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振驊+劉子吟
摘要:日本(株)RIA都市建筑設計研究所建立于1933年,前身是文象建筑設計事務所。該公司歷史悠久,作品獲獎繁多。本文將主要通過豐明市消防廳、靜岡縣三日町圖書館、和珠江口地區新區規劃三個作品為主,對RIA的建筑設計思想進行初步的了解和認識。
關鍵詞:日本建筑;都市建筑;生態城市
引言
日本(株)RIA都市建筑設計研究所建立于1933年,前身是文象建筑設計事務所。山口文象曾師從格羅庇烏斯,活躍于叁、四十年代的文象建筑設計事務所及其后的RIA均是日本當代包豪斯學派的中堅力量。面對不同的課題,RIA總是能一針見血的指出場地和環境對建筑的要求,并在此基礎上探索設計的根源,并且提出解決最實質的問題。比如,住宅到底為什么,環境設計能給人帶來什么,從社會和文化的深層次去分析項目中的每個問題。
1變化多樣的結構手段和形式
RIA的設計擅長利用各種現代的材料和結構技術,在很多建筑中,我們都會發現他們將張拉膜和網架桁架結構做出各種變換的組合創造出新穎的建筑形式。同時他們也不斷的應用和探索電腦設計技術,以達到在設計階段,建筑師就可以對這些構件的尺度、規格和建筑效果通過模型進行了深入探討的程度。
在愛媛縣松山觀光港的設計中,候船采光廳便使用張拉膜結構形成的曲面屋頂,融入隱喻船帆和船索的形式,變換的曲面形成獨特的立面形象和天際線。在豐明市消防廳的設計中,巧妙的運用了結拉鋼索結構,讓一個普通的消防站無論從設計理念到形態都讓人眼前一亮。他的主體建筑分兩個部分,東部是一個常規的辦公樓,容納一個消防隊的辦公和日常活動。基地與南面的縣級道路和東南方向的岔道相連,東南側的一角為私有土地,建筑物又西側的消防車庫與東側的事務管理兩部分組成。功能布置簡潔有序,而它的橢圓形膜結構消防車內院又十分的新穎豐富。這個內院被是稱作“消防車的殿堂”的車庫,頂部是如在宇宙中漂浮的膜結構屋頂。環繞一周的空中步廊,既用于支撐膜結構屋頂鋼索,又可以用來作為消防員跑步的訓練道,還可以成為市民參觀的走廊。事實上,這個渾然一體的頂棚完全依靠連結在橢圓形的步廊上的拉索和桁架支撐,從剖面圖上可以看出,以端部的桁架沿橫向展開,桁架的上下邊分別有一根鋼索將它連結在環廊上,膜結構就沿著下面一根鋼索鋪開,形成連續而有節奏感的頂棚變化。這個方案充分考慮了普通消防署日常功能不被市民了解的現實情況,而意圖設計出如同戲劇演出般的可以進行觀賞的劇院型消防署。在這個理念的驅使下,設計著重在除去基本使用功能以外的為市民提供游覽和觀賞的功能,使建筑的意義更加多樣和豐富,簡單的小作品卻呈現了多重和引人入勝的內涵。
RIA的結構和材料的運用,與一般意義上的追求技術精美的傾向相比,更加增加了人性的成分,使建筑本身不失親切感。與此同時,在從形態上,并不弱化建筑立面的虛實對比,也不一味的追求建筑表皮材料和質感,而是通過材料的甄選和細部的推敲,塑造輕盈優美和豐富的建筑形象。
2與未來都市發展相適應的生態城市思想
經歷過以注重經濟效益為主要的目的20世紀工業化的時代,21世紀的城市則應該給都市中的人們提供更舒適的生存環境。RIA也同樣經歷了整個對于現代建筑以及現代主義反思的全過程,主張在賴以生存的環境日益遭到破壞的情況之下,反省盲目追求生產效率的做法是否正確。在早一代的日本設計師中,如黑川紀章先生,對城市規劃的理念之中最基本的思想就是生態,共生的思想。RIA也同樣將這個思想融入到他們的設計理念之中,他們主張21世紀的都市將具備更文化,更溫情的精神,城市不再只是追求效率的機械堡壘。
靜岡縣三日町圖書館也秉承了日本建筑在簡樸和節約中體現豐富和精致的傳統,閱讀空間是由玻璃圍合而成的,陽光照射在每一個角落,自然風與人工風在各處交融,通過光和風的作用,讀書空間在風景中浮現,并在它內部寧靜的環境中可以集中精力讀書。基地設置在三日町的丘陵上,設計意向為藍天與綠色波浪間漂浮的空間。為了確保良好的眺望視線與環境,采用輕盈的構造讓空間漂浮起來并且完全隱藏設備管線,使用簡介的空間形態得以成立,從的剖面圖可以看出,該圖書館的各個層次表皮擔負了包裹所有設備功能的作用。
RIA的生態建筑觀念,在未來都市圈中,支柱產業將向未來最具有發展潛力的生物工程和生態技術轉變。在中國進行的珠江口地區新區規劃中,他們就將這種思想運用在規劃當中,并且和都市內部的生態系統聯系,形成生態環境良好的生態回廊的構想,這個構想對城市及其周圍地區在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數百年內的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城市在經歷了機械時代,電子時代的人類將迎來“生命原理的時代”。這個時代是以共生為基本原理之一,包括的是對那些生活在自然界如海洋,濕地中的菌種等資源加以利用,也包括這些利用形式所衍生出的新型產業和技術經濟圈。成為21世紀的都市需要有支撐復合信息的媒介產業,生態產業,物資流通產業這三種主要產業的城市基礎設施。在這個方案中,他們把珠江口地區的所存在的生物系分為:珠江水濱生態系、東西兩岸廣闊三角地帶的密集的河流的生態系、森林與島嶼的山林的生態系、島嶼與三角地帶的實地,水池,農地(水田)和耕地的生態系、規劃的公園,街道植樹和修景綠化。把這五類現有的生態系與規劃的森林連成網絡就能夠形成珠江口地區的生態回廊。當生態系是獨立的時候,可以通過種植人工森林把他們連接起來。即使對現存的生態系也有必要進行人工的修復和再生。
3小結
當今的建筑市場,從重視技術逐步向注重文化內涵轉移。未來城市,尤其是亞洲城市的CBD應該以什么形象出現是值得思考的問題,單純以高度去競爭是不假思索的簡單模仿過去。建筑應該更多的表達所處地域的特有的文化思想,哲學的含義。創作的關鍵依然在于對這個建筑包括它所在的抵拒最本質最代表特色文化的深刻理解,然后將領悟到的反映在設計手法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