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受比路亞釣法更直接、更強烈的刺激手感"/>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飛釣黃鰭鯛
——享受比路亞釣法更直接、更強烈的刺激手感
文/圖 中國澳門·丁家輝



丁家輝自傳:
早在10歲的那一年,老爸帶著我去海邊釣魚,從此我就與釣魚結下了不解之緣。從那年開始,每到假期我都會讓家人帶我去釣魚,到了初中我就自己和同學到處去釣魚了。從一開始釣蝦虎魚和小河豚一路走來,無論是臺釣、磯釣、路亞釣、沉底釣、船釣、鐵板釣還是飛蠅釣法,我都會不停地學習,我的生命好像是為了釣魚而生一樣。
在2000年的時候,我加入中國澳門代表隊出國參加釣魚賽事,并參與了杰出青年運動員選舉;到了今天,我的釣齡不知不覺已經有22年了,雖然這不算很長的時間,可是對于我這個釣魚瘋子來說,對釣魚的熱情卻從來沒有削減過。我希望自己到了八九十歲的時候,還可以每天都到水邊去釣魚,享受大自然所給予我們的一切。
在我國的沿海省市,都擁有著豐富的海洋魚類資源,而廣東省沿海一帶則有著豐富而多樣性的釣場,其中海圍便是一種既有南方釣場特色,也非常適合飛蠅釣法的釣場。在大大小小的海圍里面,隱藏著各種大大小小的鯛魚,其中黃鰭鯛(廣東俗稱黃腳)便是享有盛名的鯛魚家族成員之一,其狡猾的吃餌習慣,使得很多釣魚人對之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它們肉質鮮美,油分充足,一旦入口齒頰留香;恨是因為它們不容易被釣到,常常盜餌,戒心比黑鯛還高。雖然黃鰭鯛的力量和體型都不及白鯛和黑鯛,可是其性格跟黑鯛一樣,好奇心很高,對于陌生的或者未見過的食物也會先咬過嘗過再決定是否吞下,所以作釣黃鰭鯛的趣味性很高,難怪它們可以成為一眾鯛魚成員之中最獨特的一員。

既然本篇是談飛蠅釣法的文章,那就不用多說,我想跟大家介紹的便是以飛蠅釣法來把狡猾至極的黃鰭鯛降服的技巧。接下來,我將會為大家逐一解析,從釣具的組合,到毛鉤的款式,再到釣點的選擇和操作的手法等,我將全面地為大家介紹和分享用飛蠅來釣黃鰭鯛的樂趣。

首先,讓我們來了解一下黃鰭鯛獨特的身體結構和生活習慣。黃鰭鯛的腹鰭、臀鰭和尾鰭底部皆呈鮮艷的黃色,這也是它們的主要特征。黃鰭鯛體長可達60厘米,喜歡在咸淡水交界的泥底與砂質底的混合區域洄游,每年的霜降節氣以后至次年春天為其主要的黃金釣期,此時它們以小蝦、小魚、小螃蟹以及蠔蠣等海洋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黃鰭鯛的嘴部結構非常特別,嘴部前端上下頜有2~3對圓錐齒,兩旁為3列堅硬的圓臼齒,因此它們能輕易地把生活在礁石邊的蠔蠣殼咬開并吃食蠔肉;而當黃鰭鯛追食小蝦時的情況更是特別,雖然它們的嘴不像鱸魚那樣能利用瞬間真空的原理把小魚吸進口部,但它們懂得攻擊小蝦的腰部,只要狠狠地一咬,小蝦便會很快變得彎曲,像煮熟了的樣子,然后它們便從腰部開始吞食。有時當黃鰭鯛戒心比較高的時候,會利用嘴部前端的圓錐齒輕輕咬著獵物游走一段時間才把整只蝦吞掉,有時它們還會咬著獵物慢慢地往后退,而不是回頭游走。它們還有另一種攻擊方法就是咬蝦的頭部,這樣也會達到同樣的效果,這種分開攻擊和吞食時間的獨特覓食方法,是黃鰭鯛不容易被釣到和魚訊不清晰的主要原因。
釣竿的選擇必須考慮到釣場環境因素和毛鉤的大小,這樣才能做出正確的選擇。在我看來,竿子的硬度應以中硬或硬為首選。以單手竿而言,竿號以5~8號為宜,長度以9尺、9尺半和10尺為主,這主要考慮的是釣位可能會距離海面很高,如果竿先離水太遠,在收線和揚竿時都會有所影響。而如果以雙手竿作釣,則以3~6號的Switch竿為宜,但從操作性來看還是建議以單手竿為主,這樣會更有效率。
輪子方面,由于是以海釣為主,防水、防進沙的結構是輪子必備的條件。因此,一個好的全防水設計的飛釣輪是必不可少的,而輪子的大小則應結合飛蠅本線和釣竿的平衡配重來進行考量。

