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學明++劉曉宇
摘 要:習近平主席提出“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議,使三國合作進入新階段,合作潛力巨大,前景更加廣闊。本文論述了中蒙俄經濟走廊現狀,分析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面臨的挑戰,提出了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對策建議。
關鍵詞: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研究
中圖分類號:F259.27 文獻標識碼:A
Abstract: Chairman xi“in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suggestions, make the trilateral cooperation into a new stage, the huge potential of cooperation, more broad prospect. Russia economic corridor covered in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alyze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hallenges Facing the corridor, put forward in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ic corridor construc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propulsion; the China-Mongolia-Russian economy corridor; research
2014年9月11日,習近平主席在出席中國、俄羅斯、蒙古三國元首會晤時提出,將“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打造中蒙俄經濟走廊。2016年6月23日,習近平主席在塔什干同俄羅斯總統普京、蒙古國總統額勒貝格道爾吉舉行中俄蒙元首第三次會晤,三國元首見證了《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等合作文件的簽署。
1 中蒙俄經濟走廊發展現狀
2016年9月13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標志著“一帶一路”框架下的第一個多邊合作規劃綱要正式啟動實施。國家發改委確定的中蒙俄經濟走廊分為兩條線路:一是從華北京津冀到呼和浩特,再到蒙古和俄羅斯;二是東北地區從大連、沈陽、長春、哈爾濱到滿洲里和俄羅斯的赤塔。兩條走廊互動互補形成一個新的開放開發經濟帶,統稱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關鍵,是把絲綢之路經濟帶同俄羅斯跨歐亞大鐵路、蒙古國草原之路倡議進行對接;加強鐵路、公路等互聯互通建設,推進通關和運輸便利化,促進過境運輸合作,研究三方跨境輸電網建設,開展旅游、智庫、媒體、環保、減災救災等領域務實合作。
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旨在通過在增加三方貿易量、提升產品競爭力、加強過境運輸便利化、發展基礎設施等領域實施合作項目,進一步加強三方合作。經濟走廊以建設和拓展互利共贏的經濟發展空間、發揮三方潛力和優勢、促進共同繁榮、提升在國際市場上的聯合競爭力為愿景。三方將共同規劃發展三方公路、鐵路、航空、港口、口岸等基礎設施資源,加強在國際運輸通道、邊境基礎設施和跨境運輸組織等方面的合作,形成長效溝通機制,促進互聯互通,推動發展中國和俄羅斯、亞洲和歐洲之間的過境運輸。此次中蒙俄經濟走廊的規劃綱要涉及項目的投融資,將就具體情況以單獨協議的形式落實,包括利用國家投資、私營機構投資,引入公私合營模式等可能性。共同推動國際金融機構融資,包括但不限于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開發銀行、上海合作組織銀行聯合體、絲路基金等金融機構的投融資支持。目前,正在建設項目有中蒙二連浩特—扎門烏德跨境經濟合作區、中蒙“兩山”鐵路、莫斯科—喀山高鐵項目等。
據呼和浩特海關統計,2016年內蒙古自治區企業以邊境小額貿易方式(以下簡稱“邊貿”)進出口208.3億元,較上年同期(下同)增長8.8%,占同期內蒙古進出口貿易總額的27.1%;其中,出口26.3億元,下降14.8%,進口182億元,增長13.3%。內蒙古對俄貿易額占自治區對外貿易總額的比重已達46.7%。內蒙古對俄羅斯、蒙古已形成了以滿洲里、二連浩特兩大口岸為支點的沿邊經濟走廊。近年來,內蒙古按照中國“一帶一路”建設部署,充分發揮聯通蒙俄的區位優勢,積極參與“絲綢之路經濟帶”和“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與蒙俄兩國在經貿旅游、教育文化、醫療衛生等領域的交流合作日益密切。2016年中俄雙邊貿易總值是4 591.5億元,增長8.7%。其中對俄出口2 463.2億元,增長14.1%。自俄進口2 128.3億元,增長3.1%,貿易順差334.9億元,擴大2.5倍。近年來,在中俄兩國元首的引導下,中俄全面戰略伙伴關系不斷深化,兩國政治高度互信,經貿合作廣泛,人文交流密切。當前,中俄關系處于歷史最好時期,兩國正在全面推進絲綢之路經濟帶與歐亞經濟聯盟兩大發展戰略對接,協同推動“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兩國合作邁入新階段,合作潛力巨大,前景更加廣闊。
