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劍軍
摘 要:小學數學教學改革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核心素養”一詞頻繁出現在諸位教學工作者的視野當中。簡要分析小學數學核心素養的內涵,并針對核心素養有機組成部分之一的創新意識培養方法進行探討,以供諸位數學教師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創新意識
數學素養即是一個人理解數學在自然、社會生活中地位與作用,并參與數學判斷、進行數學活動的能力,涵蓋數學思維、數學意識、數學應用意識、創新意識、理解和欣賞數學美學價值五個方面的內容。創新意識是數學核心素養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加強創新意識培養教學研究,對于落實核心素養培養大有裨益。本人認為,當前小學數學教學存在核心素養落實不到位、創新意識培養有待進一步加強的問題。關于如何全面貫徹核心素養,培養小學生創新意識,本人有以下三點意見:
一、解放手腳,創設具體情境
瑞士著名教育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6~12周歲兒童已經具有邏輯思維能力,但是這種思維活動的開展有賴于具體事物支持。教師應當創設具體情境,引導兒童通過動手操作活動起來,從而發現數學規律。
以“比例尺”一節教學為例,本人首先出示三幅比例不盡相同的校園規劃圖,讓學生觀察并思考:我們生活的校園面積如此之大,為什么可以繪制成大小不一的規劃圖?學生很快在規劃圖上找到了比例尺,本人適時導入比例尺意義部分的知識。學生在充分理解比例尺的概念和意義內容之后,本人請學生互相合作,共同繪制一幅教室平面圖。各小組認真思考,動手操作起來,不一會兒,一幅幅精心設計、色彩分明、大小各異的教室平面圖被繪制出來。本人請各組派出一位代表,將繪制完成的平面圖展示給全班同學看。當發現同樣一個教室可以通過不盡相同的比例尺生動形象地表現出來,學生紛紛張大了嘴巴,感受到創造和創新的力量。
通過具體情境,學生加深對課本比例尺知識的印象,同時獲得了真正意義上的創新體驗,體會到數學的力量,今后就會主動配合創新教學活動。
二、想方設法,培養創新興趣
達爾文在自傳中寫到:“就我記得我在學校時期的性格來說,其中后來對我發生影響的就是我有強烈而多樣的興趣,沉溺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深刻了解任何復雜的問題和事物。”興趣是培養創新意識的起點,創新意識要從小培養,興趣要盡早開發。教師應當想方設法培養學生的創新興趣,促使學生在快樂的課堂體驗中積極參與創新活動。
教學被2、3、5整除的數的特征時,本人告訴學生:任意報出一個自然數,老師可以在三秒鐘之內判斷它是否可以被2、3、5整除。一開始,學生紛紛表示質疑,隨心所欲報出很多數,想要難倒老師。幾次試探下來,本人一一準確說出結果,學生感到愕然,個個爭先恐后問這是為什么。本人知道此時是他們興趣最濃烈之時,便趁熱打鐵地歸納:老師之所以能迅速判斷一個自然數是否可以被2、3、5整除,是因為我掌握了這里面的規律。例如,能被2整除的自然數,個位上一定含有0、2、4、6、8;能被3整除的自然數,其個位數字之和能被3整除。掌握一個數學規律是多么重要,現在能不能請同學們根據老師剛剛所講的那樣,對能被5整除的數的特征進行歸納?此問題一出,學生馬上陷入思考,細心觀察起來。
在大大激發數學興趣的前提下,學生形成了歸納總結的數學能力,掌握了運用數學規律創造性理解自然數的方法,創新意識全面激發,可謂一舉兩得。
三、設置障礙,激發創新欲望
《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學內容應當富有挑戰性,適當在學生認知過程中設置一些跳躍性、障礙性問題,刺激學生求知欲,促進學習動機的產生。一旦認識結構與代建認知結構產生矛盾,學生就會從中探究某些鏈接點,建構新的認識。這一過程中,思維品質會全面提升。
圓柱體側面展開圖教學中,教材上以圖形的形式描述了側面展開圖是長方形的情況,為了激發學生的創新欲望,本人設置了這樣的認知障礙:課本上展示了圓柱側面展開圖為長方形的情況,此時圓柱的高等于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等于長方形的寬,但是,除了教材上所展示的情況,圓柱側面展開圖有沒有可能是正方形或者其他圖形?如果有,那么圓柱的底和高有什么變化?聽完這個問題,有學生陷入思考,有學生動手演練,還有學生合作探討。最終,學生發現圓柱側面展開圖也可能是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但是不論是哪一種圖形,它的側面積始終等于圓柱底面周長和高的積。這樣,學生不僅突破教材陳規,還收獲了知識與能力,創新意識隨之悄然滋長。
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時代一直在進步,教育形勢處于不斷變化發展當中,無論是數學教師還是學生,都應當增強創新意識,用創新眼光關注身邊的數學問題,增強數學學科的應用感和時代感。
參考文獻:
[1]付翔.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J].時代教育,2013,7(9):123-124.
[2]翁清況.小學數學核心素養之創新意識的培養研究[J].2016,8(11):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