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寶荀
李寶荀《迷離》50cm×50cm 布面油畫 2017年
繪畫如寫詩,雖是短短幾行或幾段,然而遵從發自內心最本質的需求,表達的卻是最為精煉的情感思維。我最近的創作《日常景象系列》中描繪的就是周遭最簡單、日常的具體之物。我將自己從以前大而深邃的主體物中逐漸抽離出來,對焦到一塊石頭、一棵小草、一個饅頭甚至一顆蛋。室內外的日常之物已成為我情感的點滴來源。一景一物都在環境中悄然變化,隨之而變的還有我的心境。這些“新”并不需要刻意解讀,當我面對它們時,我時常站在那不動,在靜止的觀察下與它們交流,隨后把它們放在我的畫面里。代入感讓我時常產生奇妙的共鳴,并完成內在變換排序組合。一只鵝的誕生有孵化的過程,隨著時間的腳步在毫無察覺的空氣中悄然成形。環境、思維意識、探索和認知的提升與轉變,使萬物有靈且美。又因周遭變遷、知識經驗、排列組合的更新,誕生“新鵝”,我稱其為概念上的新物種。假若將鵝比作傳統意識形態下的藝術面貌,那么我們總是希寄著下一枚蛋中的驚喜,如同進化,質變的那一刻總是充滿激情。這正如我們的教育體系,諸多院校在固有傳統理論、技法的灌輸后,突然要求創作是徒勞的。創作可以經過訓練得到方法論,但也如破殼般需要一個溫度與既定時間的積累,硬性破殼只能雞飛蛋打。
我慣于從當下的現實中發現物、感受物,由大及小,在不同側面完成對“自我”的救贖。潛意識中涌現的感性沖動往往是形成品質與氣質的關鍵,也是最為原始的本能,但這種本能是經過長時間反復練習淬煉而成的,然經世故而不世故,更需要努力的是始終保持新鮮的眼睛和敏感的心。
提及創作,小如一根草的力量感在藝術家的視覺呈現下也可以與恢宏之景在同一空間齊力并行。樸素的力量是由生活的最本質感知反向再去影響生活。在生活中體驗生命,努力觸碰現實,猶如我吃面、拿起畫筆、走出院子、看見一只鵝,每一個樸素到仿佛沒在發生的動作與接觸都在我生命的時間里占據一楨感動,當我停下與我生命的偶然一楨對話時,我能感受到物的回應。
在創作中,水彩與色粉的靈活性成為我表達日常之物的重要載體,水彩的輕柔暢快讓我所描繪的主體物躍然紙上,如同一種最平常的放置,而水彩的貴族氣質、偶然性,也將物的出現如時間般珍貴、不可復制。色粉與水彩的精彩組合,讓靈動飄逸的物象多了幾分說不清道不明的厚重與粗糲,層次更為豐富完整。
其實,生活本身就是答案。柴米油鹽、朝九晚五,轉變、新鮮、差異、個體思維意識的表達都在跟今天的我對話。活在當下即可,那些短暫的痛苦與歡愉,都將成為未來那個勢必會旁觀的自己嘴角的一抹微笑,那個時候,但愿是如詩如畫的。
李寶荀《解構》16cm×15cm×3cm 紙本水彩
李寶荀《對石頭的思考》15cm×17cm×9cm 水彩
李寶荀《石頭的思考之四》19.3cm×30.3cm 紙本水彩
李寶荀《生存法則二》81cm×112cm 紙本色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