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陽縣探索推行“五包”脫貧工作法"/>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操海鵬 章園婷
脫貧路上不落下一個貧困戶
——鄱陽縣探索推行“五包”脫貧工作法
□ 操海鵬 章園婷
鄱陽縣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近年來,鄱陽縣緊扣 “精準扶貧”要求,積極探索,先人一步,大力推行“五包”脫貧工作法(單位包村、干部包戶、產業包扶、政府包底、社會包助)。
“五包”脫貧工作法的實施正改變著鄱陽貧困群眾的生產生活面貌:單位、干部包村包戶使得扶貧工作有了責任單位、責任人;產業包扶推進一批特色扶貧產業在各貧困村發展起來;政府包底完善了社會保障、社會救助制度,確保“三無”貧困戶能夠如期脫貧;社會包助鼓勵了一批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參與,凝聚社會各方力量,營造良好的扶貧濟困社會氛圍。2016年,鄱陽縣完成了年度脫貧攻堅任務,27個貧困村退出,34884人脫貧,貧困發生率由8.62%下降到5.66%,榮獲“中國扶貧政府創新獎”。
打好扶貧攻堅戰首先要精準識別幫扶對象。通過農戶自愿申請、村民主評議、村公示、鄉審核公示、縣復核,鄱陽縣共精準識別建檔立卡貧困戶5.68萬戶、16.67萬人,并對貧困戶的致貧原因、貧困程度、幫扶措施等信息分類收集錄入,建立精準扶貧工作信息平臺。



在精準識別162個貧困村、5.68萬個貧困戶的同時,精準落實結對幫扶工作,全縣“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工作有序完成。目前,6個省直單位、32個市直單位及183個縣直單位,與162個“十三五”貧困村實現了全面結對,單位包村實現全覆蓋。
上饒市人大副主任、鄱陽縣委書記張禎祥說:“十八大以后,很多單位的外出、接待等經費都縮減下來了,倡導幫扶單位將節省下來經費用于扶貧,將更有意義。” 包扶單位要幫助包扶村重點培育1-2個有發展潛力的產業或促進發展的項目,要根據本單位公用經費保障水平,安排2-10萬以上扶持資金幫助包扶村解決生產生活等方面的困難與問題。
單位包村、干部包戶已建立具體可操作的實施辦法。辦法明確規定,包村單位“一把手”和貧困村黨支部書記為第一責任人,幫扶工作隊選派第一書記為具體責任人。單位包村制度實行分級負責、屬地管理,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負總責。組織和扶貧部門具體組織實施,承擔教育培訓、管理協調和監督檢查的職責。包村幫扶單位主要負責同志要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職責,每月至少一次以上深入貧困村調研,包村工作隊員每月要不少于20天駐村開展工作。各包村單位要根據貧困村的致貧原因和發展需求,幫助貧困村科學制定開發規劃和年度實施計劃;根據本單位經費水平,安排2萬—10萬元以上扶持資金幫助包扶村解決生產生活等方面困難。干部要在所在單位包村中選擇貧困戶進行包戶,按照“54321”原則(正縣級包5戶、副縣級包4戶、正科級包3戶、副科級包2戶、一般干部包1戶)結對包戶,實現點對點的聯系幫扶,將扶貧資源精確集中到戶。
鄱陽縣還將干部包戶脫貧效果與其考核、提拔掛鉤,對于嚴重影響整體脫貧進展的包村干部要追究問責。
找準貧困村貧困戶致貧原因后,關鍵在于拿出扶貧舉措。“五包”脫貧工作法中的“產業包扶、政府包底”就是在分析不同貧困村實際情況,區分每個貧困戶的致貧原因后,因地制宜、有針對性地提出具體扶持措施,變“輸血”為“造血”,讓困難群眾走可持續脫貧致富之路。
