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梅(福建教育學院圖書資料與網絡管理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
基于文獻計量分析的信息素養研究(2006-2015)
張曉梅
(福建教育學院圖書資料與網絡管理中心,福建福州 350001)
本文以CNKI數據庫中2006-2015年核心期刊刊載的主題為“信息素養”的1453篇論文為研究樣本,使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文獻進行簡要的統計與分析,同時借助CiteSpaceIII可視化軟件從整體上展示該領域的學科跨度、研究力量、內容結構與前沿熱點等發展態勢,從而窺探我國信息素養領域研究的全貌。
信息素養;知識圖譜;可視化分析;CiteSpace
1974年,美國時任信息產業協會主席Paul G.Zurkowski首次提出了“信息素養”這一概念。他認為信息素養是一種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源使問題得到解答的技能。1989年,美國圖書館學會對信息素養提出定義,信息素養是指能夠判斷什么時候需要信息、如何獲取信息以及如何行之有效地利用所需信息的素質和能力[1]。隨著信息素養涉及面越來越廣,含義不斷深化。關于信息素養的定義,目前最權威的是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ACRL)2015年1月6日通過的《美國大學與研究圖書館協會高等教育信息素養框架》中所提出的:信息素養是包含反映發現信息、理解信息生產和價值、使用信息創造新知識和參與社群學習的綜合能力的集合[2]。
2016年6月3日,世界教育創新峰會與北京師范大學中國教育創新研究院在北京共同發布了《面向未來:21世紀核心素養教育的全球經驗》研究報告,提出信息素養是未來公民所應具備的核心素養之一。人們對信息素養的認識已深入到人的整體素養這層面,它是人類能力的核心要素。不論在哪個領域,熟練掌握某種技能的人都會擁有很多的機會,但是重要的技能還是注重、培養和拓展信息素養[3]。
1.1 數據來源
根據布拉德福文獻離散規律,核心區信息密度最高,任一學科領域中關鍵性文獻大多集中發表在核心區。因此,我們只要對核心期刊刊發的信息素養研究成果進行梳理、研究、分析,就能行之有效地窺探我國信息素養研究的全貌。鑒于CNKI數據庫收錄范圍的全面性及數據庫更新的及時性,本文特選取CNKI中的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作為本文研究文獻來源,確定檢索式為“主題為信息素養,發表時間為2006年到2015年,來源類別為核心期刊”,并將匹配設定為精確以提高檢準率,檢索共得1466條結果,同時剔除相關度不大的非原發性論文,經過整理所得有效論文共1453篇。本文以這1453篇論文作為研究樣本,使用文獻計量學方法對文獻進行簡要的統計與分析,同時借助CiteSpaceIII可視化軟件從整體上展示該領域的學科跨度、研究力量、內容結構與前沿熱點等發展態勢[4]。
1.2 可視化軟件
CiteSpaceIII是基于Java語言編寫的一款可視化文獻分析軟件,由美國費城德雷克塞爾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的陳超美博士研發。該軟件綜合利用統計學、應用數學和圖形學等學科的理論和方法,通過數據挖掘、信息處理、知識計量和圖形繪制等流程,從多元化的、時間軸式的、動態變化的視角進行計量分析。不僅可以展示知識在空間上的靜態結構關系,還可體現知識在時間上的動態發展規律[5]。
2.1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論文發表總量及產出模式分析
發文數量的時間分布可以直觀呈現該研究領域在不同時間段的研究冷熱程度。運行CiteSpaceIII,轉換CNKI下載的Refworks格式的引文數據,經過CiteSpace轉化后得到按年度分的一個個單獨文檔。對這些年度文檔進行統計得出,2006-2015年核心刊物刊發信息素養主題發文量如圖1所示。總體來說,與其他領域的發文量相比,我國信息素養領域需要繼續探索與研究,存在很大的提升空間。2006-2015年國內信息素養研究的發文數量不穩定,但總體處于均衡發展狀態。2009-2013年論文的數量逐年變化不是非常大,可以認為進入平穩發展的時期。2014-2015年論文數量激增。信息素養領域的發展和我國教育信息化的發展進程密切相關。隨著《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規劃》的印發,未來也許孕育著新的突破性進展。
圖1 2006-2015年間發表的論文篇數
2.2 期刊分布情況分析
通過Excel統計分析,刊發信息素養領域論文的核心刊物種類繁多、涉及面廣,深入社會的各個學科領域,包括圖書情報學、教育學、醫學、藝術、傳播學、檔案學、管理學、心理學、農學、經濟學等等。此外,部分大學學報也給予一定的關注。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2006-2015年我國信息素養領域發表期刊分布情況統計表
