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見過10年前的豪車嗎?你要是回到十年前打開那些奔馳寶馬的車門一看,一定會覺得low。可現在的辦公室和十年前的辦公室比呢?沒什么區別——都是格子間。”說這番話的人是夢想加的聯合創始人王曉魯,那天下午他們剛剛宣布完成了2000萬美元的融資,工作人員正帶著媒體和投資人參觀夢想加位于歌華大廈13層的新分店:“我們這開業2周就滿租了”。
在經過去年聯合辦公們的一波倒閉合并潮之后,所有人都在好奇一件事,聯合辦公還行不行?夢想加憑什么能活下來?
在北京開了16間分店之后,夢想加的入住率超過80%,他們預計在2017年實現盈利。“我們不是孵化器。我們現在最大的吸引力是性價比,(辦公)服務超出了他們的預期。”王曉魯在接受鈦媒體等多家媒體采訪時說。
王曉魯現場算了一筆賬,假設一家中小型企業想租個辦公室,把水電、前臺、打印機等辦公設備都算進去的話,同樣的面積來夢想加租會幫他省百分之四五十。
Airbnb、一刻Talks、玲瓏沙龍、石墨文檔,甚至還有來自學而思、中糧等大企業中分出來辦公的小團隊,在看到入住企業名單時,或多或少能感受到夢想加所營造的辦公社區大概是怎樣一種氣氛了,“其實會選擇來我們這辦公的公司看中的反而不是創業資源,他們就是來享受辦公服務的。”夢想加品牌總監李崢對鈦媒體說。
可以說經過一輪洗牌之后,能留下來的從業者都對自己能做的和要做的有了更為清晰的認識。
當有格調的裝修設計、掃碼門禁、新風系統、智能溫控,這些可見可感的基礎服務逐漸成為聯合辦公們的標配,怎樣在保證優質服務的同時提高入住率、運營效率進而實現盈利也將成為考驗聯合辦公的新問題。
如何在保證服務質量的同時壓縮成本,提高運營效率?對此你可以在夢想加的每一個“社區經理”身上找到些答案。
這具體指的是,夢想加會為每2000平米的辦公社區配備一位類似酒店管家的社區經理,當門禁、打印、預定會議室都可以用你自己的手機掃碼解決之后,社區經理可以做到呼之即來,隨時解決你在辦公中遇到的問題。
當然,社區經理的角色設定也不止于此,他還會負責一個辦公社區的接待、銷售、合同管理及為會員組織社群活動。
“這在傳統的辦公空間里面這是幾乎不可想象的。市場上都需要3、4個人甚至更多人才能完成這個事情。”王曉魯說,在節省了人力成本之外,他更為看重幫助社區經理完成信息收集工作的“智能管理后臺”發揮的價值。
“通過這個系統可以實現很多原來想做但做不到的。比如這個企業發展到什么階段了、有什么需求、需要什么支持、對什么活動感興趣,一個社區里面有好幾千、上萬個信息,就算你加10個人,也記不住這些事情。但是通過數據的處理、信息化的工具,服務帶來的增值是更大的收入。”
從房地產到服務業,號稱要進行業態升級的夢想加想要達到的效果其實很簡單。
設想下這個場景,當你手機掃碼解開門禁,開啟一天的工作時,會收到提醒說:“水吧新上了你愛的幾內亞咖啡”“下午6點開放區有插花愛好者們的交流會。”你會覺得這個地方好像可以懂你,來這不僅是辦公,還能實現消費和社交等多個場景,改變發生在你發出感慨的那一刻:我可再也不要回到格子間工作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