目前,鄱陽縣已經探索出了具有地方特色的“一村一品”模式,引導扶持一批扶貧產業,選擇一個有優勢有潛力的產業,組建一個支撐有力的專業合作組織,設立一筆風險補償貸款試點資金,落實一項幫扶機制。如山區貧困村發展特色種植產業、糧區貧困村發展現代糧食產業、湖區貧困村發展養殖與旅游業,積極引導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加入扶貧產業,以產業發展帶動農民致富。
“在我們這里,種糧也能脫貧致富。”鄱陽縣樂豐紅興專業合作社農機托管中心的廉清洪說。鄱陽是全國糧食生產百強縣。而在樂豐鎮,紅興合作社的農民人均耕地已接近6畝,正常年份每畝年純收入能超過1000元,人均6畝的收入就是6000元。按照人均年收入3200元的貧困線,加入合作社的農民收入已經遠遠超過了這個標準。
在產業包扶政策的支持下,紅興專業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24人,建有800平方米的托管服務中心大樓,標準化庫房2800平方米,租用大型直升機2架、無人機8架、耕田機23部、高速插秧機21臺,已逐步形成機耕、機防、機插、機收、烘干全程社會化服務組織。每年服務農戶2700多戶,作業服務總面積達到20.2萬畝,服務收入達600余萬元。
目前,鄱陽已組建的農機、蔬菜、苗木、畜牧養殖、生態農業等專業合作社已突破1000家,使農戶經營由“散兵游勇”走向“集團作戰”。農民專業合作社已成為當地發展現代農業、扶貧致富的一條有效途徑。
充分發揮財政產業化專項扶貧資金的引領作用,對貧困村貧困戶采取產業風險補償、貸款貼息、現金直補、資產受益、產業保險和幫扶責任人攜資結對等多種方式促進產業扶貧資金使用效益最大化。
有了完善的金融扶貧體系和產業發展獎補機制,鄉鎮的合作社更愿意吸納貧困戶加入,加上單位對貧困村點對點的指導、干部對貧困戶面對面的幫扶,貧困戶有了實實在在的脫貧路徑,脫貧的信心倍增。
一年來,鄱陽縣收獲了一份可喜的減貧成績單,脫貧考核名列上饒市第五,取得了真扶貧、扶真貧的工作效果。“五包”脫貧工作法也在實踐中不斷發展完善。
打好扶貧攻堅戰,不僅要發揮好黨委、政府的主導力量,更要鼓勵引導社會各方力量參與,綜合發力。
積極倡導“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全民公益理念,廣泛動員鼓勵民營企業、社會組織和愛心人士通過多種方式積極參與精準扶貧,使貧困村貧困戶在脫貧上獲得更多的就業、資金、信息等方面的支持和幫助,鄱陽在精準扶貧上形成了“一產一項一基金、一崗一帶一脫貧”的社會新格局。政府搭建社會參與平臺,為村企共建暢通渠道,對各企業、社會人士做好宣傳引導工作,主動為貧困村貧困戶尋找適合結對的企業、能人與社會愛心人士進行結對。社會組織對包助村要培育發展一個產業,或扶持解決一個具體項目,或對貧困村設立一筆扶貧基金,也可以以戶為單位,結對包助5戶以上貧困戶,通過安排就業崗位,帶動參與發展,獲得工資與發展受益,從而達到脫貧增收目的。
鄱陽凱迪電廠是利用可再生能源發電供熱,屬于國家鼓勵扶持的發電項目。在縣扶貧和移民辦牽頭推進下,電廠與多個貧困村開展結對幫扶試點,村委會投資建設或成立合作社投資建設二級料場。
對納入低保的老年人、重度殘疾人、重病患者、孤兒等特殊困難群體, 鄱陽縣充分發揮各項社會救助制度的作用,由政府兜底救助,確保鄱陽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如期完成。
目前,鄱陽縣對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制定了切實可行的辦法。社會力量參與扶貧工作納入縣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指導,對包助企業、社會組織和個人在享受中央、省、市、縣有關政策及信貸上予以優先考慮和支持。對在“社會包助”脫貧工作中成績顯著的社會組織或個人,縣委、縣政府進行表彰,讓積極參與社會扶貧的各類主體事業上有發展、社會上受尊重,形成了扶貧濟困的濃厚社會氛圍。
操海鵬,鄱陽縣宣傳部副部長;章園婷,鄱陽縣扶貧和移民辦公室副主任。
■責任編輯:于龍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