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念雪
摘要:結合實際工程對多層地下室后澆帶的類型、設置要求及施工措施進行簡要分析與總結,并針對性的提出了后澆帶設置要點和施工技術措施,論述了后澆帶施工工藝及質量保證措施。
關鍵詞:地下工程;后澆帶
中圖分類號:TU75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6—0058—01
引言
帶多層地下室的高層建筑工程,其地下室后澆帶設置是地下工程設計與施工的一個關鍵環節。地下工程的后澆帶位置、類型、施工組織必須根據設計、施工及驗收等規范規程標準嚴格執行,這樣才能減少后澆帶施工難度,保障后澆帶的施工質量控制。
后澆帶是一種防裂縫措施;主要能起到沉降縫、伸縮縫的作用,可以避免設縫對建筑帶來的立面美觀、滲漏水等使用功能的麻煩。其主要類型有兩種:溫度收縮后澆帶、沉降后澆帶。
1工程概況
南寧市某大型城市綜合體建筑,地上26~33層,建筑高度88.1~99.8m,共5個塔樓,4層裙樓高度23m,框架剪力墻結構,筏板基礎;設置3層地下室,深度13m,地下室尺寸192×137m,屬于超長結構;總建筑面積為31.3萬m2,其中,地下室面積7.9萬m2、地上23.4萬m2。
地下室混凝土強度等級:筏板基礎和地下室底板混凝土C40;負一、負二的梁板混凝土C35;地下室頂板混凝土C40;地下室外墻C35;混凝土抗滲等級,負一、負二層為P6,負三層為P8。
本工程的地下室設置有多道溫度收縮后澆帶和沉降后澆帶。
2后澆帶的設置
溫度收縮后澆帶主要是減小溫度收縮對混凝土結構的影響。新澆混凝土在硬化過程中會收縮,已建成的結構受熱要膨脹,受冷則收縮。混凝土硬化收縮的大部分將在施工后的1~2個月內完成,而溫度變化對結構的作用則是經常的。當其變形受到約束時,在結構內部就產生溫度應力,嚴重時就會在構件中出現裂縫。留出后澆帶后,施工過程中混凝土可以自由收縮,從而大大減少了收縮應力。混凝土的抗拉強度可以大部分用來抵抗溫度應力,提高結構抵抗溫度變化的能力。
沉降后澆帶主要是解決沉降差。高層建筑和裙房的結構及基礎設計為整體,但在施工時用后澆帶將兩部分暫時斷開,待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及沉降穩定后,再澆筑后澆帶連接部分的混凝土,將高低層連為整體;設計時,應考慮基礎在兩個階段不同的受力狀態,分別進行強度校核;連為整體后的計算,應考慮后期沉降差引起的附加內力。
本工程的筏板基礎、地下室底板和各層樓板、地下室外墻等均設置有溫度收縮后澆帶、沉降后澆帶。溫度收縮后澆帶是按40~50m間距進行設置;沉降后澆帶是沿著5棟主塔樓外圍一圈,在裙樓與主樓之間跨度內設置;后澆帶基本上在板跨的1/3處設置,避免在梁端部、跨中底部等受力較大的部位設置;地下室外墻的后澆帶還應有附加防水和保護措施;后澆帶在地下室各層的位置應上下對齊,后澆帶寬度800~1000mm。
3后澆帶的施工
3.1后澆帶的模板支撐。梁板后澆帶寬兩側應設置穩定可靠的模板支撐體系,各層上下對齊,一般需在后澆帶兩側各600mm范圍內布置。由于后澆帶兩側的支撐模板需設置較長時間,需在后澆帶混凝土澆筑并達到強度后方可拆除。
3.2后澆帶的保護措施。對于底板后澆帶,在后澆帶兩端兩側墻處各增設臨時擋水磚墻,其高度高于底板高度,墻壁兩側抹防水砂漿;為防止底板周圍施工積水流進后澆帶內,在后澆帶兩側50cm寬處用砂漿做出寬5cm、高5~10cm的擋水帶;后澆帶施工縫處理完畢并清理干凈后,頂部用木模板或鐵皮封蓋,并用砂漿做出擋水帶,四周設臨時欄桿圍護,以免施工過程中污染鋼筋、堆積垃圾;地下室外墻豎向后澆帶的保護措施可采用砌磚保護地下室底板后澆帶的施工質量直接影響本工程的防水效果,尤其是當后澆帶遇到地梁時較難清理。
3.3后澆帶混凝土的澆筑。(1)不同類型的后澆帶混凝土澆注時間不同。溫度伸縮后澆帶在兩側混凝土澆筑施工完成60天后進行澆筑;沉降后澆帶一般在主體結構施工完成及沉降穩定后進行澆筑。在一些工程中,如果設計單位對后澆帶的保留時間有特殊要求,還應按設計要求進行保留。(2)澆注后澆帶混凝土前,用水沖洗施工縫,保持濕潤24h,并排除混凝土表面的積水,在施工縫處鋪一層與混凝土內砂漿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漿。(3)后澆帶混凝土必須采用無收縮混凝土,可以采用膨脹水泥配制,也可用膨脹劑和普通水泥配制,混凝土的強度應提高一個等級(但不宜高于C40),其配合比通過試驗確定;宜摻入早強減水劑。(4)后澆帶混凝土澆注后仍應澆水養護。
3.4后澆帶的防水措施。地下工程的后澆帶對防水要求應比地上工程的后澆帶更為嚴格,以避免地下水對地下室的滲漏,且能保證混凝土的耐久性。本工程后澆帶采用的主要防水措施為:(1)后澆帶處的混凝土強度等級比兩側混凝土提高一級,且采用無收縮混凝土,摻入高性能抗裂纖維膨脹劑;澆筑混凝土需振搗密實;(2)后澆帶處的梁板設置附加加強鋼筋;筏板基礎和地下室底板加厚混凝土墊層厚度;外墻后澆帶處的鋼筋間距加密;(3)底板和地下室外墻的建筑防水做法嚴格按國標圖集施工,并加厚柔性防水層;后澆帶兩側的止水條或止水鋼板施工應放置正確和規范;(4)混凝土養護和拆模需嚴格按施工規范執行。
4注意事項
(1)后澆帶的設置除按設計圖紙要求進行設置外,還應結合工程進度和施工進度進行復核;如需調整,需參建各方取得一致意見方可實施。
(2)注意區分溫度收縮后澆帶、沉降后澆帶,避免施工混淆。
(3)地下工程的外墻周邊回填土隱蔽工程,應在地下室各層的后澆帶澆筑混凝土并達到設計強度后方可實施。
5結語
本工程的地下室后澆帶按上述說明和要求進行設置和施工。現工程已經竣工并投入使用近一年,未發現有溫度收縮或混凝土收縮造成的裂縫,也沒有沉降不均勻形成的結構開裂;后澆帶處無開裂、滲漏水現象,效果良好,均符合設計及施工驗收規范的要求,為今后同類項目的設計和施工積累了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