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師范大學楊啟亮教授對素質教育有過精辟的論述。他說:“中國搞了二十多年素質教育,到最后都不知道什么叫素質。‘素質教育轟轟烈烈,應試教育扎扎實實這句話本身就是錯誤的,因為素質教育不可能轟轟烈烈。什么叫素質?素就是簡單,質是天然、自然。素質就是最簡單的、最基礎的品質,它能滿足人的基本需要,為人的發展奠定基礎。習慣決定素質,從某種意義上講,習慣就是素質。”
什么是習慣?習慣就是通過一定時間形成的不易改變的行為方式。教育家葉圣陶指出:教育就是培養習慣。文學家巴金指出:孩子的成功教育從好習慣培養開始。許多人都會把習慣再細分:學習習慣、生活習慣、衛生習慣、安全習慣、禮儀習慣等等。有些家長和同學會把這些習慣進行排隊,學習習慣最重要,禮儀習慣可要可不要。在我看來,這種做法不正確。
習慣總是相通的。優秀的人之所以優秀,是因為優秀的人已經具有了成為優秀的人的習慣。要看一個班級考試成績怎么樣,不要看別的,只要看看這個班學生的行為習慣怎么樣。生活習慣好的學生,學習成績一般不會差。生活上懶散拖拉、怕苦畏難的人,學習上也不會勤快到哪里去。
好習慣成就好人生,是人終身受用的寶貴財富。通過對優秀學生的調查,筆者發現他們的好習慣主要集中在十個方面:
1.以學為先。學習是快樂的事情,是自己的主業,應該優先于娛樂。
2.隨處學習。善于擠時間,用好邊角料時間,并堅持不懈。
3.講究條理。把常用的與學習有關的東西都放在觸手可及的位置,將重要的學習用品
和資料用一個紙箱或抽屜裝好,避免用時東翻西找。
4.學會閱讀。讀書時能夠充分利用目錄、圖解、旁注等,獲取更有效的信息。大致瀏覽以
后,能夠說出一本書的脈絡結構和主要內容。
5.合理規劃。計劃科學、合理、適度,做事不拖拉,當日事當日畢。
6.善做筆記。能夠一邊聽課一邊記重點,而不是“滿堂抄”。
7.書寫整潔。
8.及時提問。
9.互助學習。經常與同學討論家庭作業難題的不同解法,并相互交流心得。
10.自我檢測。對自認為可能會考的知識點格外注意,能夠根據這些知識點自編模擬
題,并在考試前夕完成。并能根據自己的弱項,回頭進行復習。
——選自董裕華編著的《減負增效學數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