欄目編輯 | 王婷
智簇
欄目編輯 | 王婷

陳雨露
未來需關注非常規貨幣政策的退出路徑
“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大規模、長期使用,是本輪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主要發達經濟體央行政策實踐的鮮明特征之一。可以說,這是全球金融發展史上史無前例的重大實驗。”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
樊綱
房價暴漲是城鎮化戰略出了問題
國民經濟研究所所長樊綱指出,中國城鎮化戰略是限制大城市,鼓勵小城鎮發展,大城市限制土地,小城鎮敞開供給。但因為大城市就業選擇多,收入高,人口都去了大城市,所以造成了房價“冰火兩重天”。

孫宏斌
房地產行業下行風險特別大
融創中國董事長孫宏斌嚴肅地表示,他對市場預期非常悲觀。“房地產行業下行風險特別大。政策收緊厲害,現金流收緊。房價不一定會暴漲,房價不暴漲買的地就有問題。本輪調控會超過任何想象。”
魏禮群
著力提高研究水平是建設高質量“光明智庫”的關鍵所在
國務院研究室原黨組書記魏禮群認為,思想產品的生命力在于直面觀照現實、正確解答問題。一個智庫要發揮更大作用,關鍵是要不斷推出有價值、有影響力的創新型研究成果,及時提出解決問題的有效對策。建設高質量“光明智庫”是更好服務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需要;明確職責使命是建設高質量“光明智庫”的基本要求;著力提高研究水平是建設高質量“光明智庫”的關鍵所在。
胡汝銀

以智能化供應鏈為基點,重新構造社會經濟
經濟學家胡汝銀表示,未來中國社會將有四大支點,就是通過供應鏈、價值鏈、產業鏈的廣泛持續進步和價值與創新驅動的動態競爭優勢,另外就是中國制造2025,讓信息化、智能化密切結合在一起,通過深度的改革為經濟增長營造一個最優的制度、體制、政策環境。
劉士余

向貨幣政策借勢借力,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
證監會主席們劉士余表示,在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取向下,中國必須加快發展資本市場。利用有效的貨幣政策時間窗口,不失時機的深化中國資本市場改革,不失時機的向貨幣政策借勢借力,促進資本市場的發展。

周小川
去全球化、貿易保護主義已成全球經濟的突出下行風險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在介紹中國經濟形勢時指出,今年以來中國經濟開局良好,多項經濟指標企穩回升。同時,中國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也取得了積極進展。中國政府高度重視金融領域存在的風險,正積極采取措施化解風險。

于學軍
貨幣膨脹形成巨大泡沫 建議控制貨幣信用總量
銀監會國有重點金融機構監事會主席于學軍指出,貨幣膨脹形成了巨大的泡沫,容易模糊對產融結合的看法,并建議控制貨幣信用總量。“經濟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不能出現嚴重的泡沫化現象。

方星海
未來分析大宗商品的市場狀況主要看中國
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當前世界面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沖擊。要想阻擋“兩化”潮流是很難的。因此,分析師不能不關注大勢,更要看清大勢。未來分析大宗商品的市場狀況主要看中國,中國在該領域將有更大的影響力。

馬云
盡快建立面向未來的新實體經濟
馬云表示,電子商務借助互聯網讓流通更迅捷、更有效,它不是虛擬經濟,而是實實在在的實體經濟:“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國家或者一些行業把實體不振歸咎于互聯網的時候,另一些國家則是忙著利用互聯網振興實體經濟。同樣,在很多人忙著把失業率歸咎到互聯網的時候,也有很多人忙著利用互聯網實現新的就業。”

易綱
中國不良貸款和資本外流雙雙企穩
中國央行副行長易綱表示,隨著經濟復蘇站穩腳跟,中國的不良貸款已企穩,資本外流的壓力也有所減輕。他重申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稱隨著經濟企穩,中國將進一步開放股市和債市,并推動人民幣國際化。

馬駿
中國將放慢杠桿率上行速度
央行首席經濟學家馬駿表示,中國央行今年貨幣政策立場穩健和中性,也就是說更為穩健。過度杠桿會帶來金融風險,中國將放慢杠桿率上行速度。
本刊部分圖片源于網絡,請作者與編輯部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