮮明的黨性要求。中國共產黨的黨性最本質的體現,就在于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的黨校,作為黨委的一個重要部門,是履行黨委決策、實現黨的意志和任務的不可缺少的一個機構。各級黨委都對其黨校有著堅持黨性原則的至高要求。因為,中國共產黨的黨校不同于一般的國民教育的高等院校,它是中國共產黨內生性的專門培訓輪訓骨干成員(領導干部)和開展理論學習、宣傳、研究的機構,帶有鮮明的無產階級政黨意識和階級屬性等,絲毫不應該有違反黨性的言論和舉措。當前,中國對外開放和全面深化改革進入攻堅階段,堅持黨性原則最主要的表現,就是始終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不斷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社會主義現代化新的勝利。黨校作為培養黨的干部和理論宣傳、學習和研究的主要陣地,必須將“黨校姓黨”作為恪守黨性的一種政治自覺,要求一切教學活動、科研活動和辦學活動,都必須堅持黨性原則,堅定黨的政治方向,堅守黨的政治大局,強化黨的政治意識,遵循黨的政治路線,遵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自覺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的一致。
(二)“黨校姓黨”是黨校服從黨的統一意志和行動的紀律要求
當前,全國共有省級黨校34所、副省級黨校15所、市(地)級黨校360多所、縣級黨校2500多所,擁有近10萬教職工。{6}另外,一些黨政機關和國有企業、高等學校、部隊等也都辦有自己的黨校。由于黨校體系的多樣性以及教員、學員的差異性,黨校在服從黨的統一意志和行動方面存在著四個方面挑戰。一是不同層次的黨校服從黨的統一意志和行動的態度和行動有差異。一般而言,級別越高的黨校,它的政治敏銳性和行動力越強,而一些基層黨校卻出現了黨性淡薄、工作不力的現象。二是學員干部的政治覺悟、黨性修養和言行自律客觀上存在差異。毛澤東同志曾明確指出:“政治路線確定后,干部就是決定的因素。”{7} 如何努力縮小這種差異,培訓培養出忠誠于黨、擅于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的各級高素質干部是黨校面臨的重要任務。三是教員與學員之間可能會產生教學矛盾。黨校學員不僅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和社會閱歷,而且在黨的相關理論、路線、政策的觀察和理解方面有其固有的視角和思維,因此,黨校教員與學員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學矛盾。四是一些教員、學員沾染上了社會不良風氣。少數學員干部、黨校教員無視黨紀校規,相互利用和彼此“關照”,有的甚至在思想上政治上形成自己的小圈子。黨校作為黨直接興辦的學校,面對以上四種直接妨礙服從黨的統一意志和行動的挑戰,必須堅持“黨校姓黨”的原則,以嚴格的規章制度和鐵的紀律杜絕其學員、教員和管理人員存在與黨中央不一致和與黨紀校規相違背的言行舉止。黨校的一切教學、科研和辦學活動,必須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以黨的紀律為紀律。黨校必須成為遵守黨章黨紀校規、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的典范。因此,“黨校姓黨”不僅是黨校一切工作的根本原則,而且是黨校服從黨的統一意志和行動的紀律要求。endprint
(三)“黨校姓黨”是黨校忠誠于黨的一種道德規范和價值追求
任何一所學校都有自身的精神追求和價值追求,并通過人的主體性表現出來;同時,學校中的每一個主體人,在自己的價值追求中都會潛移默化地接受一種道德規范。中國共產黨黨校的價值追求與黨的價值追求是內在一致的。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奮斗目標決定著她的價值追求遠遠高于其他政黨的價值追求。這種崇高的價值追求又促使其成員志愿為之忠誠和奮斗,并甘愿接受共產主義的道德規范。同時,黨章對黨員也有著“對黨忠誠”“永不叛黨”等紀律要求和道德規范。黨校作為黨直接領導和興辦的學校,有著更為鮮明的黨的意識、紀律要求和道德規范。因此,各級黨校都理應內在地秉承著黨的價值追求,并自覺地接受共產主義的道德規范。對于每一所具體的黨校而言,堅持黨校姓黨、忠誠于黨,就是秉承黨的最高價值追求的具體表現。作為黨校人,每一位教員、學員和管理工作人員,都應該把“黨校姓黨”、忠誠于黨作為自己的一種價值追求和道德規范,堅持愛黨愛校,堅持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黨校的特殊性就在于它直接并完全服務于執政的中國共產黨,因此,黨校的主流價值和道德規范絕對不允許出現有損于黨的形象和利益的言行舉止。 “黨校姓黨”作為黨校的“靈魂”和“根本原則”,本質上不僅體現著無產階級政黨的性質、宗旨、使命、價值追求和道德規范,而且蘊含著中華民族傳統的價值理念和道德訴求。
三、堅持“黨校姓黨”的根本要求和主要途徑
習近平從政治層面、紀律層面和道德層面系統闡釋了“黨校姓黨”的豐富內涵,其根本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于,希冀各級黨校能夠緊緊圍繞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始終保持與黨中央的高度一致。“黨校姓黨”,歸根到底一句話,就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這正是“黨校姓黨”根本原則的精神實質,也是各級黨校貫徹這個原則的根本要求和檢驗標準。面對當前新的形勢和任務,各級黨校務必將從嚴治黨要求和從嚴治校方針結合起來,積極探索貫徹、落實“黨校姓黨”的有效途徑。
(一)牢固樹立“四種意識”,堅持正確政治方向