如表1所示,圖書情報類期刊發文量最多,其次是教育類期刊,二者發文量占發文總量的81.28%,構成了我國信息素養領域論文的主陣地。與圖書情報類和教育類期刊相比,大學學報和其他種類期刊發文較低,對信息素養領域的關注度有待提高。
2.3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力量情況分析
2.3.1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作者合著率
利用Excel,對2006-2015年間1453篇論文合著率進行統計,結果見表2。2006-2015年信息素養領域核心論文合著率從2006年的30.65%到2015年的58.06%,增長速度令人驚嘆。說明在此期間,信息素養領域研究人員共同研究意識不斷加強,合作不斷深化,不斷出現新高峰,合作研究也不斷向高層次發展。
表2 2006-2015年度論文合著率
2.3.2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高產作者知識圖譜
通過研究刊發論文作者分布趨勢,可以確定該研究領域的高產作者和高影響力作者。時間切片選擇2006-2015,選擇一年為一個時間切片,網絡節點選擇Author,修正算法選擇TOP5,運行CiteSpaceIII軟件,然后選擇聚類可視化,提取2006-2015年度信息素養領域每年發表論文數量最多的5位作者的作者共現分析知識圖譜。發文數越多的作者在可視化知識圖譜中顯示的節點面積越大,如果兩個作者節點間出現連線,代表這兩作者間有過合作研究,節點間的連線越粗,說明兩位作者研究領域的相關性越大,進行的合作研究的次數也越多[6]。如圖2所示,(包括第一、第二作者在內)張曉娟、任樹懷出現頻次最高,其次是尹雪和周鳳飛,少數學者如娜日、吳曉偉、呂繼紅和周鳳飛、楊志剛、馬新蕾、任靜和湯罡輝、張紅、倪莉等組建了學術共同體。
圖2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高產作者的知識圖譜
2.3.3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機構知識圖譜
研究機構是指有明確的研究方向和任務的專門性組織機構。通過對2006-2015年信息素養領域核心期刊刊發論文研究機構的數據挖掘,可以獲得該領域的領先機構,從而確定該領域研究的風向標,避免科研的盲目性。
運行CiteSpaceIII軟件,時間切片選擇2006-2015,選擇一年為一個時間切片,選擇網絡節點為Institution,修正算法選擇TOP5,經過調試,得到機構共現分析知識圖譜(圖3)。為了更加清晰地了解信息素養領域研究機構分布情況,我們根據CiteSpaceIII分析的結果,統計出發文頻次≥5篇的機構名稱,并對研究機構地域分布進行統計(表3)。
圖3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機構知識圖譜
表3 我國信息素養領域重點研究機構與地域分布情況
圖3中共有30個節點,一個節點代表一個研究機構。節點越大,研究機構發文頻次越高。節點間有連線的話,表示機構間有合作關系。由圖3、表3可見,高校是信息素養領域研究的主陣地,信息科技領域專家對信息素養領域的研究無特別偏好。目前信息素養領域重點研究機構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為武漢大學,發文數42篇;第二梯隊為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大學、中山大學、中國科學院、南京大學,發文數≥10篇;第三梯隊天津工業大學、清華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傳媒學院、東北師范大學、中國民航大學、中南民族大學,發文數≥5篇。發文≥5篇的所有機構的總發文量193篇,占信息素養領域總發文量的13.28%。由此可以看出,我國信息素養領域整體上處于高度離散狀態。圖3中節點間共1個連線數,研究機構基本處于孤立狀態,說明我國從事信息素養領域研究的機構之間的交流或聯系不是太緊密,合作度稍顯不足。長此以往,無疑非常不利于信息素養的發展。如表3所示,我國信息素養領域的研究機構絕大多數集中在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發文數分別47篇、45篇、36篇、18篇,占總發文量的75.65%。西部機構基本沒有,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社會發展因素制約。我國在信息素養領域方面東西部發展十分不均衡,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為信息素養領域的科研產出強市。
2.4 我國信息素養研究內容主體與前沿熱點分析
