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長武
摘要:文章結合企業實際,從分析員工心理健康狀況入手,闡述建立心理健康檔案有助于有針對性地做思想政治工作,維護和增進員工心理健康水平,為管理層科學有效決策提供依據。論文提出了建立員工心理健康檔案的具體流程,并闡述了運用心理健康檔案調適員工心理的有效方法及思路。
關鍵詞:心理檔案;關愛員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
員工心理檔案就是運用心理學、管理學、統計學等相關理論和科學手段對員工的相關信息進行收集、歸類、整理,并進行分析、運用的一系列文件資料。心理檔案涵蓋了員工至少一項心理測評的結果,心理測評所使用的都是具有很高效度和信度的專業心理量表,可以在最短的時間內,以最低成本最有效地幫助企業獲得關于員工心理狀況的信息。建立員工心理檔案的目的是評估員工心理健康狀況,分析查找心理問題的深層次原因,從而有針對性地疏導、緩解員工心理壓力,確保員工身心健康。
一、建立員工心理健康檔案的意義
海洋鉆井員工隊伍分機關駐地、樁西前線和海上三部分,特別是生產一線平臺員工長年征戰在大海上,隊伍管理實行20天倒休制,每天12小時兩班倒,受地域、海況、氣象等客觀條件的影響,工作條件艱苦,施工危險系數大,生活單調乏味,員工身心承受的壓力大,容易出現不良的心理問題。如何有效地促進員工的心理健康,實現員工的心理和諧,是新時期擺在公司管理者面前的重大課題。創建員工心理健康檔案已成為當前企業管理的新模式、新探索,也是思想政治工作方法的創新之舉。它根據員工不同時間段的不同心理信息進行跟蹤記錄,然后進行分析,找出影響其心理健康的誘因和一般性規律,以便及時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因時適宜的、有針對性地做好員工思想政治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據員工心理檔案,還可以研究每個崗位員工在能力、人格、心理健康方面的總體狀況和特點,針對員工的某方面問題,多方面、全方位地進行個、團體心理輔導。
(一)員工常見心理問題分析
員工心理問題已成為企業管理中面臨的重要問題。“我今天心情很不好”、“郁悶”、“煩著呢”等成為企業員工的口頭禪。隨著生活和工作節奏不斷加快,員工之間相互競爭壓力的增加,個性張揚心理需求的提升,企業員工的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突出。員工在長時間的壓力之下,身體和心理上都會出現許多癥狀,比如:身體出現各種不適,失眠,記憶力減退;情緒也發生明顯變化,焦躁,憂慮,時常莫名其妙地對周圍人發脾氣,無法控制的怒火……這就是積“壓”成疾,會給人的身心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壞。
①職業厭倦綜合癥
a、長期的工作壓力,始終得不到松弛,緊張/放松機制運行失衡,容易干擾或損害人的心理狀態,破壞人的生物電環境,使人產生職業厭倦綜合癥。
b、對其工作缺乏興趣。分為三類:對崗位安排不滿;對工作性質不感興趣;長期的單調重復性勞動。其中對崗位不滿也可能是無法升遷;工作得不到領導/同事的認可;得不到較大突破;難以做出成績;工作安排超出個人能力造成的。
c、疾病。如果工作強度不大、沒有人為地改變作息環境,而長期的對工作沒有熱情,即使更換崗位和工作環境、跳槽都無法改變消極狀態,就很可能是疾病的因素。
②抑郁性神經癥
