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縣老促會
把老區工作放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
惠安縣老促會
縣委書記黃文勝(右三)到后許老區村現場辦公
惠安,是我省較早建立地下黨組織的著名革命老區縣之一。早在1926年,我黨就在惠安建立了泉州第一個地方黨組織。1930年,在黨的領導下,爆發了威震八閩的“惠安暴動”。在革命戰爭年代,老區人民為革命作出了重大犧牲和貢獻。但是,老區地處邊遠山區,交通不便,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相對滯后。近年來,縣委、縣政府把老區人民的困難記在心上,落實在行動上,采取措施,幫助老區發展,取得新的成效。
不忘初心,大力扶持。多年來,惠安歷屆縣委、縣政府對老區發展都非常重視,切實把老區工作放在心上,扛在肩上,落實在行動上,始終把加快老區建設,促進老區人民脫貧致富奔小康納入重要議事日程,在人力、物力、財力上向老區傾斜。
一是制訂優惠政策,出臺文件,支持老區開發建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及市委、市政府關于加大脫貧攻堅力度的政策和措施,結合惠安實際,先后制定出臺了有關支持老區發展文件。2014年,縣委、縣政府決定自2014年到2016年三年時間內繼續開展縣直機關單位“一幫一”掛鉤扶持革命老區村活動,39個縣直單位掛鉤39個老區村,通過經濟資助、技術信息提供等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著力解決老區村存在的實際困難和突出問題。三年縣直機關單位共籌集資金1200多萬元,幫助老區村開發建設,推動老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特別是2015年以來,縣委和縣政府根據中央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要求,制定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科學扶貧精準扶貧的實施意見》,進一步明確加大對革命老區村的扶持力度,將尚未納入美麗鄉村建設范疇的革命老區村,全部列入美麗鄉村創建村。并對全縣39個老區村貧困戶全部建檔立卡,安排縣、鎮、村干部一對一掛鉤幫扶357戶老區村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落實幫扶責任。2016年完成脫貧335戶,計劃2017年全部脫貧,比省政府要求2018年全部脫貧提前一年,讓老區人民群眾享有更多的獲得感。
二是領導重視,深入基層現場辦公,協調解決老區村發展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困難。惠安縣委、縣政府把老區村工作當成一件大事來抓,確定每年安排兩個村現場辦公,作為一項制度。原縣委書記肖漢輝對老區建設非常重視,把老區人民困難和問題記在心上,抓在手上。他多次帶領縣直有關部門,深入邊遠老區村考察研究,現場辦公,協調解決革命老區村建設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幫扶方案,確定了關系民生的12個項建設項目,重點投入資金2431萬元,并組織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狠抓落實,確保按時在當年完成,大大改變老區村面貌。惠安縣委、縣政府對老區建設高度重視,換人不換心,一茬接著一茬干。2016年,新到任縣委黃文勝書記上任不久,就帶領縣直有關部門領導,到湖埭頭、后許老區村現場辦公,協調縣、鎮有關部門籌集項目建設資金。經調查,發現湖埭頭村和后許兩個老區村比較困難,決定重點扶持,分別撥款133萬元和122萬元支持這兩個村基礎設施和生產項目建設。同時對特別貧困老區村,從2017年起,由縣財政局負責統籌安排,在原老區村建設專項資金年度預算經費基礎上再增加100萬元,由縣老促會統籌安排。
三是注重紅色革命遺址的保護與傳承。縣委、縣政府專門撥出1000多萬元用于建設惠安縣革命歷史紀念館,并開辟老區建設專館,作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14年投入300多萬元重修惠安武裝暴動嶼頭山戰斗紀念碑園、紅軍廟。2015年,投入250多萬元重修崇武港墘“八六”反圍剿紀念碑及紀念館。2016年,投入資金200多萬元,重修湖埭頭蘇維埃政府遺址及惠安暴動籌備會議遺址。進一步引導人民群眾傳承老區革命精神,繼承先烈遺志,服務老區,建設老區,把老區村建設得更加美好。
縣委書記黃文勝(左三)到湖埭頭老區村現場辦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