對于無產階級政黨而言,政治方向正確與否直接影響著政治路線的制定和奮斗目標的實現。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中國共產黨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成功的重要經驗。中國共產黨的各級黨校,是黨直接興辦和領導的學校,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是黨校辦學第一位的要求,是“黨校姓黨”最重要的標志。當前,我國正處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堅階段,又面臨著異常復雜的國際形勢,不同級別的黨校以及學員干部對國際國內形勢、中央戰略布局、當前核心任務等方面的認識可能存在不重視、不到位、不準確甚至不認同等現象。面對這些現象,作為培養黨員干部和思想理論宣傳主要陣地的黨校,必須以高度的政治責任感,構建“四種意識”政治坐標,即牢固樹立和踐行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堅定正確政治方向,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體而言,就是堅定不移地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緊緊圍繞“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按照“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逐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實,改革開放以來,黨和國家的基本指導思想、理論、路線、方針和政策等在政治方向上始終受到內外一定因素的干擾和沖擊。這種干擾和沖擊直接影響到黨中央的思想統一和黨的執政績效,甚至威脅到黨的執政地位。因此,各級黨校應積極參照“四種意識”的政治新坐標,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作為貫徹“黨校姓黨”的根本政治前提和第一位的要求,作為考驗黨校是否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政治準則。
(二)突出主業主課,構建科學的教學體系和內容
構建一套科學、豐富的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是堅持“黨校姓黨”的重要保證。黨校的教學體系和內容在圍繞提升學員“理論基礎”“世界眼光”“戰略思維”“黨性修養”框架下,應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個主業主課。一段時期以來,各級黨校教學體系和教學內容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就是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明顯偏低。一些黨校尤其基層黨校在每個主體班次的學習內容安排上,通常只設置一個理論專題和黨性專題,然后要求學員自學。據中央紀委的一項調查,各級黨校授課內容中開設的黨章黨規黨紀課程只占總課程的2.5%。{8} 黨的理論和黨性教育,是每一個黨員干部堅持對真理的追求和堅定對黨的信仰的思想源泉和精神動力。黨校只要在思想上、理論上和黨性上為教員和學員提供了豐富的營養,促使他們對黨的理論和黨性要求有了系統的掌握和透徹的理解,他們對黨的信仰和忠誠就有了內在的、持久的動力和保障,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自覺性就會大大提高。
堅持和貫徹“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首要的就是要抓好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個主業。一是思想上和實踐上堅決糾正輕理論、重能力的傾向。嚴格按照《意見》中的規定,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兩類課在中央黨校、?。ㄗ灾螀^、直轄市)委黨校、市(地)委黨校教學安排中不低于總課時的70%。要設置專門的“黨性教育單元”,確保黨性教育課不低于總課時的20%。二是理論教學內容抓住學理論經典著作、學最新理論成果和培養學員理論創新能力三大核心板塊。理論教學首先必須注重對馬克思主義經典著作的講授和導讀,引導學員堅持讀原著、學原文、悟原理,增強理論思維和理論素養,系統掌握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和立場觀點方法。三是堅持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作為理論教育中心內容,尤其把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中之重,做好講話精神進教材、進課堂、進學員頭腦工作。四是培養學員運用理論、創新理論的能力。鼓勵學員在工作實踐中及時積極總結經驗,勤于讀書和思考,勇于將實踐經驗上升到理論高度。除了突出主業主課外,黨校教學體系和內容還要注重培養學員干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當前,各級黨校要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不斷提高干部領導、謀劃、推動、落實改革的能力和水平的要求,積極探索和完善培養學員干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能力的教學內容和教學形式等,促使他們不斷提高統籌兼顧的能力、開拓創新的能力、知人善任的能力、應對風險的能力、維護穩定的能力等。endprint
(三)健全管理制度,加強紀律要求,真正落實嚴以治校
