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松濤?王美麗
摘 要:本文通過對商水縣2016年小麥生產情況的分析,得出了結論,并根據相關不足給出了有效性的建議,使小麥的生產得到了更高效,更全面的完善。
關鍵詞:商水縣;小麥;生產
今年,我縣小麥種植面積124萬畝。按照糧食核心建設的要求,確保夏糧生產安全,我縣精心組織,加大投入,強化服務,大力實施小麥高產創建,狠抓集成技術推廣,積極開展應變管理,為夏糧豐產豐收奠定了堅實基礎。但對于小麥來說今年是一個多災年份,經歷了多年不遇的嚴重凍害和赤霉病的爆發,在農業局和廣大農民的共同努力,把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5月18日,農業局技術人員對全縣小麥進行測產,匯總結果是畝穗數30.7萬頭,穗粒數33.3個,千粒重42克,平均單產365公斤,比去年單產大幅度下降,其中一類麥田約占10%,平均單產524.6公斤,三類麥田約占8%,平均單產215.6公斤。為今年夏糧生產,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領導高度重視
縣委、縣政府對糧食生產高度重視,不斷強化糧食生產的戰略地位,主要領導親自抓,分管領導具體抓。一是穩定麥播面積。把穩定麥播面積、提高整地質量作為提高夏糧總產的關鍵措施,與各鄉鎮簽訂糧食生產目標責任書,明確鄉鎮政府主要負責人作為糧食生產工作的第一責任人,確保小麥播種面積穩定在120萬畝以上。二是加快高標準糧田建設。不斷整合各部門和各渠道涉農項目資金,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高標準糧田建設。并充分發揮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作用,實現管理服務專業化、生產過程機械化、生產方式集約化,為輻射帶動全縣小麥生產邁向高產穩產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三是加大資金投入。今年,全縣共投資專項資金600余萬元,對示范區小麥全蝕病及中后期“一噴三防”進行了統防統治。并加大宣傳力度,以點帶面,做好重大病蟲害的測報和防治工作。
二、強化技術服務
進一步加大農業技術的推廣與應用,提高糧食生產科技貢獻率。一是落實良種良法。以實施農業支持保護補貼項目為支撐,進一步優化品種結構,加快適合當地種植的高產、穩產、優質、抗逆品種的推廣與應用,全縣小麥良種覆蓋率達到了100%。同時,主推了適期足墑播種、配方施肥、化除化控、前氮后移、綜合防治病蟲害等關鍵技術。二是發揮農技服務組織作用。結合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改革與建設項目,組織開展了百名科技人員包百村活動,做到了科技人員直接到戶,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良種良法直接到田。三是強化科技支撐。積極開展院縣、校地合作,邀請河南農大、省農科院等高等院校知名專家開展技術培訓4次,依托農廣校開展技術培訓6次,培訓人員達6000多人次,印發技術明白紙40萬余張,與縣電視臺聯合制作電視講座16期,為全縣的夏糧豐收提供了強有力的科技支撐。四是開展高產創建活動。把開展高產創建活動作為提高糧食生產能力的關鍵舉措。為確保高產創建活動順利開展,我縣成立了小麥高產創建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組,加強組織領導,落實關鍵技術,進一步挖掘小麥增產潛力。并做給農民看,讓農民跟著學,示范引領農民迅速接受各類配套適用技術,帶動周邊不斷提高小麥生產水平。
三、存在問題及對策
當前,我縣小麥生產仍存在著一些問題,主要有:一是播期過早;二是耕層太淺;三是病蟲草害加重;四是麥田管理粗放。針對上述問題,提出下步建議和對策。
1.加大資金投入
今年是病蟲害的偏重發生的年份,尤其是赤霉病、葉枯病、全蝕病和葉銹病的嚴重發生,對小麥的產量造成較大影響,建議縣委縣政府加大資金投資力度,對于全縣的示范區和重點線路全部進行全蝕病和中后期“一噴三防”的統防統治。
2.科學管理
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造成了種田水平的下降,形成了管理粗放,各種技術落實不到位的局面。為改善這種狀況,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是推遲播期,就是在原來10月8日播種的基礎上推遲5-7天,可有效的避免“倒春寒”的危害;二是群防群治,對于小麥病蟲草害進行統防統治,可有效的防止病蟲草害的發生,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損失;三是前氮后移,這樣可有效的增加穗粒數,增加小麥單產。
3.改良耕作方式
耕層過淺是造成小麥中后期倒伏和遭遇凍害的重要隱患之一,也是制約小麥高產的主要因素。因此有必要對土壤應進行機械深耕,打破犁底層,加厚活土層,促進土壤微生物活動,增強小麥抗寒、抗旱和抗倒伏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