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惠安縣委書記 黃文勝
搶抓新機遇 實現新提升 努力建設美麗幸福新惠安
中共惠安縣委書記 黃文勝

惠安縣崇武古城
近年來,惠安主動融入省市發展大局,堅持穩中求進、好中求快,經濟社會保持良好發展態勢。2016年,全縣生產總值達588.33億元、公共財政總收入達83.98億元,縣域經濟連續23年躋身全省“十強”,位居全國中小城市綜合實力百強縣第37位。“十三五”規劃是惠安跨越騰飛的關鍵時期,我們將深入貫徹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市委各項決策部署,堅持創新、升級、海洋、美麗、幸福“五個惠安”新理念,全面推進工貿港口旅游中等城市“四位一體”現代化建設,力爭至2020年實現全縣生產總值超850億元、年均增長9%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年均增長9%左右,打造泉州經濟發展的新增長極,努力為省市發展大局多作貢獻。
一、以創新激發活力,致力建設“創新惠安”。把創新驅動全面融入執政理念,讓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一是加快體制機制創新。深化深改、綜改、金改工作,推動重點領域改革。積極引入外來人才,整合利用社會資源,推行工程包、PPP、代建制、系列化建設模式,助力城市建設發展。二是加快產業科技創新。主動對接福廈泉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實施“數控一代”示范工程、“科技小巨人”培育計劃,推廣新技術、新工藝。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創建科研機構,健全產學研協作機制,鼓勵龍頭企業技術攻關,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持續完善工業園區公共服務配套,打造產業創新平臺。三是加快集聚創新人才。堅持人才強縣戰略,實施人才“港灣計劃”,做優特色產業聚才平臺,提供便捷優質服務,培育、吸引一批高素質產業人才。四是加快營造創新環境。鼓勵“雙創”,加快形成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力量積極參與的協同創新的格局。
二、以升級提升動力,致力建設“升級惠安”。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基地化建設為抓手,推動產業轉型升級。一是做大石化基地。全力服務中化煉油項目改擴建和乙烯項目投建,加快推進一批中下游、精細化工項目投建投產,科學劃定泉惠園區邊界、生態環保、風險隔離“三條控制線”,完善園區基礎設施建設。二是做優雕藝基地。引導雕藝產品多元發展,開拓市場,高標準建設雕藝文創園、創作基地和文化長廊,促進產業“點線面”協同發展。三是做精建筑產業化基地。充分發揮全省建筑產業現代化試點效應,加快推進生產基地建設,形成試點經驗;出臺針對性扶持措施,支持產業做大做強;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用好“營改增”政策、降低成本;加大實施“回歸工程”,爭取總部回歸、稅源回歸。四是做強食品基地。鼓勵和引導企業理念創新、人才培養、產品研發、技術改造,進一步做大傳統市場,培育新興市場;全力支持達利集團建設豆奶生產線,再造一個新的百億產業。五是做專電商基地。加快惠東電商園等一批電商平臺建設,實施“互聯網+”行動計劃,提高市場占有率。六是做實現代農業基地。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加大土地流轉力度,建好臺灣農民創業園,大力發展休閑農業、觀光農業、生態農業等,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三、以海洋挖掘潛力,致力建設“海洋惠安”。發揮地處“海絲”起點的區位優勢,大力發展海洋經濟。一是打造“海絲”先行區窗口樞紐。加快“引進來、走出去”,加強與“海絲”沿線國家和地區在經貿、產能、金融、人文等方面的交流與合作。完善港口集疏運體系,打通空港公鐵的立體化交通脈絡,同步規劃建設一批物流園區,促進流量經濟發展。二是打造全國知名濱海度假文化旅游目的地。主動融入“清新福建·海絲泉州”旅游格局,打響“風情惠安”旅游品牌。按照“全域發展”戰略,完善“兩軸三區”格局,抓住文化和旅游兩個關鍵,加快惠東文化休閑旅游區整體規劃建設,做強做優小岞和崇武兩個特色區域“拳頭”,推進全域文化旅游取得突破性發展。三是打造崇武漁港經濟區。以崇武國家中心漁港為依托,進一步優化交通網絡,整合漁區資源,拓展漁港功能,拉長產業鏈條,帶動城鎮建設,全力打造省級漁港經濟區。以崇武漁港經濟區為核心,加快崇武國家級海洋公園建設,實現生態環境保護與海洋經濟的協調發展。
四、以美麗展示魅力,致力建設“美麗惠安”。堅持把文明、美麗、清新、宜居全面匯入城市血脈,增強城市的生態魅力、人文魅力、聚集魅力。一是提升生態建設水平。鞏固提升國家生態縣建設成果,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范縣,打好治水、治氣、治土、治廢攻堅戰。二是爭創全國文明城市。捆綁實施系列創城項目,大力實施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完善城市“軟硬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打造富有“惠安味”的文化品牌和文化產品,推進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均等化。三是推進宜居城市建設。按照“三個經濟區”布局,立足城鄉統籌發展,突出人的核心因素,大力實施宜居環境建設行動,完善提升城市功能配套,建設“智慧城市”,提升城市精細化管理水平。按照新村重在“建”、老村重在“改”的原則,建設“美麗鄉村”,提升城鎮發展整體水平。
五、以幸福培育實力,致力建設“幸福惠安”。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促進社會和諧穩定,提高群眾的獲得感。一是提高民生保障水平。加大公共財政投入,辦好為民辦實事項目,全面實施城鄉一體化工程,提升公共資源供給能力和共享水平。加快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分級診療制度建設,推廣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保障人民健康需求。堅持教育優先發展,優化學校布局,推進城鄉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二是打贏脫貧攻堅戰。按照“三年完成、兩年鞏固”的節點要求,逐年提高低保標準并推行與扶貧標準“兩線合一”,確保22001188年 11..1122萬名市定標準貧困人口全部脫貧。落實領導干部掛鉤幫扶,鼓勵園區企業結對幫扶,廣泛調動各方力量參與幫扶。三是促進社會和諧穩定。實施“七五”普法規劃,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推進“法治惠安”“平安惠安”建設。穩妥處置各類突發事件,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實現既定奮斗目標,加快建設“五個惠安”,關鍵在黨,關鍵在人。我們要堅持以黨的十八大、十八屆六中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建黨9955周年大會上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導,以強烈的黨要管黨責任意識,切實抓好黨的建設,為惠安發展提供堅強有力保障。一要強化核心。堅決維護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權威,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黨的領導核心地位,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二要強化全面從嚴治黨。認真履行“兩個責任”,貫徹落實好 22個《準則》和 44個《條例》,按照省委“五抓五看”要求,鍥而不舍地抓好黨風廉政建設,以“釘釘子”精神,推動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三要強化組織建設。加強和規范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堅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三重一大”事項集體討論等制度,充分發揮領導班子的集體智慧。實施黨建工作項目化管理,深化服務型黨組織建設,加強村級黨組織隊伍建設,提高基層黨的領導水平。四要強化隊伍建設。完善干部能上能下機制,健全干部培養管理制度,樹立正確的用人導向。大力弘揚“惠女精神”,堅持在一線考驗和歷練干部,提升干部隊伍特別是領導干部開展群眾工作、解決群眾問題、服務基層發展的能力和水平。五要強化擔當意識。正確把握正風肅紀與促進工作的辯證關系,為敢于擔當的干部擔當,為敢于負責的干部負責,充分激發基層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惠安縣海灘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