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靜++周倩
榆陽區農業局按照“抓黨建、強基礎、興產業、促發展”的總體思路,大力實施人才強農戰略,緊扣人才引進、培養、使用三個關鍵環節,切實加強人才隊伍建設,逐步打造出一支干事創業、勤政務實、風清氣正的農業人才隊伍,為全區現代農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1 隊伍現狀
農業系統現有干部職工236人,其中黨員114人,副科以上領導干部45人,具有本科學歷的113人,研究生學歷的14人,本科及以上學歷人員占總人數的53.8%。從人員構成看,行政管理人員53人,專業技術人員171人,工勤人員12人。從年齡層次看,35歲以下的74人,35-50歲的127人,50歲以上的41人。在專業技術人員中,具有初級職稱的103人,中級職稱的46人,高級職稱的22人。目前,榆陽區農業局人才結構日益合理,逐步形成以中青年為主、老中青相結合的梯次結構,是全市農業科技戰線中實力最強的隊伍之一,為全區農業提質增效、農民持續增收作出了積極貢獻。
2 主要做法
一是加大人才引進力度。為緩解了農業人才“青黃不接”問題,從2012年起榆陽區農業局陸續引進高層次和緊缺人才42名,其中2012和2013年招聘涉農專業大學生30名。2015年引進高層次涉農人才1名、專業技術人員7名和復轉軍人4名。2016年引進高層次涉農人才4名和復轉軍人1名。上述人員中,除5名復轉軍人分配到農經站外,其余人員均下沉到鄉鎮區域農技推廣站,從事基層農技推廣工作。
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培訓。堅持“請進來,走出去”的培訓思路,采用異地高校脫產進修、跨地區示范觀摩培訓、省市專家集中培訓講座等多種形式,分層次、分批次的開展以黨政人才、農技人員為主體的培訓,年均培訓人數260多人次,保證每名工作人員一年至少參加一次培訓,實現培訓全覆蓋,農業人才隊伍的理論水平和業務技能得到顯著提高。
三是加快農村實用人才培育。以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為引領,通過網絡課堂、集中培訓、實踐教學等方式,大力培育農村實用人才。截至2016年,榆陽區農業局共培訓職業農民300人,認定初級職業農民275人,認定率達到91.7%,并向省市推薦中高級職業農民培訓對象145人,其中認定中級職業農民19人、高級職業農民5人。同時,通過科技下鄉、項目帶動、科技示范戶引領等方式,年均培訓農民5萬多人次,人才興農正成為全區現代農業發展中一道靚麗的風景。
四是充分發揮人才引領作用。農業人才隊伍是全區農業行政管理、農業技術推廣、農業行政執法等工作的主力軍。近年來,榆陽區農業局大力開展以玉米、馬鈴薯、小雜糧、蔬菜為主導的提質增效工程,建立各類示范基地(點)150多個,引進玉米、馬鈴薯、小雜糧和特色瓜果菜等新品種200多個,示范推廣新技術80多項,全區良種良法推廣率達到95%以上,糧食單產每年提高8-10個百分點,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提高,人才助農、興農、強農支撐作用日益凸顯。
3 存在問題
一是職稱“評聘難”問題突出。榆陽區農業局中、高級職稱崗位設置比例少,部分年輕有為的農技人員,只能“排隊”等待職稱晉升機會,導致個別專技人員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不高,存在想轉崗、調崗的苗頭和趨勢。
二是引進人才專業不對口。農業技術推廣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2015年,振興計劃為榆陽區農業局招聘工作人員7名,其中僅1人專業與農業相關,其余6人都不是涉農專業,所學專業與從事工作不對口,對今后工作開展和個人發展都造成不利影響。
三是隊伍綜合素質有待進一步提高。部分工作人員不熟悉辦公軟件操作,科技知識老化,不能很好地適應現代農業快速發展的需要,特別在農產品質量檢測、農村經營管理、農村能源等方面專業人才匱乏。2012年以來招聘的專業技術人員學歷雖高,但缺乏實際工作經驗,動手能力不強。上述原因導致隊伍整體業務水平不高、創新能力不強。
四是人才分布不夠優化。區級農技推廣單位人員構成老化,缺乏年輕專技人員,問題較為突出的是園藝站、農檢中心和種子管理站。而鄉鎮農技推廣站卻以年輕人為主,造成人才結構整體合理,但各單位分布不夠優化的現象。
五是科研經費保障不足,農技人員下鄉補助少。
4 今后思路和打算
一是創新用人機制,激發人才隊伍活力。拓寬選人用人渠道,加大對鄉鎮農技推廣站干部選拔任用比例,把“講黨性、業務強、服務好”的優秀人才選拔到重要崗位。探索建立農業系統職稱評聘推薦實施細則,使“肯干、實干、能干”的優秀青年干部脫穎而出,努力形成“引得進、用得上、留得住、出業績”的現代農業人才管理機制。
二是加強考核管理,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完善工作考核制度,細化量化考核指標,建立“以崗定責,以責定標,綜合定分”考評機制,將考核結果與選撥任用、職稱評定、績效工資掛鉤,形成“崗位競爭、能上能下、容錯糾錯”的管理機制,逐步實現人才管理由粗放式、松散式管理向集約化、專業化管理方式的轉變。
三是充實基層力量,加大人才引進力度。明確人才引進重點,注重引進人才與現代農業發展相結合,加快引進涉農高層次和緊缺人才。積極對接編辦、人社部門,適當增加農技推廣機構編制,緩解農技推廣機構“人多崗少”問題。
四是加大培訓力度,拓寬人才成長渠道。積極籌措培訓經費,探索制定專技人員中長期培訓規劃,每年選拔一批農技人員參加農業院校學習研修,力爭用三年時間完成知識更新培訓。堅持在實踐中培養、鍛煉干部,探索農業人才內部交流方式,加大對年輕干部的培養使用,讓年輕干部在不同環境、不同崗位砥礪品質、錘煉作風、增長才干。
五是強化資金保障,優化人才服務環境。積極申請科研經費,進一步提高農技人員生活待遇和下鄉補助。爭取政策支持,設立“科技興農”帶頭人獎項和“優秀農技人員推廣獎”,獎勵在農業工作中有突出貢獻的人才,不斷激發人才隊伍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
“農業人才是發展現代農業的重要支撐”。榆陽區農業局將以這次會議為契機,結合“三項機制”,在補齊人才發展短板上精準發力,推動人才工作邁向新臺階、開創新局面、取得新成效,讓農業人才隊伍成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領路人、實現追趕超越的主力軍、引領群眾致富的帶頭人。
作者單位:
1.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鎮川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2.陜西省榆林市榆陽區岔河則區域農業技術推廣站