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姝博
(浙江音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視唱練耳教學中的音樂記憶
趙姝博
(浙江音樂學院,浙江 杭州 310024)
視唱練耳學科是音樂學院及其他藝術類高校音樂系別中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程,也是全面培養音樂人才的一塊奠基石。音樂記憶作為一個環節又在視唱練耳課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促進音樂專業學生的能力的進步。在本文中,筆者以音樂記憶為切入點,對其在聽覺訓練中的實際運用進行了細節剖析,并嘗試歸納出比較科學、系統的視唱練耳訓練方法,從而提高學生的視唱練耳水平,并以此挖掘音樂記憶在教學中的重要性和可行性。
音樂記憶;聽覺訓練;視唱練耳
音樂記憶是過去的音樂經驗在人腦中的反映。具體地說,音樂記憶是人腦對過去感知過、體驗過、思考過的音樂對象的反映。不僅感知過的音樂能保持于頭腦中,而且思考過的音樂問題和理論,接觸過的樂曲演奏技巧,以及當時體驗到的音樂情緒,經過大腦刻盤存儲,都能刻錄在大腦當中。當這一切被重新讀盤再現時,可以清楚地再認,這些都是音樂記憶。音樂記憶是一個音樂心理活動過程。先有記,才能憶。音樂記憶的過程包括了音樂的識記、音樂保持、音樂回憶和再認三個基本環節。
根據音樂記憶的內容,可以把音樂記憶分為音樂形象記憶、音樂語匯邏輯記憶、音樂情緒記憶和音樂表演動作記憶。對于視唱練耳教學最具影響的是音樂語匯邏輯記憶。這類記憶是以音樂的某種概念、公式、規律等形成的音樂邏輯思維過程為內容的記憶,稱為音樂語匯邏輯記憶,也叫樂理規律記憶。這種音樂記憶所保持的是過去的音樂相關經驗,不是音樂具體形象。它只是一些被研究和確認過的音樂的本質,并且通過樂理現象表現出來。所以,這種記憶有時也叫音樂意義記憶。比如什么是大調,什么是小調,什么是音樂的本質,什么是節奏的對比等等。這種音樂記憶具有高度的理解性和邏輯性,音樂知識越豐富,越需要這類音樂記憶。
音樂是怡情悅性的藝術,不管是學習音樂,還是感受、表現音樂,人的心理活動都十分活躍,在音樂內心聽覺訓練的過程中也是如此,這種訓練不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訓練獲得音樂聽覺的技能技巧。其中,學生的練習占課堂的絕對重要地位。因此,對于如何把握學生的心理規律,注意學生的心理狀態,選擇適合心理規律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顯得十分重要。我們一般把音樂記憶分為瞬時音樂記憶、短時音樂記憶和長時音樂記憶。在視唱練耳教學中,我們可以運用這三類不同的記憶法來對學生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練習。
(一)瞬時音樂記憶訓練
當音樂及相關事物對大腦的刺激停止后,音樂信息在感覺中會自然保留幾秒鐘,這叫音樂瞬時記憶。樂曲中斷斷續續的樂音,雖然以不同的先后次序出現,而由于音樂瞬時記憶,會自然把單個的樂音串在一起,感受成連續不斷的旋律。
瞬時音樂記憶的特點是:它有鮮明的音樂形象感受,保持時間較短。視覺范圍內最多不超過1秒,聽覺范圍內約在0.25—2秒之間。在音樂聽覺訓練中,單個音程與和弦的聽辨、樂音的感知都要依靠瞬間音樂記憶來完成,與此同時,將已聽出內容的瞬間記憶作為后面聽辨內容的參照。因此,強化準確的瞬時音樂記憶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教學訓練中,我們可以進行一些有針對性的訓練。
訓練一:音組練習
要求:在兩秒鐘內聽記3個左右的單音,每組彈兩遍,要求學生只聽不寫,隨后進行模唱。
因不同專業學生的能力情況各不相同,可在具體的實踐中做出調整,比如音組的單音數量可在3~5個左右,并由少至多,速度由慢到快,循序漸進。以精確的瞬時音樂記憶訓練為目標,最終過渡到短時音樂記憶訓練。
訓練二:比較異同
對各種和聲音程和單個和弦性質的聽辨是建立在音程、和弦的色彩感之上,以此為發展多聲聽覺打下基礎,使其成為和聲序進、多聲部聽辨的內在依據。因此,在訓練時除了通過反復識記、模唱、聽辨來鞏固記憶克服遺忘外,還可以運用同類聯想和對比聯想來對信息進行編碼,從而加強意義識記。
