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傳勇
摘要:近年,勞務分包商因工作量確認、工程款結算等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其中個別無理分包商為達到個人目的,對企業進行纏鬧的現象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形象。有效防范、妥善處置無理分包商纏鬧訪問題,是施工企業穩定工作的難點。本文結合石油工程建設企業勞務分包工程實際,試探分析了勞務分包商纏鬧訪的表現、成因及防范、應對措施。
關鍵詞:勞務分包商;纏鬧訪事件;防范及應對
第一章 前言
工程勞務分包是建設施工企業在施工生產活動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勞務分包隊伍的介入為工程建設施工企業的發展、創效做出了積極的貢獻。目前,國有建設施工企業的勞務分包商在分包工程時“能贏不能虧”的思想仍普遍存在,因工作量確認、工程款結算等引發的糾紛層出不窮,其中個別分包商無理訴求過高,為達到個人目的堅持以鬧取利,以理說法的現象尤為突出,嚴重影響了企業的形象,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辦公秩序,不同程度地牽扯了企業各級黨政領導的精力。有效防范、妥善處置無理分包商纏鬧訪問題,是施工企業穩定工作的難點。對這些問題,需要我們引起高度重視,有關單位應認真分析原因,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強化管理,以避免類似問題發生。
第二章 分包商纏鬧訪現象的主要表現
工程勞務分包商纏鬧訪事件,嚴重干擾了企業的正常生產辦公秩序,不同程度地牽扯了企業各級黨政領導的精力。其中,因工程量核算、結算方面的爭議所引發的纏鬧事件尤為突出、處理也相當棘手,其主要表現:分包商分包工程一旦虧損,拒不履行合同約定,想方設法編制各種理由企圖調高預算,索要資金,讓企業承擔虧損;或對客觀存在的爭議,無故夸大事實,放大訴求,漫天要價,逼迫企業以高昂的代價滿足個人利益。因此,即便是典型的涉法涉訴問題,分包商一般不會走正常司法途徑或仲裁機構解決問題,而是有組織、有策劃的,糾集少則幾人、多則幾十人的分包隊員工或家屬,有的甚至是雇傭的社會上閑雜人員,在施工企業或甲方機關、駐地非法聚集,蓄意滋事制造影響,給企業施加壓力,逼迫企業無原則讓步、妥協,從而獲取個人利益最大化。
第三章 分包商纏鬧訪現象的原因分析
(一)建設施工企業,屬高風險行業。近年在市場經濟浪潮的推動下,各項管理也越來越精細化、規范化,靠合同說話、依法依規辦事,是企業從事各項生產經營活動的標尺,工程建設領域過去“低風險、高回報”的時代早已一去不復返。但個別工程分包商 “能贏不能虧”“一夜暴富”的錯誤認識從思想上并沒有完全消除,認為國有企業家大業大吃點虧沒啥,分包商個人不能虧,一旦出現損失,拒不執行合同履約,想方設法讓企業承擔風險。
(二)一般分包商認為國有企業注重維護自身形象,害怕纏鬧事件給企業信譽造成不良影響,導致個別分包商明知訴求不符合客觀實際,仍堅持采取先鬧再說策略,認為鬧得狠了,企業早晚會以妥協換和諧,歷史上也曾有過施工企業迫于信訪考核和維穩壓力,最終為息事寧人,花錢買平安。
第四章 如何有效規避分包商纏鬧事件發生
有效預防和減少因分包工程引起的纏鬧訪事件,施工企業必須要不斷加強分包管理,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纏鬧訪問題發生。
(一)嚴格勞務分包程序,確保分包行為合法有效
強化分包管理是預防和減少分包商發生纏鬧訪事件的根本。施工企業要按照“誰引進、誰負責,誰使用、誰管理”的原則,嚴把分包商準入關,嚴格分包資質審查,建立健全分包商準入檔案庫,定期開展分包商評級工作。把抗風險能力弱,施工管理經驗不足,有不良信譽記錄的分包商予以清退。規范招投標、勞務分包合同簽訂等項工作,杜絕先干活,后簽合同現象發生,確保分包行為具有合法性。
(二)精細現場管理,確保實現雙贏
要精細施工現場管理,杜絕以包代管的粗放式管理方式,防范風險隱患。首先就要強化現場管理人員責任意識,多幫助、指導分包商加強內部管理,有效規避在施工管理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各類可防性風險或因人員機具設備調動不合理,出現窩工、返工現象等使成本費用增加問題,確保實現雙贏。工程建設存在復雜性、多變性的特點,一些上訪事件,多因口頭約定引發,因此在施工過程中,要及時做好現場工作量簽認等工作,對勞務分包合同外增加的工作內容,要及時簽訂補充協議,避免口頭約定。另外,合同實施過程中,要做好工程預付款的使用監督工作,采取編制實名工資表等措施,保證農民工按時足額拿到工資。
第五章 分包商疑難纏鬧訪事件的應對措施
有效平息化解疑難不良鬧訪行為,是確保企業利益不受損失和擁有良好創效發展環境的保障。
(一)強化溝通協調 形成工作合力
在化解分包商反復纏鬧訪事件時,應及時層層明確一抓到底的領導包案責任制,定期組織召開情況分析會,建立專門調處臺賬,積極主動做好證據證明材料的收集工作,確保有理、有力、有節地平息不良事件。對牽扯企業,單位、部門較多,短期內難以化解的疑難鬧訪事件,運用項目管理,深化協調聯動機制,上級部門要及時明確責任,協調所屬同級相關單位、部門一攬子調處解決。對涉及“三跨三分離”信訪事項,要積極協調,爭取地方黨委、政府的支持與幫助,搭建良好溝通平臺,形成工作合力,共同開展化解工作,最大限度減少不良影響。
(二)教育疏導與法制手段相結合 規范信訪人行為
雖然分包商纏鬧事件大都與個人重大經濟利益息息相關,很難靠單純的說教解決糾紛、化解矛盾,但強有力的教育、疏導與法律法規的震懾作用相結合,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注重運用法治方式,積極協調公安、企業治保部門對有過激行為的違法鬧訪者進行約談、訓誡,對既不接受處理意見、又不走司法程序,仍堅持過高要求,執意以組織纏訪、鬧訪的方式,謀取不正當利益的挑頭人,必要時要協調公安部門依法將帶頭堵門滋事違法人員予以處理和打擊,對其他參與人員給予批評教育。
參考文獻:
[1]中原油田預防和處置非正常上訪的意見.
[2]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依法處理涉法涉訴信訪問題的意見》.
[3]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創新群眾工作方法解決信訪突出問題的意見》.
[4]《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及《信訪條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