2 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挑戰
2.1 政治層面的不穩定和變動可能影響合作的推進
一是國內政治環境穩定性。20世紀90年代后,蒙古國的政治體制由一黨制過渡到多黨制,政黨輪替將不可避免地造成一定程度的政策變化和更替。此外,俄羅斯國內政治決策的變化,也可能影響三國合作的推進。二是域內外國家介入可能影響合作推進。蒙古國由于地處中俄之間的特殊地理位置,成為中國“一帶一路”倡議和俄羅斯“歐亞經濟聯盟”對接合作的必經之路和重要節點。隨著中美、美俄之間戰略博弈的繼續加深,美國對蒙古的影響會持續加強。如何在加強政治經濟合作的同時,減少大國博弈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極大挑戰。
2.2 基礎設施建設周期和投資回報周期較長,制約經貿的快速發展
基礎設施建設滯后是當前制約中蒙俄經貿合作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鐵路、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緊迫性,也是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優先項目。但大型基建項目都有建設周期長、投入大、投資回收周期長的特點,如何處理好這些矛盾是三方合作必須解決的問題。目前,連接中蒙俄三國、擔負著對中俄出口運輸的主要鐵路蒙古國中央鐵路已超負荷運行,無法滿足日益增加的貨運量的需要。蒙古國提出的連接中俄高速公路、鐵路和油氣管道等在內的基礎建設計劃,總投資預計達500億美元,能否建立共贏的合作模式,在建設過程中解決資金、技術等方面的難題,將不可避免地成為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面臨的挑戰。
2.3 貿易結構單一和不平衡影響合作深入
目前,中國與俄羅斯、蒙古國之間的貿易往來除了能源和原材料之外,商品貿易結構比較單一,貿易合作形式和模式也缺乏創新。中國連續多年是蒙古國最大的貿易伙伴及投資來源國,占蒙古國產品出口的比重達90%,但中蒙間投資與貿易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礦產資源領域,由于受兩國經濟體量差距大和蒙古國經濟結構不夠完善等因素的影響,致使蒙古國對中國的貿易結構單一和不平衡。盡管中俄兩國年貿易額超過900億美元,但中俄經濟融合度較低,貿易主要集中在能源領域,致使俄羅斯今年一直在中國的第十大貿易伙伴前后徘徊。中國與俄蒙現有的不對稱貿易關系制約了貿易規模的擴大,未來將影響三國間合作的深入。
2.4 關稅、法律、技術標準的差異增大了投資成本、降低了貿易效率
通過三方的積極協商,中蒙俄已就改變當前制約三國鐵路運輸擴大的鐵路軌距不統一問題達成共識。但由于三國市場發展成熟度不同,在法律制度、監管體系、技術標準方面還存在許多差異。此外,三國在關稅、進出口管理、海關通關、邊檢、跨境運輸、檢驗檢疫等方面也存在標準不一致的情況,各個行業不同程度地存在技術標準的壁壘,這些差異與不統一都制約著三國今后合作的深入。
3 推進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高層戰略的溝通,以政策保障為基礎,建立多層次的對話磋商機制
首先,充分利用中蒙俄三國漸已形成的“元首會晤”機制,加強政府溝通和提升信任,加強三邊關系和鞏固政治基礎。實現三國元首會晤機制常態化,可以在國際戰略上起到指引作用,有利于向外界傳遞三方合作的堅固性和穩定性,減少外來因素可能帶來的政治層面的消極影響,促進三國經貿關系高水平快速發展。其次,建立定期、多領域的對話磋商機制,及時處理合作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在已經建立的三方副外長磋商機制基礎上,建立和完善包括航空、鐵路、陸路的運輸、貿易、旅游等多部門對話渠道,建立貿易爭端解決機制,從執行和技術層面保持密切溝通協商,從而提升中蒙俄經濟走廊建設的速度。最后,三方要保持各個領域的政治對話和高層定期交往,推進人大、政黨、社會團體和非政府組織開展交流和合作。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重要支撐點,其進度和程度不只取決于中方,還取決于俄羅斯、蒙古的認知和共同努力,應做好國家層面的對接,也就是要做到“愿景和行動”中所表述的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心相通。
3.2 建立對接機制,做好宏觀戰略、產業項目和技術標準的對接
