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娟黨小紅
(1陜西省柞水縣營盤林場 陜西 柞水 711400;2陜西省柞水縣天保中心 陜西 柞水 711400)
松苗葉枯病防治效果試驗
劉曉娟1黨小紅2
(1陜西省柞水縣營盤林場 陜西 柞水 711400;2陜西省柞水縣天保中心 陜西 柞水 711400)
松苗葉枯病是油松苗圃重要病害,主要危害1~2年生苗木。試驗結果表明,不同防治方法均取得了較好的防治效果。
松苗葉枯病;防治方法;防治效果
松苗葉枯病是油松苗圃重要病害,主要為害油松1~2年生苗木。病菌以菌絲體在寄主體內越冬,或隨枯死的針葉在土壤中越冬,次年當環境適宜時,即產生分生孢子,隨氣流傳播,遇到松苗可再次侵入針葉為害。病害一般在7~8月開始發生,9~11月發病盛期,11月以后停止蔓延。前作為感病松苗、連作松苗發病快。土壤貧瘠、管理粗放苗木發病重。
1.1 癥狀。葉枯病先從幼苗基部針葉上發病,然后逐漸向上部針葉蔓延,擴大呈一段一段的枯死病斑。病葉枯死下垂但不脫落,若病害延至全部針葉,病苗即枯死。病斑長1cm左右,初為淡黃色后變灰黑色。在潮濕條件下,段斑上有許多縱行的沿氣孔線排列的小黑點,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
1.2 病原。松苗葉枯病病原屬半知菌類叢梗孢目暗色菌科。分生孢子鞭狀,有2~5個分隔,生長適溫24℃~28℃。
2.1 試驗苗圃概況。試驗設置在陜西省柞水縣營盤林場油松苗圃,試驗地面積0.2hm2,苗齡1年,苗高15~20cm,畝留苗10萬苗株。圃地常年發生松苗葉枯病,危害較嚴重。
2.2 試驗方法
2.2.1 林業綜合措施防治試驗。林業綜合措施:①實行輪作,可與豆類輪作,避免葉枯病發生;②冬季深耕,將病苗殘株埋入土中,促使腐爛以減少病源;③加強撫育管理,使松苗生長健壯,增強抗病力。試驗設置林業綜合措施防治與對照(CK)2個處理組,以1m×2m為1個小區,重復3次,實施林業綜合措施防治后調查防治結果,調查面積6m2。
2.2.2 噴1∶1∶200波爾多液防治試驗。從8月上旬開始,每半月噴1次,連噴3次,試驗設置噴1∶1∶200波爾液與對照(CK)清水2個處理組對比,最后一次噴后10d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面積6m2)。波爾多液配制方法是:稱出藥與水的重量,即硫酸銅1份、生石灰1份,水200份。將總水量的20%配成濃石灰乳,80%的水配成稀硫酸銅液。然后,將硫酸銅液徐徐倒入濃石灰乳中,邊倒邊攪,即成天藍色的波爾多液。注意:溶化硫酸銅不能使用金屬容器。
2.2.3 藥劑噴灑防治試驗。8~9月發病期,試驗設置70%甲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與對照(CK)清水4個處理組進行噴藥對比試驗。以2m×2m為小區,重復3次,7d噴1次,連噴2次,最后一次噴藥后調查防治效果(調查面積12m2)。
3.1 林業綜合措施防治效果。從表1可以看出,通過實施林業綜合措施后,其病株減退率為85.8%,防治效果較好。

表1 林業綜合措施防治效果
3.2 噴1∶1∶200波爾多液防治效果。8月上旬開始,連噴3次1∶1∶200波爾多液后,其病株減退率為87.2%,防治效果較好。

表2 噴1∶1∶200波爾多液防治效果
3.3 藥劑噴灑防治效果。從表3可以看出,發病期8~9月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后,其病株減退率分別為90.9%、93.3%、91.2%,均在90%以上,防治效果明顯。

表33 種藥劑噴灑防治效果比較
試驗結果表明,林業綜合措施防治,其病株減退率為85.8%,防治效果較好。8月噴1∶1∶200波爾多液后,以及8~9月發病期,噴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800倍液,50%退菌特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后,均取得較好的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