抑郁性神經癥的表現以情緒低落、悲觀失望最為突出。病人整天憂心忡忡、興趣索然,每天感到自己沒有價值,或者自罪自貶(可能出現狂想),把自己微不足道的錯誤加以夸大,給自己羅列種種罪名,認為自己喪失了工作能力,對社會、家庭毫無用處,成了廢人,活在世上只是家庭、社會的包袱,因而出現自殺企圖。多數病人用"抑郁寡歡"、"沉悶空虛"、"凄涼失望"、"孤獨無生活樂趣"等詞匯描述自己的內心體驗。長此以往,結果可想而知。
③焦慮情緒
員工預感到不利情景的出現而產生的一種擔憂、緊張、不安、恐懼、不愉快等的綜合情緒體驗。焦慮伴有明顯的生理變化,表現為血液內腎上腺素濃度增加、心悸、血壓升高、呼吸加深加快、肌張力降低、皮膚蒼白、失眠、尿頻、腹瀉,等等。調研分析使我們了解到,在20天的海上生活與施工期間,員工處于思想高度集中緊張期,生活單調枯燥且條件艱苦,容易產生急躁厭煩緊張等不良情緒。
④工作壓力和人際關系
部分員工認為工作任務重,壓力大,釋放緩解壓力途徑少,思想長期處于緊張狀態,煩燥易激惹,情緒波動大,造成工作效率和質量下降。
(二) 公司員工心理健康現狀
根據公司《關于推進基層閉環管理體系建設的意見》的要求,結合《員工心理健康檔案系統實施方案》,對211名員工選用馬式工作倦怠問卷、人際關系綜合診斷量表、心理健康測試、壓力應對方式量表、員工人際交往能力測試表明:公司員工基本上能夠以比較積極健康的心態和情緒來面對生活,可以較好地處理生活中的挫折和壓力,但是員工人際交往能力需要進一步改善。工作倦怠分數較低,對目前的崗位還算滿意,感覺無論從身體上還是心理上都能夠從容地面對工作,有少部分人可能會感到疲憊或焦慮等。
二、員工心理健康檔案的實施流程
(一)普查與排查結合,建立三級網絡覆蓋系統
心理健康測評系統分為三級進行:一級為心理健康普查、二級為心理問題排查、三級為心理障礙清查。
一級心理普查:使用量表為心理健康測試、壓力應對方式量表、自我和諧量表;
二級心理問題排查:使用量表為抑郁自評量表、焦慮自評量表、情緒社交孤獨測驗、精神癥狀自我診斷量表;
三級心理障礙清查:使用量表為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康奈爾醫學指數量表、明尼蘇達多項個性測驗、自殺態度問卷。
一級處理方法是積極預防。員工通過測試能客觀了解自已心理狀況,其掌握的信息越多,就越自信,工作成效也就越高;二級處理方法是發現問題及時選派心理咨詢師介入。員工出現情緒不穩、抑郁等癥狀時,通常不會直接和領導溝通,企業就需要及時發現并選派心理咨詢師介入; 三級處理方法是對不良情況發生后的妥善處理及追蹤服務。對心理問題嚴重的員工實施心理危機干預。
(二)動態與靜態結合,開展個體團體心理咨詢
心理健康檔案測評系統分為管理端和客戶端,通過對客戶端發布口令創建被試帳戶,管理端準確反饋出當前完成測試結果及分析報告,自動為被測試者建立心理測評檔案,其測試結果具有嚴格的保密性。同時,系統提供“在線交流”的功能,員工和心理咨詢師可以在平臺提供的聊天室進行團體輔導和個體咨詢。員工通過給咨詢師留言預約時間和網上在線咨詢兩種動靜結合的方式使心理問題得到及時疏導。
(三)評估與建議結合,跟蹤服務重點干預
公司員工心理測評系統共有48項心理測量量表,可以從能力、個性、心理健康、職業指導和家庭教育等五方面對個體進行全面的描述,說明個體的心理特性和行為。篩選具有共性的員工群體和具有問題心理傾向的特殊群體,及時對員工反饋進行危機干預,為管理層決策提供信息。這套軟件可以了解個體的能力、人格和心理健康等心理特征,幫助員工了解自己的能力傾向和人格特征,為心理咨詢或治療提供參考,幫助人們查明心理問題、障礙或疾病的表現及其原因,進而有針對性地給予心理輔導、咨詢或治療,其結果可以為客觀、全面、科學、定量化地選拔人才提供依據。
①心理健康評估:通過員工心理測試對自身客觀綜合評價,全面反映個體多個方面的心理健康狀況。
②人格測評:用于測量員工的個性傾向性,反映人格結構,便于企業了解員工在環境適應、專業成就和心理健康等方面的特征表現。