從嚴治校是全面從嚴治黨在黨校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對黨校校風、校紀、校規的根本要求。黨校作為一個黨性要求特強的學校,堅持從嚴治校是黨校自我管理和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黨校保持正確政治方向、良好教學質量和純樸優良作風的根本保證。從當前從嚴治黨的要求和重點看,各級黨校應堅持嚴以治校、嚴以治教、嚴以治學,充分依靠規章制度和紀律要求加強從嚴治校。一是及時將從嚴治黨、從嚴治校精神規范化、制度化。加強黨內法規建設,推動制度建黨,是改革開放以來黨的建設的重大創新。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在從嚴治黨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方針和精神。各級黨校應及時依據本校實際,制定出本校從嚴治黨、從嚴治校的各項規章制度,樹立從嚴治黨、從嚴治校的典范。二是以鐵的紀律嚴禁社會不正之風和不良學風教風浸染校園。各級黨校應制定出懲戒各種不正之風和不良學風教風的紀律條例和紀律要求,嚴禁一少部分學員將工作實踐中沾染的官僚主義、形式主義、請客送禮、經營人脈、相互吹捧、弄虛作假等不正風氣帶到校園;嚴禁教學科研人員和管理人員與學員之間互相輸送利益;嚴禁教學科研人員不安心教學科研,不遵守教學管理的紀律要求。任何一位教學科研、管理人員或學員,一旦違規違紀,黨校必須及時作出嚴肅、公正、公開的查處,并且作為警示教育的典型。
(四)加強教師隊伍道德建設和紀律要求,真正落實嚴以治教
建設一支品德高、政治強、業務精、作風正的高素質教學科研人才隊伍,是貫徹“黨校姓黨”、促進黨校事業健康發展的關鍵。一是要加強黨校教學科研人員的道德教育和要求。黨校教師除了要具備一般教師為人師表、愛崗敬業、嚴謹治學、嚴守紀律等職業道德外,還應有忠誠于黨、奉獻于黨等更高的無產階級道德追求,把真心熱愛黨校教育事業、培養經得起歷史考驗的優秀黨員干部作為個人事業追求的至上目標和榮譽。二是加強教師教學科研的政治紀律要求。黨校教師的教學科研理應有著嚴格的黨性要求、紀律要求和管理規范。黨校教師的教學、科研和辦學活動都要堅持黨性原則、遵循黨的政治路線,遵守黨的政治紀律,都要直接服務于黨治國理政的目標和要求,講究針對性和實效性。黨校的教學和研究應秉持堅守黨性的底線思維和鐵的紀律。一切與黨性和政治路線相違背的教學、科研和辦學活動,都應及時得到教育、調整或禁止。三是加強實事求是的教風,鼓勵創新教學模式和手段。黨校的教風應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精神,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優良作風,堅決反對填鴨式、教條式、書齋式教學,反對夸夸其談,努力做到深入淺出、大道至簡、微言大義。鼓勵教師及時掌握最新教學手段,積極探索和完善研討式教學、案例式教學、演講辯論教學、體驗式教學、情景模擬式教學和現場教學等多種教學方式,深入開展領導工作經驗交流和黨性分析等教學活動,提高教學的吸引力感染力。
(五)以鐵的紀律根治學員不良學風,真正落實嚴以治學
黨校優良的學風是學員取得良好學習效果的重要保證。當前,各級黨校必須果斷采取實際措施,以鐵的紀律根治不正學風。一是學員要端正態度,正確認知自我,珍惜學習機會。所有黨校學員要實現角色和身份的轉換,充分認識到自己是以平等學員身份來接受學習和教育,必須統一接受嚴格管理,遵守學習培訓和廉潔自律各項規定要求,自覺遵守學習紀律、課堂紀律、考試紀律、請銷假紀律等,自覺維護教學秩序。二是弘揚和確立實事求是的學風。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活的靈魂,是“黨校姓黨”的內在要求。學員在學習過程中,要防止、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形式主義的學習,防止書齋式的空談、教條式的研究,而是要深入開展調查研究,弘揚求真務實風氣、民主討論風氣、創新進取風氣。鼓勵學員之間、教員之間、學員和教員之間開展平等討論交流,實現學學相長、教學相長。三是嚴格規定學習內容、重點和要求。黨員干部到黨校學習,應有著嚴格的規定、重點和要求,包括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黨性黨章黨規黨紀;黨和國家重大的決策部署、政策方針等;領導水平、提升執政能力;等等。總之,黨校學員學習的內容應緊緊圍繞黨的意志和任務來設置,旨在培養學員戰略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綜合決策能力、駕馭全局能力,同時引導學員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
注釋:
{1}謝武軍.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的前生——關于中共中央黨校校史中一個問題的考證[J].理論視野,2011(4).
{2}諶玉梅、羅平漢.延安時期中央黨校[M].西安:陜西人民出版社,2014:33-39.
{3}諶玉梅、陳碧珍.中央黨?!影舱L運動的“大本營”[J].延安大學學報,2013(6).
{4}徐雋.堅持黨校姓黨根本原則 切實做好新形勢下黨校工作[N].人民日報,2015-12-13.
{5}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中共中央黨校編.劉少奇論黨的建設[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出版,1991:225.
{6}{8}新形勢下推進黨校工作的基本遵循[N].學習時報,2015-12-14.
{7}毛澤東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26.
責任編輯:李瑞山
(本文發表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雜志2016年第2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