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明
摘要:居住區道路系統在滿足安全、通暢等的要求以外,還需要符合居住環境安靜的條件。達到要求最直接的方法就是采取封閉式的居住空間形態模式,是將居住區的道路與城市的道路系統完全分離出來,外部交通受到了進入居住區的限制,隨著封閉式居住區比重的加大,城市的交通壓力也隨之增大。本文對當前封閉式的居住區進行了解分析,總結出存在的問題,探討出居住區空間模式及其道路規劃的方法。
關鍵詞:居住區空間模式:道路交通
引言
20世紀90年代的住房建設步入了市場化的階段,大部分人的住房意愿都傾向于有公共服務設施和公共設施的居住區,同時,居住區的環境與配套實施開始受到人們的重視,居住區開始從單一的居住需求逐漸演變成具有休閑以及日常生活服務設施的居住,為了進一步保障用戶的居住安全,同時也為了方便治安與管理,一些居住空間開始封閉起來。一些開發商甚至以封閉式的居住區作為推廣的特色賣點,人們也將居住區的封閉條件作為評判小區是否高檔的標準。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城市化的演變,大量的居住區在郊區、城市外緣發展,由此可見,大規模的封閉式居住模式并不是一開始就產生的,是在市場競爭的演變之下逐漸的形成。
1大規模封閉式居住區空間模式之下的問題
1.1城市交通的影響
隨著封閉式居住區的規模越來越大,封閉的范圍得到了不斷的擴大,相反它的出入口變的越來越少,這導致居住區的空間和城市之間缺少必要的溝通與聯系。公共交通的設施被居住區隔離在外,居住區的大空間給居民的出行帶來了一定的負擔。若是居民想要乘坐公共汽車,那么會走很長的一段路,帶給居民的不便不僅是時間還有空間,這使得居民為了減少步行帶來的不便以此來購買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大規模使用給交通帶來了一定的壓力。
1.2城市安全的影響
封閉式居住區可以進一步保證住戶的安全,因此受到許多人群的追捧。封閉式的居住區可以盡量阻止外部的車輛和人流進入,保障了居住區的安全環境。雖然在小范圍內形成了安全的地帶,但是帶給整個城市的隱患是不言而喻的。由于封閉式居住區的規模逐漸變大,其封閉的尺度大,出入口少,那么使得居住區周圍的道路人煙稀少,很少有人使用,這為犯罪行為提供滋生的條件,這對居住區的居民造成人身財產等的威脅,由于大多數的封閉式居住區都采用圍墻、欄桿等來隔離,這樣的隔離會缺少安全鄰里監視的作用。因此,大面積的封閉式居住區對整個城市的安全具有著不利的影響。
1.3公共空間的影響
封閉式的居住區可以劃分成兩個空間,一個是在小區內的公共空間和城市公共空間,由于封閉式的居住區范圍較大,而出入口少,使得一些居民不愿意出戶,而是更愿意呆在居住區,城市的公園或者是活動場所人流變少,城市公共空間的活力不足,因為封閉式居住區過于封閉,人們的外出活動逐漸減少,這導致居住區外的空間變成了消極的公共空間,如此封閉的模式減少了居住區和城市公共空間的溝通與聯系,破壞了城市的統一性和整體性,最終難以形成具有活力的城市生活。
2基于道路交通的居住區多層次空間模式規劃設計方法
2.1設計方法
人們對于居住區的要求不僅僅停留在公共性與安全性之上,還要求具備一定的私密性。同時還需要與城市城市交通進行融洽,從而形成一體化的體系。針對于這種多層次的要求,簡單的居住模式不能達到其要求,所以多層次、多結構的居住區空間模式正是人們所需要的。
在居住區劃分出豐富的公共空間層次以及明確領域可以幫助居民感受到一種港灣的歸屬感,也可以在此基礎上增強鄰里之間的互動。當居民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流的時候,公共空間正是人們進行溝通與交流的好地點,公共空間的設定不僅可以增強人們生活的樂趣,也在一定程度上拉近了居民之間的距離。當居民想要進行休息的時候,可以回到一個小范圍的區域,這個區域正適合人們的小憩休息,并且是與外部的接壤不是很大,因此具有一定的安靜氛圍。
2.2設計要點
2.2.1嚴格控制封閉空間的規模
大的封閉居住區空間會讓居民的行走路線延長,小的居住區空間會增加道路密度和交叉口數量,因此,一個合理的封閉街區長度會讓居民的出行效率變得最高。當居住人口和面積達到一定的數量時,就需要配置一定的公共服務設施,在進行設計的時候應該以設施的設置目的適應居住區的各級結構。實現居住區的建設規模、形態與公共設施配置的有機聯系。在設計之前要全面的進行設計考慮,實施具體的工程之前要考察當地的環境,對影響區域的因素進行綜合的了解。
2.2.2控制行車速度與交通量
在居住區中安靜和諧的居住氛圍一直是居民所向往的,區內的行車速度和交通量與安靜和諧的居住氛圍緊密相連,無論是行車速度還是交通量都影響著居住區的安靜程度。因此,在居住區內需要嚴格的控制行車速度和交通量,從根本上避免對居住區安靜與安全的破壞,建議居住區的內城市支路的速度應該限制在30km.h以內,同時,為保障居住區的環境與安全,規劃時建議將居住區的道路交通量控制在200輛.h以內。
2.3加強綠化設置
合理的綠植布置會使得居住區的環境生意盎然,也可以形成一個綠色的保護屏障。在公共空間里運用綠化設計,不僅美化了公共空間的環境,同時讓人們的生活交流更加豐富,積極的促進著居住區的生活。合理的綠化設計也可以適當的限制行車速度和交通量,打造出更加和諧的居住景象。
3結語
居住區是集人們的日常生活、休息、娛樂為一身的場所,居住區相關設計的質量與人們的生活質量成正比,因此,在居住區采用多層次空間模式,可以進一步的改善居住區的環境,賦予居住生活活躍的力量。但是在設計的同時還需要注意人文因素和社會因素,綜合考慮,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