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你快把我蠢哭了
這真是件奇怪的事,每個小圈子里都會有一枚毒舌,就好像每個小集團里都會有一只胖紙一樣。推而廣之,每個人有生之年都會遇到個把毒舌朋友,就好像我遇到張鮮花。
這些年沒和她走丟,是要感謝諸神的。
就在上個周末,我和張鮮花結伴到海邊小住。
早晨我先穿上一件衣服,然后又換了另一件。她靠在門邊冷眼旁觀,斥責我:“你帶了很多衣服來嗎?換來換去就那兩件暗黑系衣服,還換!”我系上小絲巾問她觀感,她翻著白眼說:“就這樣吧——換這件無領的不就為了秀你那小破圍巾嗎?”
能不這樣火眼金睛嗎姐姐。
我有個同事在參拜過張鮮花后疑惑地對我說:你怎么會和張鮮花是好朋友,她那么精,你這么單純。
張鮮花不覺得我單純,她覺得我蠢。
她對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是:“你快把我蠢哭了。”
說歸說,她還是會做咖啡給我喝,換著花樣烤蛋糕給我嘗,用她昂貴的平底鍋煎很香的溏心太陽蛋,再淋上昂貴的蝦子醬油端到我面前。我們坐很遠的車去吃海底撈,當我被那些風騷得每樣皆可自成一菜的各路調料震撼到顫栗,打一碗調料就能吃得心滿意足渾忘正題的時候,她會毫不留情地嘲笑我土鱉,同時手不停蹄地幫我燙好各種肉類和蔬菜,肥牛毛肚青筍腐竹,一樣樣夾到我吃得精光徒留虛名的調料碗里。
然后就在我據案大嚼的時候,她以四圍鄰座都能聽見的清晰音色說:“你快把我蠢哭了。”
她一邊說著,一邊嗖嗖地從不知道什么地方端來一碟切好的四色水果,頓到我面前:“你快吃,好新鮮。”
02
只有死魚才順流而下
那天的事,是我自討沒趣。
起因是我一個舊同學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探討親子教育的文章,我覺得文章很有意思也很有見地,就懷著一顆赤誠之心和就事論事的態度參與討論,寫了幾句技術性評論。當然,出于我一貫的漫不經心,我在評論中夾帶了一兩個“然并某某”之類的流行詞匯,我可愛的同學就生了我的氣——我為什么知道她生氣了呢?是因為我很快就發現她把我屏蔽了。
然后,另一個幾十年不見的遠方同學打蛇隨棍上,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在朋友圈轉發了一篇文章:《我們為什么要反對污言穢語》。
我朝張鮮花吐槽。
她耐心地聽完,很仗義地贈我三個字:你活該。
然后她皺眉看著我說:“不許笑得這么賤兮兮的。”
某晚窮極無聊,我和張鮮花在微信上你來我往地拿一些暢銷書的書名對對聯。我說《把生命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她說《把時間浪費在美好的事情上》;我說《只愿你曾被這世界溫柔相待》,她說《愿你被這世界溫柔相待》;我說《一條魚順流而下》,她說《只有死魚才順流而下》……
然后我們同時說:死魚洗洗睡吧。
有時候,想起我的某些嬌弱的女同學,她們聽不得粗言暴語,連我說聲NND她們都會嗲著嗓音說你真粗魯好羞羞我好怕怕,但據我觀察,她們的人生走到現在,也未見得踏足過多么高遠的境界。而張鮮花不一樣,她毒舌,她不回避任何問題,跟她在一起久了,她的毒甚至能注入你的脊椎,變成你遮風擋雨的傘骨。
最近看電視劇《歡樂頌》,看到海歸金融女高管劉濤在中餐館連菜牌都看不懂,在鄰居樊勝美家舌戰前來敲詐鬧事的惡人時卻可以脫口而出“TMD信不信把你們一窩端了”,我想起張鮮花,不禁放聲大笑。
03
我不要你看到我的深情
是的,只有當你遇到太多無趣的人、無愛的人、無靈魂的人,你才能真切地體會到一名毒舌的可愛與可貴。他們是硫酸,是逆流,是你生之瑰寶。
所以我這樣一個上了3000米海拔就吐得死去活來的人,為了陪張鮮花,可以不怕死地去涉足4000米高原;當然,在海拔4500米還能如履平地的她,背上這樣一個白天一刻不停抱著氧氣瓶晚上頭痛胸悶得無法入眠隔半小時就要起來嘔吐一次的沉重包袱,只好一邊罵罵咧咧一邊日夜不停地照料我。
其實她是個嬌生慣養的人。她家里四兄妹她最小,這混世魔王從小是靠著欺負兄姐長大的。她最津津樂道的事情就是小時候父母上班忙,她最大的哥哥才5歲就踩著小板凳給幾個弟妹做飯,她還嫌她哥做的飯不好吃于是哭鬧不休——對于她哥5歲就做飯這事吧,我總覺得,要不是她記錯了,就是我記錯了。
總之,就是這樣一個人,她竟然愿意不厭其煩地照顧我,這經常讓我有受寵若驚的惴惴感。
猶記得那一路,她每天早晨往我的保溫水壺里放幾粒玫瑰花,再打開一只密實袋,舀一勺葡萄糖倒進水壺,這樣我一路都有熱騰騰香噴噴甜絲絲能量滿滿的水可以喝。每餐飯前,這個有潔癖的人會拿出兩套筷子勺子,燙過之后遞一套到我手里,吃完飯又默默地洗凈擦干,收到她的神奇餐具套里。就是她的這一系列小動作,確保了我在高原路上不至崩潰,最終全須全尾地“返回溫暖的家”。
我從此喊她恩人。
但是我做錯事情的時候,她也會毫不留情。某次和她同去香港,約在福田口岸碰面,我因為起太早頭昏昏坐反了地鐵,就遲到了那么幾分鐘,她就板起臉訓斥我一頓,然后還不忘諷刺一句:“這么大的人了還會坐反車,你真快把我蠢哭了……”
之前有人向我推薦一本書,書名叫《在這個薄情的世界上深情地活著》,說是書名在微信朋友圈被很多人傳頌。未知好壞,不敢亂評論,但我對那個朋友說,我不想看這樣的書。我說,就算我心里偶爾會閃過這樣的矯情念頭,我也決不會把這樣一個書名不負責任地扔給這個世界。
我不要你們看到我的深情。
就像張鮮花那樣,把深情藏在毒舌后面,興許就不那么難為情。
04
給我一把人參牌手槍
其實還有一件事我不知道,是關于我自己。
某天有個30年不見的高中同學告訴我說,同學們在聚會的時候議論我。我問都議論些什么。他說,說你變化大——從前很淑女,現在是粗人。
“謝了,”我在微信發過去三個咧嘴大笑,“我當這是贊美。”
時光流轉,人總在變。所謂成長,無非是身邊的毒舌走遠了,內心的毒舌站起來。
感謝張鮮花,這些年里我們互相陪伴,互相做成長的目擊證人。
到下個月,張鮮花就要以四十高齡之身出國去嫁人了。我祝她百年好合,早生貴子。
木心老人在《文學回憶錄》里說:大家要有一把手槍,也要有一把人參——最好是手槍牌人參,人參牌手槍。
張鮮花你是我的人參牌手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