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銘+馮雨+尤夢瑜+孫天
總理預備費預算多少、實際使用多少、使用在了哪些方面,多多少少代表了這一年社會的重大事件或是我國發展的重點領域。也可以說,總理動用“私房錢”的心態,和普通人一樣——就是救急。
3月9日上午,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的陜西代表團審議現場,李克強總理高舉著多位科學家關于霧霾問題的建議信,說“信在這兒,我已經批示了”。
他又強調,“我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幾次講過,如果有科研團隊能夠把霧霾的形成機理和危害性真正研究透,提出更有效的應對良策,我們愿意拿出總理預備費給予重獎!”
總理預備費是什么?是不是總理的“私房錢”呢?其實,這筆錢,不是秘密,但你可能不知道。
“總理的私房錢”
首先得從預備費這個概念說起。《中華人民共和國預算法》第四十條規定:“各級一般公共預算應當按照本級一般公共預算支出額的百分之一至百分之三設置預備費,用于當年預算執行中的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處理增加的支出及其他難以預見的開支。”
也就是說,各級地方政府都有一筆預備費,主要用于解決一些臨時的、重大而必要的開支,數額在年初的預算支出里確定。
那在中央,這筆費用就被稱為“總理預備費”或“總理基金”,也被叫做“總理的私房錢”。按照《預算法》的規定,這筆錢的金額相對并不多,只占到中央全年預算的1.1%至3%。比如1995年(《預算法》實施的第一年),總理預備費為21億元,占到中央預算1424億元的1.47%。2014年這筆錢達到500億元,約占中央預算的2.22%。總之,都沒有超過上限。
國務院決定當年預備費的額度以及在中央預算的占比,然后其作為中央預算的一部分在每年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接受審查,通過后便由國務院決定在何時、因何事動用。
當然,預備費不是中國的獨創。世界各國的政府預算中,一般都設有預備費,但名稱不盡相同。比如,美國叫做“后備基金”,日本和前蘇聯叫做“預備金”,羅馬尼亞叫做“預算后備基金”。盡管如此,各國預備費的用途基本上是相同的,都是為了應付預算執行中預料不到的特殊開支。對預備費設置的比例,各國法律一般未作明確規定,大都由議會在審批預算的時候確定。就美國的聯邦預算而言,只有在面臨重大災害且經總統授權后方可動支聯邦預備費,用來向災區提供財政支持。
連續五年達500億
再說回中國的情況,從2003年以來(2005年資料缺失),中央預備費決算整體呈遞增趨勢,在2011年達到500億并維持了這個數目長達五年。500億元對于像中國這樣的大國來說,說多不多,說少不少。還記得前段時間和中國恢復外交關系的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嗎?圣普2014年國內生產總值實現3.69億美元,約為25.5億元人民幣,也就是說我國一年的總理“私房錢”相當于圣普一年GDP的大約20倍。
那這筆“巨資”都花到哪兒去了?其實,在實際的使用中,總理預備費的用途相對靈活。
根據歷年來資料梳理,中央預備費的應用涉及到方方面面,包括公共服務、科學技術、農林水、國土資源氣象、國防支出、教育支出、社會保障和就業、醫療衛生支出、商業服務業、災后恢復重建和地方一般性轉移支付等。如1995年中央決算報告里提到,當年“21億元的預備費經國務院批準已使用完畢,其中一半用于防汛、救災,其余用于外事、國防、社會治安和文教科學等臨時性支出”。
除了直接投入資金給社會帶來好處之外,總理預備費還能以“別樣”的方式發揮作用。比如,“國家杰出青年科學基金”成立的原因就與預備費分不開。1994年,北大副教授陳章良向總理李鵬提出,用總理預備費設立科學基金以吸引青年留學生回國,李鵬聽完開玩笑道:“我總理基金就那么點兒錢,怎么大家都在盯著?”隨后成立了此專項基金。
記者注意到,最近兩三年總理預備費都有盈余。剩余的錢怎么處理?就拿最近兩年作為例子,2014年和2015年各剩余的205.64億元和146.54億元都全部轉入了中央預算穩定調節基金中。
曾購買極地科考船
換個角度,結合政府每年公布的決算報告來看總理預備費,記者還發現,總理預備費預算多少、實際使用多少、使用在了哪些方面,多多少少代表了這一年社會的重大事件或是我國發展的重點領域。
也可以說,總理動用“私房錢”的心態,和普通人一樣——就是救急。比如財政部公布的一系列決算文件顯示:1995年總理預備費有一半用于防汛救災;2003年花掉的預備費甚至要比2006年多接近一倍,原因是當年非典爆發,中央支出了22.12億元用來支持衛生醫療項目,占實際支出預備費的26.3%;還有2008年總理預備費的使用金額從2007年的150億元飆升至350億元,原因在于2008年發生了一系列重大事件,包括年初南方的冰雪凍害、“5·12”汶川地震和北京奧運會等。除了抗震救災以外,溫家寶總理在第一時間對災后文化遺產保護作出重要批示,3000萬元總理預備費及時下達到重災區用于文化遺產搶救保護。2011年,青海玉樹地震災后重建從預備費中獲得了47.81億元的撥款。
另一方面,還有一些具體的開支也反映出國家的戰略規劃和重點項目。1993年我國用以向烏克蘭購買“雪龍號”極地科考船的1750萬美元便來源于總理預備費。“雪龍號”曾四次下南大洋,幫助科考隊三次深入內陸冰蓋,最遠到達1100公里的DOME-A地區,獲得100米冰雪等樣品,促進我國南極科考事業增強國際競爭力。
需要說明的是,總理花“私房錢”的方向也有細微變化。比如財政部公布的2003年中央決算文件顯示,當年接近84億元的預備費中,有6.16億元用于“公檢法司支出”,占到超過十分之一的份額。隨著中央財政收入的年年遞增,預備費近年來的使用項目也更豐富,除去自然災害與緊急公共事件上的支出,農業建設與科教文衛領域,都成為這筆“私房錢”的重點支持對象。
據統計,1994年至2001年,中央從預備費中撥款11多億元用于對貧困學生的資助。國家獎學金的最初設立也動用了這筆“私房錢”。1997年,時任國務院副總理的李嵐清得到1.5億元經費用于改造全國高校院內的“筒子樓”。一批老藝術家,如指揮家鄭小瑛的獎勵補助,也來自總理預備費。甚至在1996年,重慶直轄市成立時,都獲得了預備費1億元的支持……一些看起來不急但需要立即給予支持的事情,也讓總理動用了“私房錢”。
值得一提的是,2012年的總理預備費支出500億元,其中,節能環保支出150億元,可以看出隨著環保問題不斷發酵,國家對環境治理也開始真正重視起來,因此便不難理解李克強總理要用總理預備費重獎以求治理霧霾之良策了。
(胡強薦自《華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