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妾即娶妾,即納入作為妾的女性的婚姻行為,又稱填房。在影視作品中,古代達官貴人無不是三妻四妾,羨煞旁人。殊不知,就算您在古代身居高位,小妾也并非您隨心所欲想怎么納就怎么納,條條框框的規定可不少!

懇請準許納妾生子
根據古時相關規定,想要納妾,首先,得父母同意;其次,大老婆也得同意;再者,還需履行納妾儀式,即辦婚禮。
想要將小老婆娶回家,大人們還得向諸位小老婆的家里送少量財物,這些財物即“納妾之資”。各類儀式也不簡單,正如娶大老婆一樣,納小老婆,也需要用一頂青衣轎抬著小老婆進門,當然走的可不是正門,而是房屋的側門或角門。拜堂也必不可少,當然,天地和父母是不用拜的,只用向大老婆叩頭、敬茶就可以了。
此外,納妾也不是您有錢就能隨意納,政治約束擺在那兒。
先秦時期,根據規定,天子可以擁有136個大小老婆,諸侯有10個,大夫3個,士人2個。漢代,但凡對國家有特殊貢獻的人,便可以擁有9個大小老婆,卿大夫3個,士人2個。在明朝,親王可以有大小老婆11個,世子郡王5個,將軍4個,中尉3個。
除了總量上有限制外,納妾也并不是可以一次性用完所有指標的。在明代,除了親王可以一次性用完所有納妾指標外,其他世子、郡王年滿25歲還沒生子,可以提取兩個納妾指標,假如納后生子,則剩余的兩個指標作廢。而且即使有納妾指標,也并非什么女人都能納,逃亡的、地位身份不配的,任職低的民女,都不準納為妾;尤其是女藝人,更不能被納為小妾,否則六十大板伺候,還得被強迫離婚。但總體來說,官越大,納妾指標就越多,納妾已成為貴族、官員的一項酬庸、福利。
那么,普通百姓可以納妾嗎?當然不行了。從古至今,朝廷對普通百姓都只實行一夫一妻制。當然也有例外,譬如元代時,四川道有個監察主官譚澄,他對年滿40歲還沒生子的庶民忽生憐憫,諫書忽必烈,懇請準許他們納妾生子,沒想到忽必烈還真同意了。此外,明朝雖然對民間的男女關系控制很嚴,但在嘉靖時期,為發展人口,壯大國威,嘉靖帝也照抄忽必烈時代庶民納妾的政策,只不過,庶民在納妾前需上報政府審批,否則打四十小板。
為什么古代會有納妾這種現象呢?一說古代中國娶妾是因為正室不能生育,傳統上有著“不孝有三,無后為大”的思想,妻子如未能生育,害怕丈夫絕后,妻子為了維持自己在夫家的地位,所以才出此下策,但后來這卻成了男人為了欲念而進行的一種行為。另一種觀點則認為這是傳統社會“男尊女卑”的延伸。
在中國大陸,妾的合法性止于民國政府的建立,但真正嚴格的禁止則是在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后,當時,納妾制度被廢除,這一不尊重女性的封建糟粕徹底退出了歷史舞臺。在香港和澳門等地,納妾亦是法例所禁止的,否則就是犯重婚罪;較為特別的是,香港政府直至1971年才完全廢止大清律例,禁止納妾。
●珠珠 薦自《報刊薈萃·非常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