決定你當天能否更有效率釣到目標魚的重要前提,便是你作釣時使用的是哪種飛蠅本線。我自己在每次釣行前都會準備兩套釣具,盡管我只使用一支釣竿,但是配備兩種以上不同的飛蠅本線可以用來應對不同的釣況和釣場環境。一般我會帶上一條全浮線,一條前沉線(Sinktip)或懸浮線(Intermedia)。

全浮線比較適合在風不大且側風影響比較小的釣場中使用,搭配自重不大的沉水或浮水毛鉤,比較適合做沉水毛鉤跳底的動作,以此來模仿小蝦跳躍的情景去吸引黃鰭鯛的攻擊;而前沉線則可以根據釣場的深度來選用S3或S5的沉率,很適合在風比較大、側風影響比較明顯且容易被浮在水面上的滯線拖動毛鉤的情況下使用,而毛鉤也比較適合采用自重較高的款式來進行貼底平拖。如果是水流比較強的釣場,就需要用到懸浮線甚至全沉線才能應付釣場的情況,畢竟黃鰭鯛是偏好貼底覓食的,所以首要考慮的是盡可能把毛鉤留在底部,再考慮毛鉤是需要浮起一些的還是完全貼底的,這時才能進行動作調整,然后再選擇適當的飛蠅本線去配合。

海圍的名稱是由圍海造田而得來的,而當人們在建設這些海圍時,最常見的方法是用水上挖泥機把海底的泥挖起來再堆成圍基,所以這些由于挖泥造基而凹下去比較深的地方,都是魚兒比較喜歡躲藏和覓食的場所,所以我們第一步可以先找出這些水位較深的地方。另一類釣點,是一些水道的交界口,或者是斷開的圍基口等,這些地方比較容易聚集食物,也是很好的標點。其次是一些正在排水的水閘,因為海圍周圍一般都有很多中小型的圍墾,所以每一個海圍都必須有一個或多個水閘來調換里面的水,以此來維持海圍中的生態。因此,這些水閘口附近都比較容易聚集魚群。如果是一些很大的海圍,也就是跨度在百米以上的,一般都會有養殖蠔蠣的場所,而養殖這些蠔蠣一般都會用到一排排的木樁來吊掛一串串的蠔蠣,在這些蠔蠣排附近便會藏有不少大型的黃鰭鯛。當然,這類釣點雖然比較容易聚魚,可是斷線跑魚的幾率也是相當高的。正所謂有危便有機,想一搏大魚當然也需要付出一點代價。
總結過往,就我得出的經驗而言,模仿小魚、小蝦和小螃蟹的毛鉤都有釣獲黃鰭鯛的記錄,其中以Crazy Charlie(瘋狂查理)、Zonker(兔毛條飾帶鉤)、Crab Fly(螃蟹毛鉤)的中魚幾率最高。這類毛鉤的共同特點是都屬于沉底型,也符合黃鰭鯛正常的覓食習慣,效果自然是比較好的。我也曾經遇到過中層型小魚毛鉤和水表系毛鉤中魚的情況,只不過這些毛鉤的中魚數量并不多,各位讀者當然也可以嘗試一下,說不定在大家各自的釣場中也可以創作出一套屬于你自己的毛鉤。

接下來我會分享自己使用兩種不同的飛蠅本線的操作手法,以及毛鉤款式與自重配合的相關經驗。雖然這些釣法不一定能夠完全適應各種釣場,但如果我能夠為大家提供一些關于這方面的不同思維方向,能夠喚起大家的一些想法,然后成功地實現中魚,這便是飛蠅釣法中最開心的事情。


