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桐海
摘 要:伴隨著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發展和完善,我國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體制和模式也在不斷的發展和健全,政府監督工作的科學化和有效化是政府監督管理工作追求的最終目標。本文通過論述目前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的優化措施,僅供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問題;優化措施
人民群眾對建設工程質量水平的高要求和政府監督部門對建設工程質量糾紛問題承擔壓力的增加,都顯示出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已經不能滿足現代建筑行業的發展需要,因此,必須采取科學、有效的措施對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進行一定的優化。在對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進行優化的過程中,既要優化政府內部的管理機制,又要優化政府質量監督管理的模式,確保政府監督模式的可行性。
一、目前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存在的問題
(一)降低項目參與方的責任感。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在工程建設領域生產要素的使用和配置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項目參與各方必須建立起與利益對等的責任承擔機制。以建設單位為首的參與各方是建設工程整體質量的責任承擔者,并且建設工程的設計者、建設者和施工者也要各負其責。但是,在當前的監督模式下,很容易出現權利和責任分割的現象,導致導致實際責任主體滋生較強的依賴感,出現放松自我監管的傾向。
(二)監督效率和監管效果不夠理想。監督資源的數量和配置對建設工程的質量監督效果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但是,就目前的情況來看,政府的監督模式并不利于有限監督資源的合理配置。在政府監督資源不能增加的現實情況下,如果不對政府的監督管理模式進行優化,監督效率和監管效果不理想的狀態不會發生有效的改變,甚至會阻礙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效果的提高。
(三)缺乏專業的監督人才。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管理的科學化和高效化對監督工程師的專業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監督工程師要在熟練掌握質量檢驗標準的基礎上,對質量檢測方法的更新和建筑行業材料的發展情況進行及時、全面的掌握。但是,很多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人員的專業技術水平有限、工作經驗不足,導致政府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水平不能得到有效的提升。
(四)監管工作流于形式,監管效果低。在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過程中,監督管理部門在進行數據收集和整體的時候不注重收集數據的準確性,導致政府部門的質量監督管理工作只是流于形式。與此同時,建設工程施工企業為了完成質量考核預驗收,會針對相應的監管標準和固定監管流程來應付職能部門的檢查,導致政府部門的監管效果不理想。
二、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的優化措施
(一)改項目監督為總體監督。創新政府監督模式的重點,在于盡快改變監督工作與具體項目捆綁過于緊密這一現象。首先,實施按月安排監督計劃,以月為周期對抽查結果進行匯總,并形成月度監督報告,徹底告別以項目為對象制定監督計劃和出具監督報告的做法;其次,在建設工程施工過程中對工程質量進行隨機抽查,并把竣工監督也納入隨機抽查監督的范圍。通過創新隨機抽查的監督模式,可以有效的明確監督部門的責任,并將質量監督責任準確的落實到項目的參建者身上。
(二)轉粗放監督為精細監督。要想提高監督效率和監督效果,就必須拓寬信息渠道、獲得更多的信息來源,在此基礎上對數據進行科學分析,為抽查工作提供可靠的依據。及時可靠的數據以及高度的共享機制的建立,可以保證有關信息在不同的監管組織中快速傳遞,當前以移動互聯網技術為標志的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為工程質量精細化監督提供了可靠的條件。就監管部門而言,現實的工作重點是盡快采取措施整合監管資源,把監督工作和大數據、互聯網更加緊密地聯系起來。
(三)建設新型管理模式。政府在建設工程中的質量監督中,要建立適應市場經濟的新型模式,協調好政府和市場之間的關系,在市場經濟的框架中履行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為了對管理模式進行優化,建設行業要建立政府監督管理機制和建筑行業相互協作的雙軌運行模式,即:政府機構依據法律法規對建設工程質量進行審核,建筑行業協會依據行業標準對工程施工進行監督,實現市場經濟框架下的政府職能機構管理與民主管理的融合。因此,政府部門和建設企業要針對實際的施工情況,制定合理的新型管理模式,保障監督工作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四)完善質量檢查機關及人員的設置。政府部門合理的機關設置是對資源的合理利用,是確保質量監管高效性的前提。在對質監站的具體定位中,一方面,可以在條件允許的地區實現質檢站的民營化、社會化運行;另一方面,可以將質監站工作人員納入國家公務員體系,以事業單位的形式向社會招收具有質檢工程師資質的相關專業人才。
三、結語
總之,在新時期,應當進一步將監管思路調整到發揮參建各方責任意識、促進責任主體責任落實上來,切實將政府監管模式由具體項目監督轉變到區域執法監管,以制度的優化推進監督機構效能的充分發揮,為工程品質提升和社會安全運行打下堅實基礎,實現國家賦予質量監督機構的歷史使命。
參考文獻:
[1]陳東亮.優化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的思考[J].中國經貿導刊,2017,05:94-95.
[2]王峰.淺談建設工程質量安全政府監督管理模式及機制[J].建材與裝飾,2016,27:129.
[3]金磊銘.建設工程質量政府監督模式優化思考——從具體項目監督向區域執法監管轉型[J].建筑經濟,2016,10:19-22.
[4]蔡玉磐.政府建設工程質量監督管理的新模式探究[A].旭日華夏(北京)國際科學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