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許鈺
摘要:現如今,在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中,將景觀生態思想考慮在其中,指導景區在規劃設計中不失自然生態的面貌,已經逐漸成為發展趨勢。本文介紹了景觀生態思想的概念與內涵,分析了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原則、應用模塊與實際應用案例,旨在為創造生態自然的旅游景區提供參考性的意見。
關鍵詞:景觀生態思想;旅游景區;規劃設計
中圖分類號:F592.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3024(2017)08-0237-02
引言
如今,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物質水平的豐富,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越來越強烈,生態旅游亦悄然興起,人們由過去單純的觀賞旅游方式轉向渴望生態、渴望回歸自然的旅游方式。人們通過回歸自然,釋放壓力,陶冶心情。近年來,隨著景觀生態學的興起與發展,如何將景觀生態思想與旅游規劃設計融為一體成為趨勢,通過規劃設計來保障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成為關注的熱點。
1.景觀生態思想的概念與內涵
景觀生態思想的根源來自于景觀生態學。景觀生態學是1939年由德國地理學家特洛爾提出的。它是以整個景觀為對象,通過生物與非生物的相互轉換的作用下,運用生態系統原理和方法,來對景觀結構和功能、動態變化、相互作用機理、以及研究景觀的美化格局、優化結構、合理利用和保護的學科。景觀生態學是一門新興的交叉學科,主體是生態學和地理學。
景觀的主要含義特指自然地理區劃中最基本的區域單位,是發生上相對一致和形態結構同一的區域。在區域景觀內,基質、廊道、斑塊的數量和布局更加合理,并有一定的美學價值。所以景觀生態思想在規劃設計的作用是既保護了景區的自然生態環境又促進了當地的經濟發展并帶來巨大效益。
2.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原則
對旅游景區進行規劃設計的目的是保護景觀原有的品質與環境。通過對景觀布局進行微調,來保障旅游的暢通。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的應用上,需要防止出現生態環境遭到破壞的情況,需要實現自然修復與生態保護融為一體,達到自然景觀的可持續發展。
2.1整體原則
我們可以考慮將旅游景區作為一個整體來思考,對旅游景區進行優化的規劃設計。整體原則需要兼顧生態整體性和景觀異質性。生態整體性的內容是景觀構成了自身的景觀要素,使景觀有自己的獨特功能。景觀異質性是指在一個景觀系統中景觀要素類型、組合及屬性在空間或時間上存在的變異性。異質性最重要的是要通過景觀要素中的不均勻分布,來對人文景觀和自然景觀進行有機結合與保護。其中,景觀系統的屬性是指具有生態學意義的任何變量,一般是指植物類型或者土壤類型,也可指例如動物分布密度、植物生物量、熱能、水分、溫度等;變異性包括不均質性和復雜性。異質性同景觀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恢復能力等密切相關。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在針對異質性上,要根據景區的生態系統、要素、功能進行綜合設計,要保證旅游景區的生態整體性和景觀異質性的有機結合。由于景觀因時間發展在形態上不斷發生著變化,這就要求旅游景區在規劃設計要對建設量進行適當控制,同時,還要適當限制旅游景區內的游客數量,并在旅游活動區的規劃上做好嚴格分區。整體原則最重要保證景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與修復性,將旅游景區內部的斑塊、廊道、基質有機結合起來,并且同周邊環境相協調。
2.2多樣性原則
景觀的多樣性是指景觀自身的結構與功能的多樣性,重點在于景觀內部各要素之間要做到協調一致。多樣性的生態環境要與景觀的異質性緊密相結合,這樣才能對景觀格局起到重要的襯托作用。異質性的景觀格局和景觀格局的穩定性要相輔相成。旅游景區理想的規劃設計是成為各種景觀所組成的綜合體,這樣可以提高生態系統的穩定和自然恢復力。景觀的多樣性主要針對的是斑塊與景觀的連接性結構,所以在設計的重點上需要做到維持景觀多樣性和創造旅游空間多樣性。
2.3保護原則
旅游景區在景觀的設計上同一般的人工景觀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如果采用人工景觀的設計,不但使景觀原有個性消失殆盡,也會給自然生態環境帶來嚴重的破壞,甚至還將導致部分景觀受到破壞無法完全恢復原狀。因此,針對旅游景區內有重要特殊的旅游資源,例如旅游景區內重要的地文景觀、生物景觀、人文景觀(遺址遺跡、建筑與設施)等旅游資源,在規劃中要采取妥善設計手段進行保護。
2.4可持續原則
可持續發展是旅游景區發展的根本,景觀從客觀上說具有不可復制性,在規劃設計上要注意生態的可持續性,更要注重統籌兼顧旅游景區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對景區的生態旅游和環保建設要引起重視,使旅游景區的經濟步入可持續發展。
