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楠

摘要:要想促進地區平衡發展、實現共同富裕,就需要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所以,這就對城鄉統籌規劃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基于“城市優先”發展戰略的實施,現階段城市已經取得了良好發展,但是鄉村在發展過程中卻存在很多問題,所以就需要從鄉村視角下對村莊規劃進行考慮,探索科學的規劃策略,總結一套符合鄉村發展特點的村莊規劃模式,文章結合實際案例對此進行了討論分析。
關鍵詞:鄉村視角;村莊規劃;規劃策略;規劃模式
中圖分類號:TU982.2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6—0116—01
引言
為加快農村經濟發展步伐,推動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就需要制定并實施相應的村莊規劃策略,但是從當前我國村莊規劃實際工作來看,規劃成果并不明顯。為了實現更加理想的村莊規劃效果,就需要從村莊規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出發,采取科學的工作策略,切實加快新農村建設與發展。
1當前村莊規劃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在設計村莊規劃方案的時候,照搬城鎮規劃模式現象比較嚴重,沒有從各個鄉村的實際情況出發,規劃工作流于形式化和表面化,沒有體現出實質性作用,無法滿足農村發展實際需求。其次,在開展鄉村規劃工作時,很多規劃人員對自身定位不準確,規劃目的不明確,沒有將農民作為服務主體,甚至存在偏見,缺乏與當地農民的有效溝通,僅僅以調查資料和數據作為規劃依據,與鄉村自身特點脫節嚴重。同時,村莊規劃區域流程化,快餐式和運動式特點比較明顯,縣城所屬全部鄉村的規劃任務,基本都是交由一個規劃單位完成,時間比較倉促,往往會以某一個鄉村作為規劃模板,村莊規劃方案的可行性較低。
2基于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策略
2.1做好對村莊實情的調查工作
規劃人員應該深入到村莊內部,體驗鄉村生活,了解村莊全貌,從村莊的經濟、人口、資源等各方面人手,搜集一手資料,明確村莊的地域特色和文化特點,挖掘村莊事物彼此之間的內在聯系,總結村莊發展規律。為了獲取更加真實、可靠、全面的村莊調查資料,規劃人員可以采用駐村體驗方式,對村莊的核心價值進行再認識,明確村莊規劃與城鎮規劃之間的不同,并應該加強與當地農民的有效溝通,尊重并服務于農民的意愿,避免受自身主觀意識的影響。
2.2確保村莊建設布局的科學性
村莊的形成與分布與自然條件存在不可分割的關系,在布置村莊建設格局的時候,應該先結合地域特色,利用各種自然元素烘托展現出村莊的文化內涵,彰顯鄉村魅力。同時,應該將村莊建設地點設置自然災害較少、交通方便的地區,以村莊幾何中心為參照,向外輻射布置村莊空間,并結合地區水域條件,盡量將公共服務設施設置在村莊入口處,最大化的滿足農民需求。
2.3準確評估村域空間控制結果
村域空間控制也是村莊規劃過程中必須考慮的問題。在規劃建設新農村時,規劃人員需要加強自然條件與村域空間之間的聯系,保證兩者之間的協調統一性,在利用自然環境服務于村莊發展過程中,保護生態環境、節約各項資源,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規劃人員應該選擇多種合適的生態因子,作為村域空間控制評估依據,根據評價結果將其分為不同等級,以此來判斷是否合適開展人為活動。
3基于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模式
村莊規劃與城市規劃存在本質上的不同,將城市規劃模式生搬硬套用在村莊規劃中,指導理念與鄉村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需求存在較大出入,可操作性較低,規劃實現難度較大,難以實現理想的村莊規劃效果,所以就需要從鄉村視角進行考慮,總結一種具有較高可行性的村莊規劃模式,具體模式形式如圖1所示。
我國政府綜合自然氣候和社會輿論兩種因素,在新農村建設相關制度和政策中強調了農民的主體地位,但是該地區的村莊普遍存在平臺構建不完善現象,缺乏有效的組織載體,無法科學、高效處理與農民緊密相關的事務。這就需要對鄉村組織結構進行調整優化,以村委會為核心,下設社區理事會、項目管理小組等組織,更好的服務于農民。
基于鄉村視角下的村莊規劃模式,可以概括為日常決策和村莊公共空間發展兩個層面,應該以農民作為服務主體,以村莊實際發展情況為出發點,既要加大村莊各項基礎設施及鄉村項目建設,又要保護農村生態環境平衡、節約各項資源,保證村莊規劃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結束語
農民作為鄉村的主體,與村莊規劃存在千絲萬縷的內在聯系,并且經過時間的沉淀,各個鄉村都帶有鮮明的地域特色,文化特點及風格迥異,同時,鄉村的資源與環境情況、產業結構組成也存在較大差異,這些都是村莊規劃時必須考慮到的問題。只有從鄉村視角為切入點,重新審視外來者與鄉村之間的關系,保持鄉村的原有特色,結合鄉村實際發展情況和發展需求,才能確保村莊規劃的可需性及可行性,加快新型農村建設與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