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輝+張秋霞+黎麗花

Q:如何選擇煎藥器皿?
A:林麗珠介紹,中藥湯劑的質量,與選用煎煮器具密切相關。李時珍《本草綱目》中提到:“凡煎藥,忌銅鐵器。”砂鍋是從古沿用至今的傳統器具,現在應用廣泛的紫砂藥壺,不但保留砂鍋的優點,而且加熱速度更快、清洗更方便。
Q:如何提前漂洗、浸泡中藥?
A:有些患者常會像洗菜一樣清洗中藥,但其實中藥材一般無需淘洗。如要清洗,也只用水漂洗一下即可,以防有效成分丟失。中藥煎煮前應先浸泡10-20分鐘。若處方以質地疏松、輕浮的植物藥為主的,浸泡5分鐘即可;而以質地堅硬,礦物、動物、蚧殼類藥材為主,浸泡時間可適當延長,但一般浸泡時間最長不超過30分鐘。
林麗珠特別提醒患者,浸泡時間不是越久越好,否則引起藥材變質。浸泡時多用涼水,甲殼類堅硬者可適當用溫水浸泡。
Q:如何煎煮中藥?
A:一般來說,一劑中藥煎煮一次藥材提取不完全,故以煎煮兩遍為佳。對于藥量較大的處方,可再煎第三遍,尤其滋補藥、材質較為堅實者。
煮第一遍時,把藥物倒入藥鍋內攤平,加水浸透,輕壓藥材時水高出藥平面1cm左右(大約是輕壓藥材后對齊手的平面)。第二遍用水量則少一些,加水至中藥平面即可。如藥材質地堅實,加水量可稍多;如煎煮時間較短,液面淹沒藥物即可。
煎煮藥物的火候需要講究。現一般采用先武火煮沸,水沸后改用文火(小火)保持微沸,此時開始計算煎煮時間。一般為頭煎30~60分鐘,二煎30分鐘左右。若為感冒藥或清熱藥宜用武火,煮沸時間為15~20分鐘即可,溫服。若為補益藥,煎煮時間可延長至60分鐘左右,溫服。最后的煎液量成人為200~300毫升,兒童為50~150毫升。煎煮好的中藥要趁熱濾出,避免有效成分沉淀在藥渣上。如不小心把藥物煮干或焦了,不能再服,因產生了一些有毒物質。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