③職業興趣測評:從愛好、能力類型、職業價值觀等多方面考察員工的職業興趣,為企業選擇合適員工提供科學的依據。
④心理能力測評:從記憶能力、反應速度、注意集中、注意分配、學習能力、邏輯能力多方面對員工進行測評,為企業挑選具備職位所需心理能力的員工提供依據。
三、運用心理健康檔案調適員工心理的有效方法及思路
(一)運用心理健康檔案拓寬員工心理調適的渠道
①員工心理檔案使我們的信息來源發生了本質的變化。從一種較為單一的信息來源(完全來自于咨詢者的信息)變為一種信度較高、涉及面較廣的信息來源(來自于應用較為廣泛的心理測試量表中的信息)。
②員工心理檔案使我們從一個全封閉的環境(在咨詢室里),走入一個開放式的空間(利用掌握的信息,到各單位去開展團體訓練,開設專題講座等),使員工心理健康教育由“點”逐步地走向“面”。
③員工心理檔案使我們能夠掌握第一手的資料,透過某種現象看到體現在某些員工身上的內在因素,從而在日常的工作中,更有針對性采取相應預防措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④員工心理檔案為員工客觀了解自我提供了科學依據。通過測試反映出的問題可以及時與咨詢師預約尋找心理幫助。
(二)運用心理健康檔案創新員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方法
①優化心理健康教育管理中四個子機制建設
企業心理健康檔案管理應注重組織機制、業務機制、援助機制、支持機制等四個子機制的建設。
組織機制。組織機制是由領導機構、工作機構和師資配置等要素共同組成的一個決策、分工系統。領導機構可以稱為公司EAP工作領導委員會或領導小組,由分管心理工作的副書記親自掛帥兼任負責人,工作機構負責人擔任副職,具體領導全公司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領導機構起到綜合統籌、指導和行政保障等作用。領導機構下設工作機構——方舟工作室,共同協調心理教育、團體輔導、個別咨詢、分析評估、個案分析等具體工作。工作機構由專兼職人員組成。
②促進心理學應用與中心工作的有機結合
通過心理檔案分析員工心理訴求,針對員工心理需要更好把握員工心理、行為及動機。公司堅持做到思想動態分析常態化,員工思想動態信息收集、分析班組每周一次、黨支部每月一次、公司每季一次,確保思想動態信息準確性、及時性;堅持調查研究制度化,公司班子成員每年開展兩次集體性調研活動,對分管單位每月走訪、調研一次;每年舉辦兩次有針對性地問卷調查,調查覆蓋面均達到70%以上。
根據心理檔案反饋的信息,公司方舟工作室撰寫《員工心理分析評估報告》,使公司管理層對基層員工心理和思想動態有了進一步了解。堅持面對面溝通、“零距離”接觸,開展“黨員大走訪”、“機關干部下基層”、“結對幫扶”、“一助一”等活動,化解思想困惑,穩定心理預期,解決實際問題。在公司網頁建立了公司領導信箱,對員工提出的問題及時溝通、及時回復。充分利用平臺倒班時間,通過“諍言會”、“懇談會”和主題座談會等形式,面對面與員工交流,起到很好的溝通效果。完善了領導“接訪日”制度,定期開展領導與員工談心活動,使員工心理上的“傾訴、宣泄、交流和安撫”的需求得到滿足,不良情緒及時釋放,從而達到心理方面的新平衡,實現內心和諧,促進了整個員工隊伍的和諧。
參考文獻:
[1]張予軍. 建立員工心理檔案,把脈員工心理健康[J]. 檔案管理, 2010(5):68-70.
[2]李琳. 關于員工心理檔案的建立與管理的思考[J]. 商情, 2016(30).
[3]李麗. 建立企業員工心理健康檔案[J]. 經營與管理, 2012(6):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