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兵
摘要:本文依托道路整修工程,對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修設計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其設計方案可作為今后類似工程的參考,文中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也會同類項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關鍵詞:道路整修;瀝青路面
中圖分類號:TU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6—0113—01
引言
隨著我國城市建設的發展,城市道路已經逐步由大規模的修建期陸續進入大修養護期,本文依托道路整修工程,對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修設計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其設計方案可作為今后類似工程的參考,文中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也會同類項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1工程概況
工程道路全長3213.75米。本次工程針對道路兩側4米寬非機動車道、2.5米寬人行道進行改造,現狀路面整體進行補強處理,局部破損嚴重范圍進行翻建處理;全線機動車道邊石、非機動車道邊石、樹池、綠化邊石進行修補,機動車道不包含在本次工程范圍內。
2技術標準
該路定位為城市次干路,其非機動車道、人行道設計標準及主要技術指標如下:道路等級:城市次干路;道路設計年限:15年(路面結構達到臨界狀態);非機動車道橫坡:單向2.0%直線橫坡
3現場調查
兩側非機動車道青面層老化較為嚴重,存在輕、中度裂縫等病害,局部范圍存在坑槽及重度龜裂病害。兩側人行道方磚破損嚴重,局部范圍存在凹陷。現狀車行道采用1830型邊石,外露20cm且部分破損。有三處商戶臺階破損嚴重,部分商戶門前方磚破損嚴重。現狀非機動車道上每5m有125cm×125cm樹池,部分樹池邊石歪斜破損。通過現場調查,發現道路不同程度的存在著網裂、龜裂、坑槽、沉陷、車轍、橫縫、縱縫等病害。下面對各種病害形成的原因進行分析,具體如下:
裂縫類病害:主要包括網裂、龜裂、橫縫、縱縫四種。病害產生的原因是:外界環境溫度低,材料的低溫抗裂性不足、產生溫縮裂縫,同時道路基層或土基的承載能力不足,以及汽車荷載的疲勞作用、瀝青路面的老化、施工因素等導致的。
松散類病害:主要包括坑槽、麻面、脫皮、松散等,可能的原因是:混合料的瀝青用量偏少、施工溫度低、制備時溫度過高,瀝青老化失去粘性、瀝青與酸性石料間的粘附性不良等原因造成的,還有基層或土基軟化變形,造成面層的破壞,在反復的汽車荷載作用下,造成松散、坑槽。
變形類病害:主要包括沉陷、車轍、擁包、凍脹、翻漿等,可能的原因是:土基或基層的沉降變形和破壞,造成沉陷和車轍,車輛的行駛推移也是形成車轍的原因,若面層和基層之間存在不穩定的夾層,面層在行車荷載的作用下推移變形就會形成擁抱和波浪。冬季路基下部的水分向上聚集并凍結成冰引起路面結構膨脹,造成路表拱起和開裂,這就是凍脹的原因。春融季節化凍,路基濕軟,路面出現彈簧、破裂擠漿,造成路面翻漿。
恢復修補類病害:主要包括管溝沉陷和修補損壞,引起病害的原因主要是管溝回填沒有充分撼砂或碾壓沒有達到要求的壓實度,恢復的道路結構厚度不夠或結構不合理,造成管溝沉陷。對路面的病害進行處理維修,已修補的部分和未修補的部分材料或結構明顯不同,造成修補部位出現病害。
4道路平面設計
道路設計中線以現狀機動車道中線為準。由于工程范圍為兩側非機動車道和人行道,故根據現狀道路平面線形另擬合了非機動車道邊線及人行道邊線。施工時需予以進行核對,如有誤差以實際放樣為準。本次只針對兩側非機動車道、人行道進行改造。
5道路豎向設計
本次非機動車道、人行道改造工程豎向標高以現狀為基準,保持與周圍順接。
6道路橫斷面設計
本工程橫斷面依據現狀斷面進行設計:
2.5米(人行道)+4米(非機動車道)+27米(機動車道)+4米(非機動車道)+2.5米(人行道道)=40米。
標準段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單向2.0%直線橫坡,坡向機動車道。有商鋪人行道段落,人行道車道滿鋪至建筑圍墻段落,非機動車道、人行道直線依據實際實際情況放坡。
7道路結構設計
4cm細粒式瀝青混凝土(AC-13C)-灑粘層瀝青(0.5升/平米)-6cm中粒式瀝青混凝土(AC-20F)-灑透層瀝青(-0.9升/平米)15cm水泥穩定碎石(廠拌,水泥重量比5%)-15cm水泥穩定碎石(廠拌,水泥重量比5%)-20cm級配碎石找平層(最大粒徑3.75cm)-碾壓路床(重型擊實壓實度≥95%)。
8邊石、無障礙坡道及盲道
車行道邊石采用1830型(18×30×99cm)機制六面鋸切花崗巖邊石替換現有破損邊石,對現狀完好的邊石給予保留,圓倒角R=2cm;非機動車道外側邊石均采用1010型(10×10×50cm)機制六面鋸切花崗巖下臥邊石(全線重建);對損壞的樹池邊石進行新建,樹池邊石采用機制六面鋸切花崗巖邊石,尺寸為15cm×15cm×125cm。
9結論
本文依托道路整修工程,對道路瀝青混凝土路面的整修設計進行了一定的分析研究,其設計方案可作為今后類似工程的參考,文中的設計理念與設計方法也會同類項目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