1.重量前置浮水線(WF/F):大家都知道浮水線只是一個泛義,其中有很多不同錐度變化的線型,但不一定全都適合作釣黃鰭鯛。就我自己的經驗來看,如果是用5~6號的線,我會選用Rio Big Nasty這類線頭重量集中在最前端,但是后錐度變化較長且有著較好的控制性的款式。因為是在海邊作釣使用,所以線體的抗風能力和遠投能力都必須放在第一位,加之該線型的重量集中在最前端,當我們需要調整滯線時也相對容易一些。不過這種線的落水聲音會大一些,但不至于驚擾魚群。而如果要使用7~8號線,我會直接選用海水線,也就是把線體的抗風能力再提升一點,像Bonefish、Permit和General Tropical 這類線便很適合。至于子線方面,多數釣友一般會用上9~11尺長的全碳線,但我自己比較喜歡用3段碳線接成一條變徑子線,從最粗的16磅,接到10磅,最后再接到6磅,這樣已經足夠應對黃鰭鯛的拉力了。最后我們再來說說毛鉤。當我需要使用浮水線時,通常有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水真的很淺,只有兩尺深左右;第二種是當時的目標魚比較不活躍,或是吃餌很謹慎,戒心很高。在這些情況下,我們使用的毛鉤必須要輕,而且整只毛鉤的大小和重量都盡可能要小。這是因為戒心高的黃鰭鯛很喜歡追在毛鉤后面進行觀察,很多時候只會咬毛鉤的尾尖來試餌,所以輕的毛鉤會更便于黃鰭鯛在發動攻擊時吸進嘴,進而增加中魚的幾率。而且在收線時穿插其他動作的過程中,由于我們使用的是浮水線,所以毛鉤的動作主要是以跳底為主,而黃鰭鯛最常發動攻擊的時機就出現在毛鉤正在漂落到底的過程中。我常常遇到這種情況,也就是剛做完收線動作就出現魚訊,所以我們必須把握揚竿時機。



2.前沉線(WF/S):前沉線的選擇相對簡單一些,只需要挑選沉線的長度部分和沉率的快慢即可。一般的海圍之中水位并不會很深,通常是2~8尺的水深,當然水閘口的位置是特別深的,最深處達3~5米都不足為奇,所以我一般會選擇長度在5~15尺且下沉率為S3的線型,這種線型基本可以應對大部分的釣場。由于是使用沉水的線尾,所以子線長度也要縮減,大約會用到4~6尺,而且最好分成兩段子線,從粗的10磅碳線再連接到細的6磅碳線作為子線,當然這不是一成不變的,我們還要結合目標魚的大小再作增減比例。至于毛鉤方面,除了輕的瘋狂查理比較適用之外,我自己比較喜歡用重一點且大一點的毛鉤去配合前沉線使用。因為使用前沉線的時候通常受環境因素的影響比較大,當風和水流速度都不太理想的時候,我們就要使毛鉤保持穩定的貼底前進,以此來減少強風或強水流把毛鉤帶走的情況,這樣才有機會提高中魚幾率,所以配合使用啞鈴眼的瘋狂查理、兔毛條飾帶鉤或螃蟹毛鉤都會有不錯的表現。在收線控餌的手法上,除了可以一下一下地慢慢收線以外,還可以嘗試結合不同的拉線長短及頻率來增加黃鰭鯛的獵食欲望,通常拉兩三下短距離之后再穿插一下長距離的收線動作,往往會收獲意想不到的效果。
經過本期文章的介紹之后,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受到什么啟發呢?像鯛魚這種只要在海邊釣魚就有機會遇到的魚種,以磯釣或路亞釣法去作釣都有非常好的釣獲率,但是用飛蠅釣法去作釣它們的人卻是少之又少,這是否代表著飛釣鯛魚并不適合在我國進行呢?這一點值得大家深思。不過,玩飛蠅這條路雖然并不好走,而且往往會因為環境和釣場的局限性而容易使人放棄,再加上大家看到身邊的人用其他釣法那么容易便可以上魚,自己在旁邊沒有魚訊,這其中的壓力和誤解還是很大的。所以每次出釣時,我基本都只帶飛蠅裝備,最初可能還會多帶一套路亞裝備作為后備,但想了想還是要堅持下去,不給自己任何換裝備的機會,這樣才能在飛釣的過程中發現并發掘出更多的思維模式和應對方案。我也曾屢戰屢敗,但經過多次的經驗總結,勝利最終還是會出現的,所以我在這里也為各位正在玩飛蠅的釣友打打氣,我希望大家千萬不要放棄自己學習飛釣的初衷,這樣中國飛釣的發展才有可能建立起一套屬于自己的系統并一直推動下去。
光陰似箭,日月如梭,轉眼間我已經完成了12期的文章。在這一年的時間里,我通過撰寫飛蠅文章,也加深了對于飛蠅釣法的熱愛,同時也認識到了自己的不足。希望在以后的日子里,我能夠再有機會和大家一同探討飛蠅釣法的魅力與樂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