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阿里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和光線傳媒有限公司總裁王長田
科技公司正在積極重構媒體和娛樂產業。在第二十屆上海國際電影節上,帶著阿里巴巴基因出生的阿里影業,發布了公司新的戰略,要做影視產業的“新基礎設施”建設者,賦能電影產業下一個十年。
“我經常和同事說,其實我們不應該叫阿里影業公司,而是應該叫阿里影業基礎設施公司?!?月18日,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中國電影產業高峰論壇上,阿里巴巴文化娛樂集團董事長兼CEO、阿里巴巴影業集團董事局主席兼CEO俞永福說。
俞永福表示,作為一家非傳統電影公司,阿里影業要做電影行業的服務者,而非競爭者。公司將以科技生產力、數據能力和生態實力打造電影產業新基礎設施,為電影產業從業者賦能,希望電影從業者可以把更多精力投入電影內容創作本身。
俞永福給阿里影業的定位
首次參加電影節,以行業新來者自居的俞永福認為,中國電影產業是一個典型的三高產業:資金和人才都高度密集,同時風險也極高。
這些特征,與俞永福早年從事的風投行業十分相似。在他看來,電影產業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既需要創意故事、獨特表達、個性化電影人這些感性元素,也需要高效的用戶觸達、內容制作和商業變現的理性建設。
因此,俞永福把阿里影業的“新基礎設施”建設概括為3C:Consumer(用戶觸達),Commerce(商業化),Content(內容產業化),具體說來,
“用戶觸達”是為了更好地理解用戶,更好地連接觀眾與內容,主要包括大數據宣推和智能發行。
“商業化”是基于電商、金融、內容生態的模式創新,為內容創作者帶來更多貨幣化通路,例如衍生品開發、IP授權和植入等。
“內容產業化”是用更流程化、標準化的方式,讓電影內容生產更簡單、高效,其中包括故事創意的挖掘,IP聯動開發,人才發現和扶持等。
作為阿里文娛集團的矩陣業務之一,阿里影業所強調的“新基礎設施賦能電影產業”,建立了在阿里大文娛以及阿里大生態體系基礎之上。
在很大程度上,阿里影業提出的“3C”新戰略的信心,是因為前段時間《一條狗的使命》(2017)在票房上的成功。
由于去年10月,阿里影業與導演史蒂文·斯皮爾伯格(Steven Allan Spielberg)的公司Amblin Partners達成了一項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在投資、聯合制作、衍生品合作以及宣傳發行等領域展開密切合作。而《一條狗的使命》背后的制作方正是Amblin Partners。
俞永福透露,最初拿到該片時,因為沒有大牌明星參演,制作成本也只有2000萬美元,所以行業預估內地票房是5000-8000萬元。
作為影片的引進方,阿里影業從數據角度分析了該片的潛在觀眾:1、天貓和淘寶上購買過寵物相關用品的電商用戶;2、在視頻網站上觀看過該片導演上一部作品《忠犬八公的故事》的視頻用戶;3、淘票票中想看該片的用戶,女性占比超過70%。
根據數據分析結果,阿里影業對該片的營銷推廣做了精準劃分,具體分為三類人群:一是愛寵人士,二是年輕女性,三是親子人群。根據不同類型的觀眾群體,按照用戶細分、逐層遞進的方式去推廣。
最終,該片斬獲6億多票房,比其在北美的票房要高出將近一倍。阿里影業認為,這顯示了數據和技術在宣發中運用得當,能夠為優質內容找到更多的潛在用戶,釋放市場潛力。
“服務者”掩蓋不住的野心
也許是此前阿里影業參與制作的影片在票房和口碑上的“正面戰場”遭遇滑鐵盧,因此,俞永福這一次發布了以上“新基礎設施”的戰略,且以行業的服務者“低調”姿態。
然而,正如在美國亞馬遜與好萊塢錯綜復雜的關系,在俞永??磥?,“我覺得在電影產業經常會把科技圈和內容圈對立起來,好像科技圈就是‘怪獸”。
光線傳媒創始人兼總裁王長田,對阿里影業這番態度就有不同的看法。
“永福也許哪一天會收回他今天說的話?!痹诋a業高峰論壇上,王長田一針見血地指出了阿里影業新基礎設施建設背后的真實意圖。
俞永福想讓阿里影業做行業的服務者,王長田說,我們缺的是人才 左起:主持人李霞,電影制作人邁克爾·山姆伯格(Michael Shamberg),俞永福,王長田,葉寧