同類聯想是指對性質和特性相同的事物的聯想,并通過聯想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對比聯想是指對性質和特質相反的事物的聯想。就是把不同性格特質的事物擺在一起,加以比較鑒別。例如大與小、協和與不協和、緊張與松弛、明與暗等等,在對比中就能充分顯示其不同的色彩特性。這一類練習的目的是通過聽辨與構唱來儲存音響色彩。練習時一定要強調先“想”好了再“唱”,唱出后再用“彈”來檢驗其準確度。
1.音程、和弦的比較練習
(1)聽辨音組,找出協和(或不協和的)音程或和弦,模唱或模彈。要求:每組三個左右的音程或和弦,時間在兩秒鐘左右,每組彈奏1~2遍。
(2)聽辨并找出低音(或中間音、高音)相同的兩個音程或和弦,模唱或模彈。要求:每組三個左右的音程或和弦,時間在兩秒鐘左右,每組彈奏1~2遍。
(3)聽辨并找出性質相同的音程或和弦,模唱或模彈。要求:每組三個左右的音程或和弦,時間在兩秒鐘左右,每組彈奏1~2遍。
2.短旋律模唱及分析
要求:將這一首視唱中有相同點或不同點的地方找出來,然后以短旋律的形式組合到一起。每條短旋律彈奏2遍,讓學生模唱或模彈并做簡單的分析,最后有感情地視唱整首練習。
通過上述兩種訓練,可以提高學生對調式、調性、和聲、節奏以及結構的整體感知能力,為后續練習打下良好、扎實的基礎。
訓練三:節奏拆分記憶練習
瞬時音樂記憶的容量是有限的,一般是3個左右單位。但如果對材料進行編碼組塊,則容量就會加大。因為瞬時音樂記憶的容量是以組塊為單位的,所以在聽寫節奏或旋律的訓練中,要教會學生掌握組塊的方法,加大記憶容量。
將常用節奏型拆分成小單元,并用簡潔的名稱與之對應,這種訓練方法的目的是讓學生在聽到節奏時可以快速反應出其形態,提高旋律聽寫的整體速度及效率。例如:
譜1:

然后將節奏單元任意組合,熟練后加入連線、休止符等變化來提高難度。訓練時,每組時間大約兩秒鐘,節奏單元組合數量在兩組左右,速度由慢到快,整體難度由淺至深,最終過渡至短時音樂記憶訓練。例如:①要求學生聽完一遍后立刻寫出節奏型。②加入連線等變化,仍在一遍內完成。
經過以上這樣有針對性的訓練,學生就會樹立音樂記憶意識,通過有意記憶的訓練來提高瞬時音樂記憶能力。
(二)短時音樂記憶訓練
瞬時音樂記憶和短時音樂記憶的主要區別在記憶儲存時間的長短上。瞬時音樂記憶一般不超過2秒鐘即被刪除,而短時音樂記憶不超過1分鐘。如果瞬時音樂記憶在2秒鐘內被刪除,則不會成為短時音樂記憶,反之,便會轉為短時音樂記憶。這種音樂記憶一旦被復述、反復拷貝、編碼,則會成為長時音樂記憶。
經過瞬時音樂記憶訓練后,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對音樂的整體感知能力等都得到了提高,之后,我們就可以進入短時音樂記憶訓練。短時音樂記憶訓練是在瞬時音樂記憶訓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深,下面是短時音樂記憶訓練的教學實例。
訓練一:音組練習
在瞬時音樂記憶訓練中,我們已經做過短小的音組練習,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后,我們可以將瞬時音樂記憶訓練過渡至短時音樂記憶訓練,每組習題訓練時間由2秒鐘延長至1分鐘內。
1.調性內音組短時記憶練習:要求在一分鐘內聽記8~10個單音,每組彈兩遍,然后讓學生背唱或背彈,并判斷調性。
2.無調性音組短時記憶練習:要求在一分鐘內聽記8~10個單音,每組彈兩遍,然后讓學生背唱或背彈出來。
因不同專業學生的能力情況各不相同,可在具體的實踐中做出調整,最終過渡到長時音樂記憶訓練。
訓練二:比較異同——和弦連接練習
先彈出訓練內容,學生記出后再改變個別地方彈奏,要求學生把不同的地方找出來,這一訓練的目的是使學生克服熟悉的模式化聽覺預想,避免聽覺惰性,訓練學生積極思維、大膽預想的能力。
訓練三:節奏、旋律聽記練習
1.單聲部節奏聽記訓練
延續瞬時音樂記憶訓練中的節奏拆分訓練法,將節奏單元任意組合,熟練后提高難度加入連線、休止符等變化。訓練時,每組時間在一分鐘內,單拍子六小節左右,復拍子兩小節左右,速度由慢到快,整體難度由淺至深,最終過渡至長時音樂記憶訓練。
2.二聲部節奏聽記訓練
