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姿雨
摘要:傳統的教學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往往忽視了技能的培訓。為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必須轉變教學方法。項目化教學把教學內容隱含在每一個任務之中,將工程實踐與理論教學糅合到立體化知識體系教學中,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的完美結合,使學生的應用能力培養和理論素養得到均衡發展與提高。
關鍵詞:建筑施工技術;項目化教學;實踐技能
中圖分類號:H319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8-0156-02
引言
隨著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我國經濟不斷發展,建筑業也取得較大進步。建筑業的迅猛發展,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人們生活水平,同時,也使得建筑施工技術得到了不斷地發展和提高。但是,與其他一些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目前的施工技術水平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加倍的努力。作為培養專業技術人員的高等職業技術學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和使命。
1.《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特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作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的核心課程之一,有著很強的綜合性,與工程制圖、工程測量、房屋建筑學、建筑力學、建筑材料、地基基礎等課程都有著密切聯系。課程涉及知識面廣、工程施工方法多、理論跨度大、學科實踐性強。
傳統的《建筑施工技術》課程,以教師課堂傳授理論知識為主,播放施工工藝、施工方法及技術的視頻短片,輔助學生理解。組織學生到施工工地進行實地參觀,教師在現場對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回答。在課程教學的過程中,往往出現以下問題。單純的播放視頻短片了解施工工藝、施工方法過于單調,而且學生只能通過書本對照和想象去了解相關技能,無法真實掌握相關技能。對于不同的施工工藝與施工方法,參觀工地的教學效果會有差異。現場參觀由于時間短,受工地施工階段隨機而無法全面了解所有施工技術與工藝,認知程度有限。同時,工地參觀限于知識層面,學生無法將理論知識應用于實踐,無法在實踐中繼續學習。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處于被動,感到枯燥,對施工技術的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缺乏實際操作技能、理論與實踐脫節,學生在課程學習結束后,沒有很好地掌握施工技術的知識,導致在工作中力不從心,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較差。
為適應當今社會對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需求,針對《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實踐性較強,一些知識點較抽象的特點,采用項目化教學,將具體工程項目作為課程內容的載體,把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隱含在每一個項目任務中,解決單一的課堂氣氛、學生興趣低、知識掌握度不高等問題。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有機地結合起來,學生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之得到全面鍛煉和提高。
2.根據工程實際確定課程項目化教學
根據項目化教學的特征“項目為主線、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結合現代建筑施工特點與《建筑施工技術》教學大綱,將課程內容設置為以下教學項目:地基與基礎工程、砌筑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防水工程、裝飾工程、結構安裝工程。在每個教學項目中,各包含若干子項目。其中,地基與基礎工程包含:土方工程、基坑支護、地基處理、樁基礎、地下防水;砌筑工程包含:磚砌體工程、石砌體工程、砌塊砌體工程、配筋砌體工程;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包含:模板工程、鋼筋工程、混凝土工程、預應力工程;防水工程包含:屋面防水工程、地下防水工程、外墻防水工程;裝飾工程包含:地面裝飾工程、墻面裝飾工程、頂棚裝飾工程;結構安裝工程包含:鋼結構安裝工程、單層廠房安裝工程。
課程按類型劃分為教師指導項目和學生自主學習項目,學生在教師的幫助下完成指導項目訓練,熟練掌握和運用了知識,為學生自主項目做好鋪墊。自主項目學習階段,項目的規劃與實施,都需要運用多方面的知識,有效地提升學生獨立完成項目的能力,展開自主科學化的探索與創新,進一步挖掘與提升學生的職業能力。同時,建立考核評價機制,對學生進行項目實施全過程考核,這既是對項目化教學成果的檢驗,也是對學生實踐學習的考察。
3.理論與實踐教學相結合
在理論教學中,對某些項目可采用討論研究式的教學方法。在教師不斷引導和啟發下,將學生的討論一步步引入深處,最后根據學生討論的深入程度,進行總結。激發學生的課堂參與意識,達到教學目的。對某些項目的教學,可采用翻轉課堂的形式,讓學生走上講臺。在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后,教師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研究,由學生完成該課題的講授。教師從旁予以點撥、提示,并作出補充、總結。
僅僅是理論教學并不能培養學生良好的實戰能力,要想讓學生正真理解施工工藝,就要參與到實際的工程當中。在每個教學項目的教學中,安排學生到相關工地參觀實習,對于校內實訓條件允許的,安排校內實訓,讓學生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學會理論聯系實際,用理論知識解決建筑項目中的實際問題。
以鋼筋混凝土結構工程項目為例,在此項目的教學中,結合校內實訓場地,安排學生進行為期三周的實訓,模擬結構主體工程施工。第一周,學生分為若干小組,閱讀結構施工圖,計算鋼筋下料長度。第二周起,引進建筑工地具有豐富現場施工經驗的能工巧匠,帶領學生進入施工作業層,通過跟班、定點、輪換的作業方式,模擬施工現場,參與架子工、模板工、鋼筋工等工種各個工藝過程的施工作業。由于考慮場地的重復利用及成品可為低年級提供工程認知需要,工程省略混凝土澆筑部分。第三周后期,主體工程搭建完成,對完工工程進行模板工、鋼筋工施工質量驗收。實訓工程中,學生能夠系統、快速地了解架子工、模板工、鋼筋工等工種的施工工藝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能,掌握閱讀施工圖紙的方法和技能。在實訓完成后,組織學生進行答辯,驗收實訓效果。通過整個工程項目的具體參與,學生均能清晰、準確地回答相關施工流程和工作原理。同時在完成實訓后,對學生的識圖、力學、結構等知識的理解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學生完成的主體結構工程,還可供低年級的相關專業學生進行力學、結構等方面的認識參觀。課堂上學生無法理解的部分,可直接到實訓室參觀講解,強化學生的感性認識,幫助學生及時地掌握知識,使理論教學更好地和工程實際相結合。既使高年級的學生掌握了工程項目施工的全過程,又使低年級的學生了解了工程的局部構造,還免去了教師組織學生外出工地參觀,一舉多得。
4.師資水平
《建筑施工技術》是一門專業性和實踐性極強的課程,要求授課教師除了具有扎實的專業理論外,還須有一定的施工實踐經驗。授課教師應以“雙師型”教師為主,并且定期安排教師到施工一線充電。同時聘請企業工程的技術人員、能工巧匠等高技能人才在學校擔任專兼職教師。由于部分教師沒有施工一線的工作經驗,在授課中難免出現照本宣科的情況。應加強教師隊伍實踐經驗的積累,鼓勵教師進修社會兼職,培養雙師型教師,這一點在項目化教學中非常重要。
5.結語
《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改革研究,打破以往傳統的教學模式,避免了單純理論講授的抽象,能快速地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合理的教學環節設置能將師生之間、同學之間的知識相互補充。實踐環節使學生有機會參與工程項目,認識工藝技術,并通過與教師、同學以及施工人員的及時交流掌握新的知識。《建筑施工技術》課程的項目化教學注重實踐能力培養,為建筑工程技術專業及其他相關專業教學改革起引領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