3.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模塊
3.1宏觀設計
針對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所涉及的生態系統,要充分考慮旅游景區景觀的自然性。有效的規劃設計對旅游景區的品質、特色、可持續發展起到了重要的基礎作用。在旅游景區的規劃設計上,要把可持續發展融入規劃中,其根本出發點是要立足于旅游資源的開發與保護。主要運用景觀生態學的原理,除了對旅游資源進行預測、分析、評價,對客流的情況處理及時進行分析外,還需要在控制客流量方面采取相應的措施,防止因客流過多產生的生態壓力對景觀造成的破壞。在其他針對旅游景區的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上,要做好對環境影響的評估與保護。在景觀的生態規劃上,要分類型對景觀進行結構規劃,構建不同的景觀單元,從景觀的協調性和優化性的角度出發來確定景觀單元和組合方式,選擇合理的利用方式來進行規劃設計。
3.2微觀設計
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的應用從微觀設計上談,可從斑塊、廊道、基質三個方面人手。
3.2.1斑塊景觀設計
旅游景區的斑塊一般是指景區及其周邊的自然景觀以及人文景觀的地域,代表著游客觀賞和消費的場所,主要指旅游配套設施(住宿、餐飲、購物、衛生等)、景點等。旅游景區斑塊的景觀設計主要有兩種:一種以建筑物、文物古跡為主的人文景觀斑塊,另一種是以自然地貌為主的自然景觀斑塊。斑塊的設計除了要做到同周邊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外,還要考慮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在共生上相統一。旅游配套設施要實現生態化,要做到與自然景觀特征相一致,防止商業化、城市化對景觀原有內涵的破壞,還要防止環境污染現象出現。在恢復自然景觀上,要根據旅游景區實際情況,做到多用鄉土樹種,適地適樹。
3.2.2廊道景觀設計
廊道的景觀設計以小路、河岸、公路為主,它們都是聯系景點內部各功能的重要途徑,廊道設計要注重合理組合并形成交叉網絡。廊道除了強化旅游觀光功能的設計之外,還要使游客的觀賞時間得到適當延長。廊道的設計要選擇生態恢復功能較強的區域,在設計上充分考慮廊道對生態環境的影響。
3.2.3基質景觀設計
基質主要是指斑塊依靠的生態系統的情況,一般運用在旅游地理中,主要類型有森林公園、自然保護區等類型?;|景觀設計主要是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對基質的景觀空間進行分析,為旅游景區進行分區和規劃提供參考依據。其中旅游景點根據相應的數據進行功能的劃分,避免開發過程中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并對設計實施情況及時進行跟蹤。
4.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的實際應用案例
景觀生態思想在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已經在部分景區進行了實踐,我們以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青秀山風景區為例進行案例分析。
南寧青秀山風景區位于南寧市東南部,西接青山路,北至鳳嶺南路,南面是邕江。四周呈丘陵地帶群山環繞,區域海拔高度為63.9-288.3米。青秀山除了自然景觀外,也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青秀山風景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植物多樣性保存的十分完整。
青秀山風景區在斑塊設計上,保留了傳統的人文景觀,將這些人工斑塊同景區自然環境進行了有機結合,同時遵循有限恢復與改善生態的原則,選擇當地的物種進行植被恢復。將綠化的功能與觀賞有機結合,即保護了環境又豐富了物種的多樣性。
青秀山風景區的廊道設計上,將游覽分為“生態游”與“文化游”,將景區的范圍內的多種功能組合有機結合,以此來突出青秀山的旅游特色。
清秀山風景區在基質設計上,通過運用現代地理信息技術,將青秀山景觀空間格局進行分析。將風景區進行景觀功能分區和旅游生態區的規劃。其中青秀山風景區主要劃分為核心保護區和森林植物區。核心保護區主要核心是歷史文化園,歷史文化園是整個風景區的重點區域。而森林植物區主要核心是森林植物園,中國東盟文化主題園起到輔助作用。森林植物園與核心風景區相連接的區域,是青秀山風景區中心地帶。
5.結束語
綜上所述,旅游景區規劃設計中景觀生態思想的應用,要考慮旅游景區結構、功能、經濟、環境等相應的變化,景觀生態思想有利于景區規劃與自然的協調統一,有利于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進而推動旅游景區的可持續發展。通過保護景區的生態環境,使旅游景區產生了重要的生態效益的同時,還能夠產生良性的社會和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