關鍵詞是對文獻主要學術思想、研究內容、研究方法的高度精煉概括,是一篇論文的精髓所在。對關鍵詞進行分析,頻次較高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作該領域的研究熱點和研究主體,可以揭示該領域學術研究的發展方向[7]。
運行CiteSpaceIII軟件統計2006-2015年核心期刊刊載論文關鍵詞。為使前沿主題更加突出,時間切片選擇2006-2015,選擇一年為一個時間切片,網絡節點選擇關鍵詞(Keyword),修正算法選擇TOP20,得到前82個高頻關鍵詞共現網絡結構圖,選擇聚類可視化,并通過適當調整節點,可得到2006-2015年信息素養研究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圖4)。同時把CiteSpace軟件運行的節點信息表復制造表,我們選取頻次≥30的7個高頻次關鍵詞和前7個高中介中心度關鍵詞單列出來(表4)。
圖4 2006-2015年信息素養研究高頻關鍵詞知識圖譜
表4 2006-2015年信息素養研究高頻次及高中心度關鍵詞
研究熱點時不僅要考慮高頻次關鍵詞,還要綜合考慮高中介中心度關鍵詞。在關鍵詞高頻共現圖譜中,關鍵詞的中介中心度值越高,其控制和引導作用就越強,受關注和探討的程度也越高[8]。綜合分析圖4、表4可知,2006-2015年信息素養領域的熱點關鍵詞除信息素養外,還有信息素養教育、高校圖書館、圖書館、信息技術等。信息素養教育當之無愧成為一個重要的熱點研究領域。除此以外,從以上幾個關鍵詞我們可以探查出:第一,在信息素養教育領域,圖書館是開展信息素養教育的主要陣地,當之無愧是開展相關研究的主力軍,尤其是高校圖書館,這與高校圖書館開設文獻檢索課程有很大的關系。第二,信息時代,信息技術逐步為信息素養的研究提供支撐。
在研究主體上,我們認為任樹懷、尹雪和張曉娟為信息素養領域的領軍人物,他們引領了信息素養領域研究的前沿,其研究的關注點也代表了該領域的前沿。高校是我國信息素養研究機構的主要研究力量,每年為我國信息素養科研創造了巨大的知識財富和科研成果,他們是推動我國信息素養發展的發動機。這與我國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科研人員數量增加和水平提升密不可分。西部機構基本沒有,這在很大程度上受經濟、社會發展因素制約。我國在信息素養領域方面東西部發展十分不均衡,武漢、北京、上海、廣州為信息素養領域的科研產出強市。我國西部在信息素養領域方面相較比較薄弱,這和社會、經濟和文化科技等多方面因素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信息素養領域科研機構合作度稍顯不足,有待深入發展。當前,許多項目研究和課題越來越復雜化、交叉化、高深化各學科、跨行業人員可以取長補短,加強集體化和合作化,從而為信息素養領域更為廣泛深入的發展開辟廣闊的天地。
近年來,我國信息素養相關研究取得了很大的進展。從研究內容方面分析,目前我國信息素養相關研究主要為信息素養基本理論研究和信息素養教育研究。信息素養理論研究內容大多為重復性研究,比如介紹和借鑒發達國家的理論及研究成果和經驗做法;信息素養教育研究內容相對局限,大部分以高校文獻檢索課為主。從研究方法方面分析,目前我國信息素養研究大多是理論研究,有針對性地采用先進的科技方法及統計學方法去分析、處理的內容比較少,缺乏實證研究,應引起重視。
本研究使用CiteSpaceIII可分析軟件,對CNKI數據導出的數據只能進行作者、機構、關鍵詞共現分析,所以有一定的局限性。希望未來可以使用不同數據庫或者借助其他可視化軟件進行作者和期刊的共被引分析、文獻耦合分析等,以期呈現不同的觀點或結果。
[1]衣曉冰.近十年我國信息素養教育研究現狀分析——基于四類常用學術文獻的統計分析[J].圖書館界,2016(2):54-59.
[2]黃如花,李白楊.數據素養教育:大數據時代信息素養教育的拓展[J].圖書情報知識,2016(1):21-29.
[3]Paul G.Zurkowski,Jeffrey V.Kelly,劉千卉,等.信息素養的歷史與實踐之旅[J].圖書情報知識,2016(3):33-38.
[4]李昊青.基于知識圖譜的國內應急管理研究可視化分析(2010-2014)[J].現代情報,2016(1):160-165.
[5]潘曉潔.《衛生研究》文獻信息可視化分析[J].衛生研究,2013(3):273-279.
[6]陳悅,陳超美.因溫控鍵分析原理與應用:CiteSpace實用指南[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4:152.
[7]孟小妹,崔紫方.我國國防科技管理研究的文獻計量分析[J].新技術新工藝,2016(8):89-92.
[8]孫瑞英,王旭.基于文獻計量的國內物聯網研究現狀分析[J].現代情報,2016(1):153-159.
2016-11-21
張曉梅(1982- ),女,館員,從事信息資源建設與服務研究。
G20
A
2095-7602(2017)06-014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