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華早報》7月4日文章,原題:中國小城市用金錢和獎勵措施爭奪最優秀、最聰明的畢業生就在大量高校畢業生蜂擁至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等中國大城市開啟職業生涯之際,部分二線城市正竭盡全力吸引他們中的青年才俊。
湖南省長沙市提供3萬到6萬元的住房補貼,給那些愿意在這個城市購買首套房的碩士或博士畢業生。長沙還給落戶的畢業生提供前兩年的房租和生活補助。
今年夏天,共有795萬人從中國高校畢業,比去年增加30萬。這些畢業生的數量占中國今年新增勞動力的一半還多。一項針對2.1萬畢業生的調查顯示,僅17%的畢業生計劃回生源地工作,大多數選擇在畢業高校所在地或新城市就業。44%的人選擇北上廣深這些一線城市,45%選擇發達省份省會或沿海的二線城市。只有10%的人想到三四線城市就業。四川省省會成都是畢業生最青睞的二線城市,其次是南京、天津、杭州和武漢。
就在京滬等大城市收緊畢業生落戶之際,很多二線城市卻在彼此激烈競爭,通過在落戶或購房方面的獎勵措施,招攬更多年輕畢業生。
成都目前正改進人才政策,允許高校畢業生申請該市戶口,甚至在他們落實工作單位之前。在中部省份湖北的省會武漢,留在當地創業就業的大學生,畢業3年內無須買房即可申請落戶。武漢已承諾,未來5年要留住100萬在此畢業的大學生。
中國不同城市和省份之間的激烈人才競爭,已引起中央關注。教育部負責人呼吁人才合理有序流動,反對采取不正當手段招攬和引進人才。同時警告,不要從中西部和東北地區高校搶挖人才。▲
(作者內克塔爾·甘,傳文譯)
環球時報2017-07-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