中蒙俄三國應該以《規劃綱要》為契機,發掘各自的優勢,加強技術領域的對接工作。一是發展戰略的對接。推動蒙古“ 礦業興國”計劃、俄羅斯的遠東開發計劃與中國的西部大開發、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計劃對接,把蒙古國、俄羅斯的資源優勢與中國的生產力、產能優勢相結合,把三方合作的潛力轉化為現實的發展成果。二是產業和項目的對接。在完善基礎設施規劃的同時,加強在資源開采、制造業、基礎配套設施、金融等領域的對接,確定一批符合三國未來發展方向的項目。三是技術和標準的對接。通過三國技術和業務部門的協商,消除在海關、標準、法律等方面存在的障礙,建立更高效、便利的海關通關和貿易通道,為三方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3.3 拓寬合作的層次和領域,創新合作方式,盡快啟動一批重點項目
在保持能源和資源貿易的基礎上,拓寬貿易合作的領域,調整貿易結構,提高中蒙俄三國貿易的廣度和深度,促進貿易結構向合理化方向發展。首先,拓寬合作領域。在鐵路、油氣管道等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的基礎上,推動新興產業、科技、金融、電子商務、跨國旅游等領域的產業合作。其次,創新合作方式。通過工業園區、產業聚集區建設,增加直接投資,完善基礎設施配套產業,帶動當地就業。為解決基礎設施建設的龐大資金投入,可以采用公共部門與私營部門合作(PPP)模式,積極利用亞投行或絲路基金的低息貸款。通過政府共同出資、國家主權財富基金以及私營企業等社會資本聯合投入,實現風險共擔、收益共享,最大限度激活各種資源參與建設。最后,先嘗試啟動一批示范性、帶動性強的項目。加快連接中蒙俄的國際運輸通道、天然氣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以此為其他項目合作創造條件,為其他領域的貿易合作起到示范和帶動作用。
3.4 加快人員往來、文化溝通和智庫合作,以增進了解,減少分歧
首先,應借助三國外交磋商平臺,盡快協商制定針對三國公民的簽證便利措施,簡化手續,方便人員往來和跨境旅游。其次,加強人文領域的合作,通過建立政府間的人文合作委員會、互派留學生、舉辦文化交流活動、建設中蒙俄文化創意產業園平臺和共同舉辦文化節等方式,加強三國對彼此文化的學習和了解。另外,要加強智庫間交流,構建二軌交流平臺。充分發揮智庫的智力支撐和民間外交功能,利用智庫的政策性、前瞻性研究,為三國政府決策提供建議和指導方案,對企業到國外投資提供指導和建議。最終,讓中蒙俄經濟走廊成為人文交流和商貿交流并進的合作典范。中蒙俄邊境居民在文化傳統、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都有相同、相似之處。加強人文交流,維護中國在蒙古的正面形象,應將人文交流作為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一項重要內容,應給予積極推進。因此,通過有效的人文交流能夠使周邊國家打消疑慮,共同投入到絲路經濟帶的建設中,投入到經濟走廊的建設中,可為各領域經濟合作夯實民意基礎,提供民意支持。
3.5 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俄羅斯“跨歐亞發展帶”的對接
中國提出的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倡議為中蒙俄合作提供了全新的機遇。中蒙俄三國要借此契機把各國的發展充分結合起來,力爭在交通、能礦等基礎設施建設等相關領域里,要力爭建立長期穩定合作的關系。這樣有利于增強中國實力,實現民族復興的中國夢。“一帶一路”是世界上跨度最長的經濟大走廊,也是世界上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帶,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平臺。
3.6 實現“絲綢之路經濟帶”與蒙古國“草原之路”的對接
習近平主席將中蒙關系進一步提升為全面戰略伙伴關系,為了中蒙經濟合作的方向確定了礦產資源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和金融合作“三位一體,統籌推進”的原則,以互聯互通建設為優先方向,以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為契機,拓展兩國合作。雙方簽署了26項合作協議,雙方達成協議擴大鐵路運輸,把雙邊貿易額提高到100億美元。
總之,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的中蒙俄經濟走廊是“一帶一路”的關鍵點,此戰略的進展程度和最終的預想效果取決于三國的共同努力,因此,要做好國家層面的對接,以此來促進各國共同發展,共同進步。經濟走廊的建設,由于涉及國際國內特別是國家間關系的復雜性,初期規劃應當依托已有基礎,由點到面,由橫到縱,循序漸進,防范風險。近年來,中蒙俄三國政府在能源資源開發利用、基礎設施建設、國際貿易、物流等領域達成了一系列框架合作協議,取得重要合作成果,應以此為依托,穩步推進從中蒙俄交通走廊向經濟走廊的建設。
參考文獻:
[1]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黑龍江和內蒙古東北部地區沿邊開發開放規劃》的通知[Z]. 2013.
[2] 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關于印發《建設中蒙俄經濟走廊規劃綱要》的通知[Z]. 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