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毅然
10月26日 晴
一直以為,風景便要如“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恬淡,要如“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的繁麗,要如“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的壯闊……殊不知,最亮麗的一道風景卻是在人的心中。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景,當他攀崖種樹30年,只為了一群人。
劉昌貴,四川省敘永縣的一位普通村民,為了紀念犧牲的戰友,寄托自己的哀思,便于30年前承包了一片荒山,冒著摔下懸崖峭壁的危險,開墾荒山,攀崖種樹。幾十年堅持下來,500畝荒山變綠林,種植的20萬棵樹木已經長大成林,讓天臺山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這讓他覺得一生無比充實。
他與大山朝夕相伴,堅持植樹30年,給荒山帶來了生機,也寄托了對戰友們的哀思。他執著于一種理念而重視手足情的做法,成為人們心底永不褪色的風景。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景,當他樂做新型農民,開啟致富之門。
劉偉新,生態茶園的主人。三年來,他創辦了偉新家庭農場,已流轉山林田地,開荒植樹種茶,發展生態養殖,在綠水青山間樂悠悠地當起了新型農民,給曾經的荒山披上了綠裝,煥發出蓬勃的生機。看著茶樹日日長高,茶山年年變綠,他創辦的茶葉加工廠也日益興隆,引領周邊村民走上更多的就業之路,讓大家切實地感受到豐收的欣喜。
他樹立雄心,開墾荒山;立下壯志,茶葉翠綠,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也造福了家鄉父老。這種積極進取的精神,讓人們銘記在心,而他也成了家鄉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我從來不知道還可以這樣定義風景,當他幾十年如一日,將荒漠變成森林。
Jadav Payeng,“印度森林之子”。37年前,他在印度阿薩姆邦的荒漠中徒手種下了第一株樹苗,如今卻擁有了550萬平方米森林,大片的豐富綠洲以及很多的榮譽,但他始終沒有停止前行,要一直不停地種樹,直到和樹木融為一體的那一天。
Jadav沉寂37年,創造出一片550萬平方米的森林,這是人們始料未及的。他雖然因種樹而犧牲了想成為一名工程師的夢想,但是他從沒有后悔過。他認為,自己獲得的認可和獎項就是最大的財富,也是成為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他也因此成為世人心中最閃亮的風景。
誠如泰戈爾所說:“天空沒有留下痕跡,但我已飛過。”我終于明白:風光不一定恬淡、繁麗、壯闊,一個寄托哀思的信念,一種不懈追求的精神,一顆執著奉獻的心靈……這些優秀的品格,才是真正矗立在人們心里的亮麗風景!
安徽省界首市顧集中心學校《海燕》文學社
點評:
這篇議論文開篇引用詩文,構成排比句,打造誘人的鳳頭。然后作者從“寄托哀思”“不懈追求”“執著奉獻”等三個方面,擷取“為寄托哀思而攀崖種樹30年的四川老人”、“墾荒種茶的新型農民劉偉新”以及“數年如一日徒手將荒漠改造成森林的Jadav”等鮮活的典型事例,并加以闡述分析,做到敘議結合,魚水相融。結尾引用泰戈爾的名言,進行分析論證,水到渠成地歸納出全文的中心論點:“優秀的品格,才是真正矗立在人們心里的亮麗的風景!”全文恰當地使用例證法和引證法,相當有說服力,而且論證層次清晰,邏輯嚴密、有條不紊,給讀者帶來深刻的啟發,令人耳目一新。
指導老師:李仰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