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
最近你的耳邊是不是響徹著一股“洪荒之力”?這得感謝“奧運第一網紅”——“洪荒少女”傅園慧。下面節錄自里約奧運會女子100米仰泳半決賽后一段魔性采訪:
“58秒957我以為是59秒!我有這么快?我很滿意!”面對鏡頭,首次參加奧運會就闖入決賽的傅園慧,對自己的成績非常滿意,并怒刷各種“表情包”。當被問及是否有所保留時,傅園慧連說:“沒有保留,我已經……我已經……用了洪荒之力了!”(《奧運“網紅”傅園慧:身懷“洪荒之力”的段子手》2016年8月8日“搜狐新聞”)
在這段神視頻播出后的不短的時間內,“洪荒之力”迅速發酵。先是手機滿屏皆“洪荒”,刷爆了朋友圈,接著是傳統媒體緊緊跟上。且看幾條新聞標題:
(1)8月9日,《新京報》用兩整版報道了傅園慧:《傅爺用了洪荒之力,豪華表情包已上線》《“洪荒少女”傅園慧:段子手也有悲傷》
(2)8月11日《人民日報》發文《奧運,感受快樂體育的“洪荒之力”》
(3)8月12日《新民晚報》刊《消費維權豈需洪荒之力》
(4)8月13日《金陵晚報》新聞《民警用“洪荒之力”把八旬老人送上樓》
(5)8月17日搜狐網《懷胎十月,孕媽“每月”該如何正確使用身體內的“洪荒之力”》
一時之間,“洪荒之力”鋪天蓋地,不絕于耳,除了體育,軍事、家具、旅游、美容、醫藥……各行各業都來湊熱鬧。
這股熱潮甚至走出國門火到了國外,看看各媒體對其的翻譯便知一二。央視英語新聞頻道將其譯成“prehistorical powers”,意為“史前的力量”;英國廣播公司(BBC)和澳大利亞新聞網站也使用了類似說法:prehistoric powers;英國《衛報》則翻譯成“mystic energy”,意為“神秘力量”。
那么“洪荒之力”到底是一股怎樣的力量呢?
我們最初接觸“洪荒”這個詞應該在《千字文》的第一句:“天地玄黃,宇宙洪荒?!薄昂榛摹?,《現代漢語詞典》解釋為混沌蒙昧的狀態,特指遠古時代,洪荒世界;大荒。如謝靈運《三月三日侍宴西池詩》:“詳觀記牒,洪荒莫傳。”就是說洪荒時代的歷史沒有記載下來。英國赫胥黎著、嚴復譯《天演論》中也有“遠及洪荒”。南朝陳代徐陵《與齊尚書仆射楊遵彥書》:“凡日洪荒,終于幽厲。”
“洪荒”是指地球形成以后的早期狀態,一切都在混沌蒙昧之中,那時地殼很薄,地震頻發,溫度極高,遍地烽火,熔巖橫溢。造山運動引發了多次大洪水,最后一次在人類早期被記錄下來。天地初開之時的這次大洪水,幾乎毀滅了整個世界。因此,洪荒之力指的是如天地初開之時這種足以毀滅世界的、大得無法想象的力量,用在個人身上,也就是費盡九牛二虎之力的意思。
細究起來,“洪荒之力”不算新詞,并非傅園慧首創,該詞出自仙俠玄幻小說《花千骨》?!昂榛闹Α币辉~被用于劇中最強神力,是妖神被封印進花千骨體內的強大力量,同時花千骨的經典臺詞“我已控制不住體內的洪荒之力”激發了該詞的熱度并在網絡瘋傳。該劇熱播后,“洪荒之力”成為網絡用語,在當時被網友們形容為人的脾氣、力量、忍耐限度將被激活,是一種調侃的方式。
想必這位緊跟時代潮流的小姑娘,這次不小心通過鏡頭讓“洪荒之力”爆發了。
當然,最有創造力的還是廣大網友們,他們將“洪荒之力”發揮到了極致:“我空有一身洪荒之力,卻不敢踩死一只螞蟻”;“洪荒之力已被打上中國制造”;“在漫漫的相親征途上,我洪荒之力沒了”……
我們發現在這股熱潮中,“洪荒之力”這個詞語的使用范圍越來越廣泛,詞語的含義也被無限延伸,媒體和網友在連日的解讀中賦予了“洪荒之力”四個字本不該有的意義,甚至一些八竿子都打不著的事情也要生拉硬扯往上套。
且看幾個例子:
(1)《成功申請海外名校,你需要這些“洪荒之力”》(《深圳特區報》2016年8月24日)
(2)《融金所教你用洪荒之力選擇P2P網貸平臺》(《齊魯晚報》2016年8月23日)
(3)《自然陽光:體重管理無須“洪荒之力”輕松吃出好身材》(《中原網》2016年8月19日)
(4)《孩子不做作業只想玩?妙招讓孩子釋放“洪荒之力”》(《華龍網》2016年8月17日)
(5)《擁有“洪荒之力”的東晉才女:文能詠雪武能殺敵》(《人民網》2016年9月4日)
細細分析這些標題都是為了跟上這波潮流而濫用,與本要表達的意思甚至風馬牛不相及。例1、例2僅僅指一些必要的準備或者方法策略,硬要套上“洪荒之力”這樣的帽子,實在是不倫不類。
例3雖也不合語境,但管理體重是現代女性關注的時尚話題,為了好身材,愛美人士也是拼了,倒真有點使上“洪荒之力”的架勢。
例4的“洪荒之力”就太夸張了。放暑假了,孩子們從緊張的學習生活中一下子放松下來,不想做作業只想玩,這許是孩子的天性,但還不至于要釋放“洪荒之力”。如何幫助孩子調整暑期計劃、科學安排時間、注意勞逸結合的確需要規劃。
例5里的謝道韞是東晉才女,能文能武,“洪荒之力”在此也不妨引申為巨大的毅力、堅強的意志力和令人驚駭的才華,倒也契合這位才女的情形。
社交網絡時代,是網絡流行語層出不窮的時代。學者劉瑜曾說過,“語言的饑荒會惡化思想的貧困”。如今漢語文化中的尋常景象是,對網絡流行語簡單地“復制”和“粘貼”,一個具備流行潛質的表達,迅速被用于各種并不合適的場合,泛濫到讓人窒息。這一現象正在讓漢語變得干癟、乏味?!熬W絡流行語”需要的生命力,只能在網絡空間之外尋覓,相信真正鮮活、接地氣的“熱詞”也會在現實社交環境中向我們展示它強大的生命力,正如這股“洪荒之力”一般!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