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亞鴿
摘 要:開展教育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培養符合社會時代發展趨勢的公民,而歷史作為一門社會性質的學科,除了可以傳授知識之外,還可以起到公民教育的作用。本文對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進行了詳細的闡述,以期可以讓教育工作者對歷史教育的作用有更深的理解。
關鍵詞:歷史教育;公民教育;教育目標
公民教育已經得到了我國政府以及各界人士的關注,越來越多的專家與學者認識到實現公民教育以及提高公民素質是實現中國夢的必由之路。在歷史教育中滲透公民教育,可以引導與培養學生成為新時期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當前新課改的訴求。
一、公民教育的概念
公民教育主要指為培養現代社會具有權利和義務意識,能夠主動參與社會生活,有效進行社會活動的符合國家對其成員基本的要求的人的教育,其主要是為國家培養需要的成員。在狹義上,主要指在一定的教育條件下,為達到培養特定素質的教育內容和方式,即一般的公民教育學科。對公民的教育有幾個層面的內容,作為公民的教育應該讓公民了解自己所處的國家的歷史、社會和政治結構,明確自己的公民身份。公民能力的教育要求公民能夠進行有效的社會生活,通過社會的實踐來了解公民如何在社會中進行生存和發展。這種教育能夠使受教育者在未來承擔自己的責任,能夠維護自己的權利,能夠成為國家合格的成員。公民教育在不同時代和不同國家有不同的具體內涵。
二、我國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
(一)教育目標
在歷史教育中開展公民教育可以引導學正確認識并樹立國際和平意識,加深學生對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認識。當前,在我國基礎教育階段,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開展的最終目標是對正處于人生價值觀念形成的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之形成以契約意識為基礎。
(二)教育的內容
1、公民的自覺意識。目前,雖然我國社會己經開始步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進程,但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所遺留的封建傳統的負面影響仍不容忽視,根深蒂固的臣民、私民意識成為制約和阻礙中國公民意識培養和公民教育有效開展的重要因素。如若公民缺乏應有的身份自覺,就很難意識到公民應有的權利和義務,也就難以進行與之相應的公民的理性行動,然而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的穩步發展,必須著眼于國家的公民整體素質的提升。因此,在中學歷史教學中開展和實施公民教育,喚醒公民的身份自覺應當成為“第一要務”。
2、權利與責任意識。在國家社會公共生活中,公民享有不可剝奪的權利,同時其也具有必須要擔負的責任。責任意識是公民對國家以及社會中自己享有的權利、責任以及地位的自覺認識,是對公民國家意識強弱進行有效衡量的重要標準。此外,責任意識還包括許多其他方面的含義,其還是公民對知識角色的一種認識,即公民要對自己在社會中所處的地位以及發揮的作用有個正確認識,自覺做好自己職責范圍內的事情。對于學生而言,歷史教育可以讓其明確自己的角色,幫助其樹立正確的人生理想與責任意識。因此,在歷史教學中,教師應側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公民權利本位觀念,以權利帶動對責任與義務的履行和承擔。
3、國家意識。國家意識首先體現在公民的愛國意識。愛國是各個歷史時期不同地域、不同階層、不同民族的人們共有的思想感情。中華民族是富有愛國主義傳統的民族,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團結統一、愛好和平、勤勞勇敢、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強大精神支柱。獨立、民主、富強的社會主義中國是中國共產黨帶領全中國人民浴血奮戰的成就,是中華民族千百萬中華兒女前赴后繼犧牲寶貴生命百年奮斗的成就,是中華民族歷經半個世紀艱苦創業的輝煌成就。其次公民的國家認同意識也是國家意識的重要體現。國家認同意識是公民對于自己所屬國家的歷史傳統、社會文化、信仰習慣、法律法規等所產生的自覺認同和接受的意識。學生通過學習中國近代史,可以把握近代史的發展線索,學習和認識近代中國重要的歷史人物、歷史事件和歷史現象,有利于培養愛國主義情感,認識捍衛國家主權和民族尊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從而堅定為中華民族復興而奮斗的信念。
4、生態意識。在歷史教學中,含有豐富的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內容,對這些課程資源充分開發與挖掘,可以增強學生的責任意識,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生態文明意識。《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準(2011年版)》中,提出了學生應在歷史的演變中,對資源的合理開發與利用以及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初步形成可持續發展觀念。比如,在進行古代歷史教學時,其中的一些教學內容就可以作為培養學生可持續發展觀念的重要素材:黃河流域松軟的黃土,使中華民族農業文化得到了茁壯發展、尼羅河的定期泛濫給尼羅河谷帶來肥沃土壤,進而孕育了古埃及文明等;在近現代史中的一些教學內容中,如19世紀末英國倫敦成為霧都的原因等,也是培養學生生態意識的重要素材。學生通過對這些內容的學習與探討,能夠正確認識到人與自然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關系,樹立生態意識,進而自覺承擔起生態保護的責任,為生態環境的發展營造良好氛圍,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盡管當前我國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還存在著諸多問題,但是從我國近三十年的歷史教育實踐中可以看出,實現歷史教育中的公民教育不僅在培養公民素養與意識方面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培養公民的愛國情感與責任意識方面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陳麗.中學歷史教學中的公民教育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