“現在永福是基礎設施的提供者,我們是基礎設施的使用者,而且永福承諾不跟我們競爭。但是,我覺得有一天也許我們還是會競爭的,因為這個行業其實很小,大家做著做著就做成一樣的公司了?!蓖蹰L田說。
王長田還表示,在電影產業,從來就不存在“誰給誰打工,誰要吃掉誰”這樣的問題,每一家影視公司都有自己的優勢,也有發展空間,“而一些內容公司也不排除在某些時候進入到這些基礎的建設之中去,尤其是大的公司”。
在論壇上,俞永?;貞蹰L田,稱阿里影業定位成新基礎設施,會一直堅持下去,從這個角度,阿里影業會跟同業的基礎設施進行競爭,“但是從上游內容的角度來說,我其實不會競爭”。
值得注意的是,在論壇結束之后,有消息傳出,王長田向媒體透露,光線傳媒旗下的貓眼電影有獨立IPO計劃,且貓眼有自己做獨立投資,有可能選擇國內排隊,但是香港和美國也是其考慮的范圍。
顯然,各家公司業務已經“越做越像”,競爭正在加劇。
在會后接受鈦媒體等多家媒體采訪時,俞永福特別強調,阿里影業做基礎設施,并不意味著退出內容制作競爭?!安慌c上游內容方競爭不代表我不做內容,我不會把內容量做的很大,我會做少量內容,不會把擴量作為做內容的目標,所以你不會跟做內容的人競爭?!?/p>
俞永福說,阿里影業今天不具備成為一家全球電影公司的條件,所以第一個想提出來的是,阿里影業一定不干什么。“很奇怪,電影產業也不是利潤很高的產業,但是大家野心勃勃,每一個都要自己干,牛!”endprint
相較于傳統影視公司而言,阿里影業最大的優勢是技術和數據,這也是阿里巴巴集團天生的基因。阿里集團要做“互聯網的煤水電”,阿里影業的出發點也與此一致。
所以很容易理解,為什么盡管因為淘票票推廣支出影響,導致了阿里影業全年虧損9.59億元,在2016年年報中,阿里影業仍舊把淘票票是新基礎設施的“業務基礎”,并且,要在未來堅定持續壯大淘票票APP的獨立地位。
馬云曾多次在各種場合強調,阿里是一家數據公司。而阿里影業如此重視淘票票,也可以體現出阿里系對于數據的異常重視。
真正緊缺的基礎設施是人才
阿里影業這次宣稱是要做“新基礎設施”的行業建設,那么問題來了,在電影行內,真正緊缺的基礎設施是什么?
俞永福在采訪中回應鈦媒體記者,電影產業的基礎設施有三個環節,第一是用戶,第二是內容,第三是內容到用戶之間的服務平臺。“我們的新基礎設施是跟科技和數字平臺這兩個事情有關系,跟這兩個事情沒關系的,都是我們的短板?!?/p>
“傳統基礎設施,那有傳統的人該改良就改良好了。作為朋友和產業鏈,我該給人家提意見建議,讓人家來做。”俞永福說。
“永福說要做基礎設施,人才是重要的基礎設施。”在王長田看來,現在電影行業最大的問題,其實是人才的問題。而人才的問題,加上過分地商業化,導致了很多人心態發生了變化。
他還直接戳穿了由這種心態導致的,目前影視行業“扭曲”的現狀:“我們這個行業,其實是一個嚴重虧損的行業。但是,我們坐了最多的頭等艙,住了最多的五星級賓館,開了最多的派對,曬了最多的照片。討論一個項目就曬照片,好像做多么偉大的事情,有時候還要到風景區討論這些事情?!?/p>
而在另一方面,國內院校電影專業開設過少,導致行業的整體根基太過薄弱?!昂芏鄬а荻荚谡f,燈光都是河南農村的,一村一村的,控制整個中國影視燈光行業。每一個細分的領域都被這些人控制著?!?/p>
曾經制作過《低俗小說》(1994)和《被解救的姜戈》(2012)的著名電影制片人邁克爾·山姆伯格(Michael Shamberg)在論壇上表示,在電影里邊有一個掙錢的經濟邏輯,是一個好事。但是,最重要的驅動因素還是創意人才,尤其是創意領先的人士,“我們一定要睜大眼睛看到新的人才在哪里”。
作為國內傳統電影制作公司的代表,華誼兄弟電影董事總經理、華影天下董事長葉寧也出席了高峰論壇。他說,“文化行業往里邊收,收到最關鍵的問題,創意最后就是人”,“這是最現實,也是最重要的問題”。
在葉寧眼中,現在電影行業太缺乏傳承,甚至不及七八十年代的幾大制片廠。
葉寧舉例說,在參觀呂克·貝松(Luc Besson)的電影廠時,他發現,在非常現代化攝影棚旁,是呂克·貝松的公司,而在公司旁邊,有5所學校。學生可以去片場實踐,從燈光和場記做起。這種“前校后廠”的體系,在他看來,“太完美了”,“至少邏輯和體系是對的”。
俞永福想讓阿里影業做行業的服務者,王長田說,我們缺的是人才
呂克·貝松(Luc Besson)的電影廠,也是他創辦的電影學校。來源:screencomment.com
“片場讓俞永福投,而且一般短期都收不回來。然后你把學校建在它邊上,我們幾個人就可以做好多事情?!比~寧在最后笑著說道。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