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媛媛 湯 慧
(大連市水利規劃設計院, 大連 116021)
大連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5)
李媛媛 湯 慧
(大連市水利規劃設計院, 大連 116021)
為了便于指導城市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水利風景區項目,以大連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2016—2025)為例,闡述城市多種類型水利風景區規劃的內容和方法。以城市風景資源現狀調查與評估為基本依據,以地區相關規劃為指導,以基礎、景觀、娛樂休閑、服務、安全和科普設施的建設為有效途徑,打造水利工程安全、水資源開發與保護有機結合的具有地域特色的優質水利風景區。
水利風景區; 發展規劃; 大連市
隨著經濟社會的飛速發展,資源緊缺、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問題日益凸顯,生態文明建設已被擺在了突出地位。水利風景區的建設是水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是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品牌。根據《水利部關于進一步做好水利風景區工作的若干意見》,結合大連市水務發展“十三五”規劃和遼寧省旅游業“十三五”發展規劃,制定大連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以便于指導大連市有計劃、有重點地開展水利風景區項目,盡早實現“綠色大連、生態家園”的口號。規劃期限為2016—2025年,分近、遠期規劃。現狀規劃水平年為2015年,近期規劃水平年為2020年,遠期規劃水平年為2025年。
1.1 水利風景資源特征
大連市境內河流屬黃、渤海水系,河網比較發育,水利工程眾多。流域面積在10km2以上的河流有303條,其中,流域面積100km2以上的河流有36條。已注冊登記的各類水庫有206座,總庫容25.22億m3,其中,大型水庫7座,總庫容20.27億m3,占全市總庫容的80.37%。大連市地處低山丘陵地區,海拔一般在50m左右。三面環海,海岸線長2211km。總的來說,大連市水利風景資源十分豐富,自然風光優美,環境舒適宜人。水利風景資源在地域分布上具有廣泛性,位于城市中心及主要水源地的風景區已經得到較大程度的開發利用,其余地區的開發資金基本依靠政府扶持,開發具有一定難度;旅順口區等水利風景資源地區歷史文化底蘊深厚,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同時,因大連市降水量年際變化較大,洪澇災害時有發生,存在著水土流失和水環境污染的現象。
1.2 水利風景區現狀情況調查
1.2.1 規劃的水利風景區
根據各地區水利風景資源情況,結合地區發展需要,本次規劃共設立11處水利風景區。其中,水庫型水利風景區8處: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英那河水庫水利風景區、臥龍水庫水利風景區、轉角樓水庫水利風景區、朱隈水庫水利風景區、劉大水庫水利風景區、水木花海水利風景區、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水利風景區;城市河湖型水利風景區3處:大沙河水利風景區、桃房河水利風景區、龍河水利風景區。大連市規劃水利風景區見表1。

表1 大連市規劃水利風景區
1.2.2 現狀國家級水利風景區
至2015年底,大連市有國家級水利風景區1處,即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批復時間為2004年,景區規劃總面積600km2,其中,水域面積53.3km2,陸域面積546.7km2。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是大連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是城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碧流河水庫始建于1975年10月,于1986年11月竣工驗收,是一座以城市供水為主,兼有防洪、發電、養魚、灌溉、旅游等綜合效益的多年調節大(2)型水利樞紐工程(見圖1)。風景區周圍山高林茂,山水生態資源優越,夏無酷暑,冬無嚴寒。景區內建有公園、“飲水思源”紀念碑、廣場(見圖2)、籃球場、商店、飯店等設施,水庫內魚類種類繁多。水文化、漁文化是水庫可持續發展的資源保障。

圖1 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水庫大壩

圖2 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廣場
1.3 水利風景區評價后的等級結構
根據《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SL 300—2013)的內容和方法,對比分析水利風景區資源現狀,對10個規劃的水利風景區進行綜合評價并打分,統計結果見表2,已經掛牌的碧流河水庫水利風景區不再參與評分。
表2中10個水利風景區,總體評價分最高分為150分;120分及以上的有7家;120分以下的有3家;
最低分為108分。根據標準,水利風景區達國家級1個;達省級6個;一般3個。國家級與省級水利風景區占總數的70%,一般水利風景區占30%。
大連市水利風景區以水庫型和城市河湖型居多,景區風景資源組合條件較好、類型多樣、開發潛力大;環境質量保護優良,水環境和生態環境質量良好;基礎設施完備、管理機構健全。但部分景區娛樂、餐飲、購物等服務設施簡陋,無法滿足游客需求;沒有確立景區自己的特色和形象,水文化挖掘不夠,市場營銷度不夠;開發建設程度低,導致缺少服務管理和運營管理等;缺少景區規劃或規劃落實不到位。

