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人都談“癌”色變,對其感到恐懼,但我們真的了解癌癥嗎?我們又該如何去降低患癌的風險呢?4月17日至21日是“第二十三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今年的主題是“科學抗癌,關愛生命”。在第23屆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來臨之際,《問健康》為大家整理了一些有關癌癥的科普內容,希望大家對癌癥建立科學的認識,從而更好的保護自己。
談“癌”色變 癌到底是什么?
搜索
根據國家癌癥中心發布的2017中國城市癌癥數據顯示,我國每天約有1萬人確診癌癥,相當于平均每7分鐘就有一個人得癌癥。導致在生活中很多人談“癌”色變,那癌癥到底是什么呢?
據了解,癌癥是一組可影響身體任何部位的多種疾病的通稱。癌癥的一個定義特征是快速產生異常細胞,這些細胞超越其通常邊界生長并可侵襲身體的毗鄰部位和擴散到其它器官。這一生長擴散的過程被稱之為轉移,轉移是癌癥致死的主要原因。
導致癌癥的危險因素有哪些?
1.生活的不良習慣
特別是長期吸煙的人群,煙草含有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質嚴重損傷我們的肺部,致使肺癌越來越多
2.飲食
很多地方特色飲食都有腌制的肉類和蔬菜食物,這些經過腌制的食物當中含有大量的亞硝酸鹽等致癌物質,長期食用使我們的胃癌發生幾率大增。
3.環境
現在經濟發展了,但是我們居住的環境卻越來越差,我們隨時都處于污染當中,水污染,環境污染,大氣污染,等等,這些都致使我們的身體發生癌變的幾率大增。
4.輻射
現在我們的生活工作越來越便利,到處都是電氣化,但是這些無處不在的電器,卻是我們處在了無孔不入的輻射之下,這些輻射導致了我們體內的癌變基因蘇醒。
中國人最易患什么癌?
美國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根據中國現有的數據和情況曾作出報告,在未來的30年,中國因肺癌致死的人數將高達1800萬,這意味著每分鐘會有1人死于肺癌。之所以肺癌有這么高的死亡率,主要是因為臨床上近八成病人到了晚期才能確診。
值得注意的是,被動吸煙和肺癌的相關性已經得到證實。二手煙含的有害物質往往比主流煙還要多,例如有2倍的尼古丁,3倍的焦油,5倍的一氧化碳和約50倍的致癌物質。父母應盡量避免孩子頻繁接觸二手煙。普通人也應當提高預防意識,遠離二手煙。
除了喜歡抽煙的人患上肺癌的幾率極大,長時間接觸高溫油煙的人患肺癌的風險會增加2-3倍。正所謂“炒菜1小時=吸半包煙”,家庭“煮婦”已成為新的肺癌高危人群,需提高警惕。
提示
保持無煙和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罹患癌癥的風險。要想遠離肺癌,建議煙民先要戒煙,45歲以上的煙民要每年做1次防癌體檢;家庭主婦做飯時盡量少煎炒、多蒸煮,降低油煙對肺部的傷害,同時也要注意定期進行身體檢查。
癌癥可防可控嗎?
在很多人印象中,癌癥是不治之癥,那么患了癌癥就真的等于“判了死刑嗎?其實不然,癌癥是可防可控,也是可治的。雖然癌癥高發,但至少1/3的癌癥是可以通過健康飲食、適當運動和減少飲酒合理預防的。
普通人應該采取哪些措施避免腫瘤的發生?
1.定期體檢。腫瘤防治的“三早”很關鍵。即“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是降低癌癥發病率,提高早診率的主要手段。所以建議大家養成定期體檢的好習慣,關注自身各項健康指標的變化。
2.健康科學的生活方式。戒煙限酒、適量運動、保持正常體重、改善居室通風條件、加強勞動保護、減少致癌物的職業和環境接觸、避免長時間強烈陽光照射、保持周圍環境衛生,減少污染等。如果遭受癌癥的侵襲,要積極與家人和醫生溝通,謹遵醫囑,保持樂觀心態,積極配合治療。
抗癌明星食物有哪些?
菠菜中含有多種抗氧化物,有助于預防自由基損傷造成的癌癥。每天吃1碗菠菜可使患肺癌的幾率至少降低一半。此外,番茄、胡蘿卜、南瓜、梨和蘋果也都可以預防肺癌的發生。
西蘭花等十字花科食物,能夠降低患胰腺癌的風險。研究指出,這可能與食物中含有的天然葉酸有關。西蘭花中豐富的酶類能夠對肝臟產生活化作用,從而使肝臟對毒素以及致癌物的解毒功能大大增強。
大蒜能顯著降低胃中亞硝酸鹽含量,所以常吃生大蒜的人,胃癌發病率非常低。而經常吃洋蔥的人,胃癌發病率比少吃或不吃洋蔥的人也要低25%。
蘆筍是近年風靡世界餐桌的蔬菜之一,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蘆丁、核酸等成分,對淋巴瘤、膀胱癌、皮膚癌有一定療效。
菌菇類有“抗癌第一菜”的美譽,比如菜蘑、口蘑、香菇等,由于含有多糖體類的抗癌活性物質,可以促進抗體形成,使機體對腫瘤產生免疫能力,抑制腫瘤細胞生長,特別是對肝癌病人,很有益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