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強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國家經濟水平的迅速提高,我國歷經滄桑歷史的古建筑所帶給我們的強大文化價值讓世人驚嘆,與此同時古建筑是中國重要的文化遺產,古建筑所體現的風格和韻味能夠展示出其當時時代環境下的政治、人文、經濟發展情況,也可以說是對我國歷史進程脈絡的記錄。然而由于時代的不斷發展,國內古建筑在歷史的進程中被自然環境或是人為原因漸漸地損壞,甚至由于自然災害侵襲以及人為故意破壞而大面積消失和破損,因此我們急需設計一個相應的方案來對古建筑進行保護。文章闡述了國內古建筑的保護現狀,并對古建筑的發展利用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古建筑;保護現狀;發展利用;探究
中圖分類號:F592.7;TU-8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8-0133-01
引言
古建筑是古代文化發展的符號,是古代杰出建筑家和設計者所遺留下來的歷史瑰寶,其是當時時代環境文化、經濟、政治的綜合體現。古建筑的維護與開發是強化對中華民族文化歷史探索發現的實證所在,所以,維護擁有藝術價值而且還擁有實際意義的古建筑實現科學的利用,將其轉變成旅游文化行業工程,獲得優異的社會與經濟收益,給文化精神建設、旅游行業發展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豐富有力的能量。然而,伴著國內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深,老舊損破的房屋建筑拆除愈來愈多,所以,如何維護和發展開發古建筑就顯得更加關鍵和急迫,而且也是展現中國民族文化歷史瑰寶的關鍵所在。
1.古建筑保護工作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
中國自從改革開放之后,由于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深,古建筑的維護和開發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挑戰。主要表現為:首先,目前仍有許多人對于古建筑缺少保護和利用意識。有些地方對古建筑保護和發展利用的重要性了解不夠,缺少保護歷史遺留文化的責任心與使命感,未能夠將保護工作提上黨委、政府的關鍵議事日程,未能設計出科學合理的建設計劃與方案,一味地追求現代化城市項目的進行和發展。對于基層古文化管理部門來說,其權力范圍有限,常常會由于權力問題而放棄在政府的城市規劃中古建筑的保護問題,而且文化保護部門的資金緊張,難以真正切實的保護古建筑。這種只顧發展城市現代建筑的行為,通常會加速古建筑的損壞,甚至是毀滅。此外,社會保護古建筑的意識也較低,各個地區的古建筑物都會有被亂刻亂畫的現象,人民群眾不能自覺的保護古建筑,其對古建筑存在的意義領會不深,任意損壞古建筑物的事件常有發生;其次,古建筑所處的地區生態條件惡劣。在現代高層建筑越來越多的背景下,有很大一部分具備歷史、經濟、文化藝術意義的古建筑物本來面貌受到損壞,古建筑本身的建筑風格被現代的裝飾風格所代替,古建筑旁邊高層建筑隨處可見,這使得人們在欣賞古建筑物的時候難以體會到其原生態韻味和歷史文化底蘊內涵;最后,目前遺留下來的古建筑物大部分沒有人居住,或者是只有由一些老年人看守。
2.我國古建筑的發展利用研究
2.1古建筑發展利用要堅持因地制宜
我國對于古建筑的發展利用要因地制宜,符合選擇性原則,把有朝代差異、歷史文化差異、歷史環境差異的古建筑和對應的社會種類實現匹配,也就是指,需要分析各個古建筑的特征,并將各個古建筑的特征和其具體作用相結合。比如,對于年代遙遠或是具有紀念價值的古建筑,將它們發展為旅游對象,這是最好的選擇;對于近、現代殖民背景下所出現的古建筑,避免將其發展成娛樂場所,不然會有遺棄歷史、不知恥辱的意味,導致破壞社會情緒的事件出現,這種情況下,發展利用起到的效果是負面的;面對擁有傳統古建筑群的特色文化區域,首先要考慮的是將其發展為具有經濟價值的商業街區,不過在建設的過程中,要確保該街區中的商家有較高品味和素養,這樣才可以更好地體現出古建筑物獨有的文化氣氛。
2.2古建筑發展利用要將責任歸于個體
在古建筑的發展利用過程中,要堅持“誰利用誰保護”,也就是說,古建筑的利用者有必要依據國內文物保護的相關法律法規來保護古建筑的完整、安全,同時要擔負古建筑利用期間的所有維護保養活動。將責任歸于個體,能夠最大程度拓展古建筑保護的主要負責人,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古建筑保護經費短缺的現狀,能夠降低政府的壓力。但是這需要有關管理人員認真挑選古建筑使用人,在強化監督管理的過程中,還應該不斷健全文物保護的有關制度和法律法規,強化政策落實力度,最大程度的保證我國的歷史文化財產不受一絲一毫的損壞。
2.3古建筑利用有關的法律法規要健全
這些年來,任意買賣古建筑部件與相關文物的現象相當嚴重,某些地區還存在公開和半公開的設立古建筑有關文物的古玩買賣市場,非法購買、倒賣一些古建筑部件或其它有著重要歷史研究意義的民間文化藏品。因為古玩買賣市場監管制度的不健全,使得許多不法分子有漏洞可鉆,為古建筑保護進程帶來了許多困難,因此,在利用和發展古建筑功能的同時,要注重有關法律法規的不斷完善。
3.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城鎮化進程不斷加快的大背景下,我國古建筑的保護和發展利用問題就顯得愈來愈重要,它是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政治和經濟的綜合表現,是現代建筑學家、古文化研究人員等了解中國歷史與建筑技術的關鍵物證。古建筑是歷史遺留下來的關鍵瑰寶,是一個個不可估值的歷史寶藏,想要從根本上保護和開發利用國內的古建筑,就必須要有科學合理的管理思維。將其與實際情況相結合,“保護第一,搶救為首”,保證中華五千年傳統文化的獨立性,加強我國民族的優秀文化,把國內優秀的古建筑文化和國內豐富多姿的傳統文化傳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