表2 大連市規劃水利風景區總體評價
大連市水利風景區發展布局已融入到了大連市旅游發展大格局中,在《大連市旅游沿海經濟圈產業發展規劃(2011—2020)》中提出了構筑“一環一島、四片十區”的旅游發展空間布局。其中,“四片”是指南部都市旅游片區、西部渤海旅游片區、東部黃海旅游片區、北部生態旅游片區。規劃水利風景區在“四片”之內是生態旅游、都市旅游不可或缺的一分子。依托水利工程建筑氣勢恢宏、城市河湖水清岸綠以及山形地勢等條件,水利風景區與周邊旅游景點形成了以合作為主流的競合關系,共同推動著大連市旅游業建設及健康發展。
根據水利風景區的地理位置、資源條件,其空間組合特征可大體概括為“三點”“三線”“五片”。其中,“三點”指中、小型水庫:臥龍水庫、浪窩廟水庫、金龍寺水庫和郭家溝水庫構成的旅游景點;“三線”指龍河沿岸觀光線、大沙河沿岸觀光線、桃房河(含水庫)組合游覽觀光線;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朱隈水庫、轉角樓水庫和劉大水庫五座大型水庫片區形成水利風景區中的“五片”。
3.1 規劃總體目標
以“維護水工程、保護水資源、改善水環境、修復水生態、弘揚水文化、發展水經濟”為理念,通過整合水利風景資源,優化景區功能布局,優先開發一批水利旅游項目,力爭用10年的時間建設出親水活動形式多樣、體驗參與和游憩觀賞性強,集休閑度假、觀光旅游和科普文化教育為一體的知名水利風景區;創建出大連市水利旅游、生態旅游品牌,實現水利風景區良好的生態效益與社會效益,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與文化需求。
3.2 重點建設任務
a. 基礎設施。規劃的各景區外部交通可借助現有公路網絡,交通便利;根據景區容量、功能區布局分布,需增加內部交通,主要包含停車場和景區道路。新建的停車場采用草皮或草皮磚面;游覽主路兼做消防通道,串聯主要景區及服務中心等客流量大的區域,規劃2~3車道(每車道寬3.5m);次路連接主要景點,滿足游客不走“回頭路”的游覽需要,路寬4m左右,為瀝青路;人行路路寬1.2~2.0m,形式多樣,可采用石板路、木棧道、生態透水磚、花崗巖臺階等。
b. 景觀設施。景觀綠化工程在各景區都適用,特別是大沙河水利風景區和水木花海水利風景區是建設的重點對象。可選擇采用常綠喬木類、落葉喬木類、灌木類、球類、色塊地被類或草坪種植配置。植物空間設計上做到疏密有致,豎向設計上形成喬、灌、草(地被)的結合分層結構;花、果、葉相配。高、中、低錯落,層次和季相豐富。景觀小品、雕塑、照明燈、座椅等修飾裝置要與周邊環境風格、色調一致,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
c. 娛樂休閑設施。五座大型水庫水利風景區規劃面積均在50km2以上,規劃內容和形式可豐富多樣。如修建大型農業觀光景區,利用現代農業科技,結合景區地方特色,采用農事體驗、生態采摘、農家垂釣園、農家樂等形式;在現狀山體林地范圍內規劃建設山體涵養養生公園、森林公園、野營活動區等。新增設景點、修建紀念廣場、文化公園等。中、小型水庫型水利風景區可結合自身特色,規劃涵蓋婚禮、花海創作、露天電影院等多功能于一體的基地,自行車運動場、熱氣球、房車營地等精致的郊野休閑娛樂項目。河湖型水利風景區主要以打造城市濱水生態公園為主題。原則上水庫庫區禁止設置游樂設施,碧流河、英那河、轉角樓、朱隈水庫水利風景區可在水庫下游水域同河湖型水利風景區規劃建設水文化公園,增設水休閑空間,親水露臺、亭、廊、水榭,為游客營造舒適的室外親水體驗區;增設水上游樂場,設置觀光船、摩托艇、水上自行車等游樂設施,為游客在水中嬉戲提供便利條件。金龍寺國家森林公園水利風景區可利用現有遺址、傳說,規劃崔邦田房址、劉少慈房址、金龍寺遺址公園等獨具特色的景點。
d. 服務設施。水利風景區的服務設施需囊括住宿、餐飲、會議、娛樂、養生、購物、接待。根據景區規劃發展目標和日均游客量,依托現有公共設施,配套建設如星級酒店、快捷酒店、經濟型旅館、餐廳、酒吧、綜合服務樓、商業街、生態養生園、療養中心、健身休閑區、養老別墅等。此外,各景區規劃范圍內均需增設衛生間、垃圾箱、標識和解說系統。
e. 安全設施。各景區要完善安全設施,營造安全、放心的游覽環境。建設醫療中心,應對景區內緊急風險救治;組建水上救援隊伍,配備相關的應急救援設備;建立公共衛生防疫系統和景區預警系統。
f. 科普設施。條件適宜的碧流河水庫、英那河水庫、水木花海水利風景區參考“關東文化、水利工程、飲用水水源安全、日常用水知識介紹、農業歷史”相關主題建設科普館或科普長廊。
從大連市水利風景區建設發展規劃中可以得到以下幾點啟示:
a. 水利風景區規劃要與地區旅游業發展規劃、水利工程發展規劃相符合,在充分研究現有水利風景資源的基礎上高標準、規范化地編制城市的水利風景區規劃。
b. 景區開發建設時序安排優先參考水利風景區等級評價結構,近期安排總體評分較高,等級為國家級、省級的水利風景區。
c. 城市的水利風景區規劃不能各景區千篇一律,水庫型、河湖型景區明確主題,娛樂休閑設施的建設應充分利用現有遺址、傳說、奇石、水文和林木景觀,打造景區特色景點。
SL 300—2013 水利風景區評價標準[S].北京:中國水利水電出版社,2013.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Dalian water parks (2016—2025)
LI Yuanyuan, THANG Hui
(DalianWaterConservancyPlanningandDesignInstitute,Dalian116021,China)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plan of Dalian water parks (2016—2025) is adopted as an example for describing the contents and methods of different water park plans in the cities in order to guide cities for scheduled and targeted implementation of water park projects conveniently. Present situation investigation and evaluation on urban landscape resources are adopted as the basic basis. Related regional plans are regarded as guidance. Foundation, landscape, recreation leisure, service, safety and science popularization facility construction are regarded as effective means for creating high-quality water parks with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integrate water conservancy project security,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protection organically.
water parks; development plan; Dalian
10.16616/j.cnki.10-1326/TV.2017.06.022
TV213.4
A
2096-0131(2017)06- 0079-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