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佳
11月13日 晴
讀三國,領略劉備、關羽和張飛桃園三結義的豪情宏志,驚訝曹操“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的無情無義,感受性情各異的三國人物在戰場上的輝煌和頹敗……三國人物之中,最令人喜愛的可能就是諸葛亮了。他的神機妙算和博學多才令人欣賞,他的忠心耿耿和嚴于律己令人贊嘆。
論忠。對于諸葛亮,我們最熟悉的情節莫過于劉備為之三顧茅廬,而使得諸葛亮“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的故事。劉備曾去隆中拜訪諸葛亮凡三次,才最終見到。這“三顧茅廬”的故事,成為中國歷史上盛道之事,一直流傳下來,成為明主求才若渴的榜樣。諸葛亮在《出師表》上也曾記敘過這件事。劉備不因諸葛亮年輕二十歲而不重視,他與諸葛亮一見面就水乳投契。而正是這樣,諸葛亮雖年輕放傲,目空一切,但是看到歷經滄桑的劉備,一位前輩竟三次枉顧,誠懇下訪傾吐胸懷,也“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他因感激,幫劉備建立蜀漢政權。隨后又因劉備永安托孤,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后者卻把軍政大權交給諸葛亮處理。諸葛亮聯吳伐魏,南征孟獲,在北伐前夕上奏《出師表》表示自己為國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之志。
論智。空城計這個故事已經算是大家耳熟能詳的了。馬謖駐守街亭失敗,司馬懿乘勝率兵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沉著冷靜,大開城門,自己則在城樓上彈琴。讓司馬懿以為城中有埋伏,不戰而勝。待司馬懿引兵退去,方才得知此城為空城,回去再戰,無奈援兵已到。諸葛亮憑借其智慧讓司馬懿認為一向沉著的自己絕對是有所準備的,可司馬懿不知道的是,那僅僅是放手一搏。
諸葛亮字孔明,幼年父死,與弟均依叔父諸葛玄生活。欲論其生平,我認為非“忠”“智”二字不可也。論其一生,可用一副對聯概括:
收二川,排八陣,六出七擒,五丈原前,點四十九盞明燈,一心只為酬三顧;
取西蜀,定南蠻,東和北拒,中軍帳里,變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北京市育英學校高二1班
指導教師:王竹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