常見的有三種訓練方法:①只聽記高聲部;②只聽記低聲部;③先聽記某一個聲部,然后在指定處轉接至另一聲部聽記。訓練要求,每組時間在一分鐘內,單拍子四到六小節左右,復拍子兩小節左右,速度由慢到快,整體難度由淺至深。
3.帶旋律的節奏聽寫訓練
要求:在給出的音高上補充節奏,并讓學生模唱或模彈,每條旋律可視難度決定彈奏遍數。給學生的譜面僅有音符,沒有符桿、符尾、附點、連線等,要求學生按照聽到的節奏填寫上。這樣的難度,可彈奏3遍左右。
短時音樂記憶訓練時由瞬時音樂記憶訓練轉化而來,它有隨識記后間隔時間的延長而迅速降低的趨勢。這樣就需要利用多次識記來鞏固記憶的繼續保持。多次識記就是復習,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加深印象,還是為了多一次提供信息加工的機會,多一次重新考慮或尋找材料間組合關系的機會,增加組塊的深度,提高編碼的水平。所以要訓練學生科學把握每一次復習,在盡可能少的復習遍數內對聽記材料進行科學的編碼,從而迅速、準確地完成聽寫訓練任務。
(三)長時音樂記憶訓練
音樂及其相關方面的信息在記憶中被儲存,并且被反復識記超過一分鐘,包括數日、數月或數年,沒有一定的界限,都稱為長時音樂記憶。練習是音樂長時記憶的關鍵,練習的次數越多,就越有充足的時間來仔細拷貝和備份音樂記憶的內容。因此,反復的練習不但能避免音樂信息儲存時外界和內部的偶然干擾,還能夠減少音樂信息的缺失。
視唱與聽寫旋律是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兩項主要內容。其訓練目的在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即音高感、調式調性感,節奏節拍感、快速準確的讀譜寫譜能力以及對音樂的感受表達能力等。在視唱與聽寫旋律的教學中,我們可以充分運用長時音樂記憶的特點來提高視唱與聽寫旋律的教學質量。音樂聽覺中的絕對音高感、音程與和弦的色彩感、調式感、和聲進行的功能感等通過訓練都可轉入長時音樂記憶。經過短時音樂記憶訓練后,學生的聽記綜合能力已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長時音樂記憶訓練中,聽寫旋律練習不僅要聽記音高與節奏,還要標記出該條旋律的力度記號、表情記號、音樂術語等,同時加入改寫譜號與拍號的練習。視唱可采用背唱與默唱的形式,背誦不同時期的名曲主題,在期中、期末考試中考查。
1.聽寫旋律教學實例:聽寫單聲部旋律,要求不僅要聽記音高與節奏,還要標記出該條旋律的力度記號、表情記號、音樂術語等,每條旋律遍數可依據其長度和學生實際水平作出相應調整。完成后,可再進行改寫譜號與拍號的練習。
2.視唱教學實例:要求有感情地背唱名曲主題,并用右手按指揮圖示打拍子,然后默寫下來。
視唱練耳課程是藝術類高校的音樂專業基礎課,音樂記憶作為其中的重要環節起著穿針引線的作用。在視唱練耳的教學與學習中,科學、系統的訓練方法是貫穿于始終的,有效的教學設計,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心理素質尤為重要。在訓練內容、訓練時間上要做到遵循學習心理的原則及音樂內心聽覺能力形成的心理規律,循序漸進并合理分配,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音樂內心聽覺能力為教學目的。在音樂記憶的訓練方法上要注重多樣性和科學性,讓訓練任務不斷變化,這樣才能充分調動每個學生的積極性和緊張感,以保證學生注意的穩定性,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訓練的質量和效率。■
[1] 廖小芒.基于心理學原理的音樂內心聽覺訓練研究.中國知網.
[2] 張凱.音樂心理.重慶:西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3] 上海音樂學院視唱練耳教研室.單聲部視唱教程.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89.
趙姝博(1988-),女,滿族,遼寧本溪人,浙江音樂學院作曲與指揮系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視唱練耳、作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